家,正在超越傳統的功能性,呈現出更多情感性的自我投射,是年輕人對於“理想的生活”的答案。
“好的生活應該是既混亂、又有序的,就像這個世界一樣。在混亂中潛藏著各種可能性,在秩序中蘊含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解讀。”
中國城市的年輕人已經不再滿足於“被定義”。他們不希望被角色定義,更不希望被物質定義。他們不再寄希望於找到一個外在的、既存的答案,也不指望有一個全知全能的“先知”告訴自己什麼才是值得過的生活。
相反,他們在試圖尋找那些能夠體現自我認同的東西來編織自己的生活,試圖用自己的方式給這個世界一個答案。
好的設計應該是時代性的,是用設計的語言去回答每一個時代的追問。
正如包豪斯主義打破了藝術“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在藝術性與實用性之間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包豪斯風格影響下的家居設計也不再追求繁複的結構和配飾以彰顯所謂的藝術性,而是將更符合大眾需求的功能、效率、成本作為設計思路的重要出發點。
如果說包豪斯主義代表了對於 100 年前的設計師們對於時代症候群的回答,那麼面對如今年輕人的追問和探索,我們需要去尋找中國當代的“包豪斯主義”。
這種設計不應該是“學院派”的,不應該是盲目跟風的,不應該是“為了設計而設計”的,而應該是返璞歸真的,應該是迴歸每一個具體的人、具體的場景,應該是“為了生活而設計”。
那麼,怎樣的設計才能稱得上是“為了生活而設計”呢?好的設計如何承載了藝術與實用、科技與溫度等等看似充滿張力的範疇?這些設計背後又蘊藏著我們對於生活怎樣的渴望呢?
面對這些問題,顧家家居發佈了年度主題「為生活而設計」,並邀請知名作家許知遠遊覽顧家家居研究院,共同探討生活與設計的關係,喚起對於 #我們還能怎麼生活# 的思考。
讓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好的設計應該關照這些“非理性”的瞬間,應該承載這樣情緒化的、鮮活的、昂揚著蓬勃生命力的生活,而不是麻木的、循規蹈矩的、小心翼翼的。
傢俱並不僅僅是“物”的概念,它承載了使用者的情緒,承載著疲勞的重量,承載著歡樂的重量。這些看似“非理性”的情緒,恰恰是好的家居設計能夠為使用者提供的情緒價值。
真正懂年輕人的設計師,從來不只是冷冰冰地作圖和計算,而是以自己的形式,將那些看不見、摸不著,在生活中見於細微處的情緒記錄下來。
好的設計應該適應年輕人的冒險精神,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夢想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好的設計應該突破傳統的條條框框,更生活化和日常化,就像白天寫代碼、晚上做DJ的斜槓青年。
只有年輕人才最懂年輕人。KUKA DESIGN是一群年輕的設計師,代表了顧家家居當下前沿的設計實力。他們從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與流行文化中間汲取多元設計靈感。
顧家家居不僅面向全球 120 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用物流的網絡連接整個世界;更重要的是,顧家家居通過設計與全球連接。
比如,顧家家居在今年即將與保時捷設計工作室推出聯名產品。
也正是在這樣的設計理念下,顧家家居致力於將全世界的設計靈感帶到年輕人的家中,讓家居不再只是冰冷的、呆板的物件,而是讓我們的生活與這個世界發生連接的媒介和載體。
好的設計不單純是“為設計而設計”,而是“為生活而設計”,好的設計代表了每一個個體對於這個世界的編碼方式,好的設計承載了我們對於理想生活的渴望,是對自我感受的關照——
情緒化的、鮮活的、洋溢著生命力的、冒險的、流動的、打破既有邊界的、具體的、連接的、擁抱世界的……
在你看來,理想的生活是怎樣的?除了這些關鍵詞,你認為#我們還能怎麼生活? 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吧!
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