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樞止瀉,無懼腹瀉

大腸與腹瀉

大腸作為六腑之一,在中醫學中被稱作為“傳導之官”,大腸就像是一根管道,把胃輸送下的糜食進一步消化吸收,最後變成糟粕排出體外。簡單來說就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精華的部分就是食物裡的營養物質,包括吸收食物中剩餘的水分。所以說,大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水液的代謝。

如果大腸功能紊亂,無力吸收食物中營養和水分,有用的津液就會和無用的糞便、水谷相雜著一同排出體外,表現為腹痛、腹瀉、腸鳴,一天之內排出 3 次以上的稀便或水樣便。這說明吃的食物,不論精華還是糟粕都夾雜不分就排洩出來了。這樣時間久了,身體無氣血滋養,其他臟腑就會一同受到牽連。所以有句古話叫“病從口入”,吃的東西不乾淨、不健康,會使大腸受寒,腹瀉不止,身體虛弱,進而普通的病邪都會令身體覺得如臨大敵,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身體的“止瀉穴”

腹瀉是因為大腸主津和傳導的功能受損,天樞穴是大腸的募穴,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腸胃病,具有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等作用,採用指壓天樞穴治療腹瀉,效果很好。

取穴要點:天樞位於腹部臍中旁開 2 寸處,取穴的時候身體平臥,先找到肚臍,然後左右平開約三橫指的地方就是天樞穴,左右各有一個。


具體按摩方法是身體取坐位或仰臥位,患者或其家人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壓住左右天樞穴,力度以穴道產生酸脹感為宜,再慢慢抬起按壓手指。一次按壓 10 分鐘,一般按壓 1 次就可使大便成形。如果是急性腹瀉每日按壓 1 次,如果是慢性患者隔日按壓 1 次。

但需要注意的時候,因為天樞穴是腹部穴位,如果是懷孕期間的女性,就不要採用這個辦法了,否則容易傷害到孕婦以及胎兒的健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