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牙還牙,大使館遭襲後,印度突擊搜查英媒辦公室,蘇納克失聲

以牙還牙,大使館遭襲後,印度突擊搜查英媒辦公室,蘇納克失聲

30年河東,30年河西。現在英國的身上,真的已經很難再找出當初“日不落帝國”的影子了。

隨著印度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在英國面前不但“完全站起來了”,還頻頻向大不列顛亮劍。

今年2月1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位於新德里和孟買的辦公室,遭到50多名印度執法人員的突擊搜查。搜查期間,所有BBC工作人員被禁止離開辦公室。

雖然印度方面表示,此次行動的原因是BBC在印業務存在稅務處理、利潤轉移不規範等合規問題,但此次突擊搜查很難不讓人懷疑是否存在政治動機。

就在BBC辦公室遭查的幾周前,BBC製作了一部名為《印度:莫迪問題》的紀錄片。該紀錄片主要講述了莫迪執政早期的經歷,包括他是如何從基層幹起,一步步當上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

在描述莫迪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時,BBC聚焦於該邦2002年發生的大規模騷亂。

片中稱,作為古吉拉特邦最高負責人,莫迪沒有履行平叛的職責,反而營造出一種“縱容犯罪”的氛圍,最終導致超過1000人在這場騷亂中死亡,其中大部分都是穆斯林。

古吉拉特邦大騷亂的確是莫迪政治生涯中飽受爭議的事件,他也因此被反對黨扣上“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帽子。但這畢竟是印度的內政,BBC作為一家國外媒體,沒有資格對莫迪指指點點。

BBC的這部紀錄片發佈後,很快就被印度政府封殺。印度外交部還表示,BBC的這部片子不應當叫紀錄片,而是應該叫“宣傳片”更為合適,因為片子中充滿了傲慢與偏見,缺乏最基本的客觀性,同時也暴露了英國的“殖民主義”思維。

面對印方的批評,BBC卻不以為然,反倒辯稱這部紀錄片發佈前曾經過嚴格審查,並“廣泛地聽取了意見”。

就這樣過了2個月,BBC再次為自己的傲慢與偏見付出了代價。

4月13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因涉嫌外匯違規,BBC駐印度辦公室已被印度執法局正式起訴,目前正在接受調查,執法部門已要求該公司交出公司賬簿和財務報表。

不但對BBC駐印度辦公室進行突擊檢查,還要將其起訴,印度顯然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這家英國媒體,這事還沒完。

當然,也不排除印度政府是在“討BBC伐英國”。除了BBC製作併發布醜化莫迪的紀錄片外,上月發生的印度駐英國大使館遇襲事件,也讓新德里對英國政府極為不滿。

上月3月19日,一群“卡利斯坦運動”的狂熱支持者襲擊了印度駐英國高級專員公署(印度駐英國大使館)大樓,並爬上大樓陽臺,一把扯下懸掛在旗杆上的印度國旗,試圖掛上“卡利斯坦運動”的黃色旗幟。

“卡利斯坦運動”是印度的一個民族分離組織,主張在旁遮普地區建立一個錫克人國家。

在這起針對印度大使館的襲擊事件中,英國當局反應遲緩。一般來說,英國作為駐在國應該在大使館附近部署安保力量,但事發時沒有一名英國執法人員在印度大使館附近。另外,倫敦警方直到襲擊發生3個小時後,才派出警力趕往現場。

這起襲擊事件在印度國內引發不小的震動,特別是國旗被褻瀆引起印度政府的強烈不滿。

印度提醒英國,根據《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英國有義務對印度的外交機構提供保護。印方還要求英方就“抗議者為何能如入無人之境般闖入大使館內”作出解釋。

總而言之,BBC播出醜化莫迪的紀錄片也好,英國警方在印度使館遇襲事件中的不作為也罷,都顯現出英國對印度的不重視。

你能想象BBC播放醜化的紀錄片嗎?你能想象美國駐英國大使館遭襲擊,美國國旗被抗議者一把扯下嗎?說的難聽點,倫敦也許依然還用以前的殖民思維來看待英印關係。

但正如殖民主義早已退出歷史舞臺一樣,英國的殖民思維也沒有多大生存空間了。印度已經用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英國與印度的一系列糾紛中,蘇納克始終保持沉默。不過話又說回來,蘇納克的印度裔身份,的確讓他左右為難,與其兩頭不落好,還不如保持沉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