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一天不上二手平臺刷小卡的信息就難受”,韓團Straykids的粉絲小綠說,“現在我的社交平臺已經被我馴化得每天只推送小卡相關信息。”
“我這三年買小卡已經花了6萬多了”,韓團NCT的粉絲小西說。
像小綠和小西這樣對小卡上頭的飯圈女孩不在少數。2010年,SM公司在少女時代的第二張專輯《Oh!》中隨機附贈小卡後,13年間,小卡在韓娛文化中不斷發展,近幾年也開始進入內娛。比如時代少年團的最新專輯《烏托邦少年》就推出了106種小卡,分為有組合、單人、雙人等多種排列組合的形式。
何為小卡?對於飯圈文化不瞭解的朋友們可以回憶一下乾脆面裡附贈的卡片,大約為85.6mm×53.96mm的大小,雖然是一張薄薄的紙片,但是會有磨砂、鐳射等多種印刷工業,整體做工精緻。更重要的是,小卡上印刷的是偶像們未公開的寫真或者自拍,這讓小卡成為一種很受粉絲青睞的明星周邊。
受訪者收藏的時代少年團小卡,僅為展示
在二手市場裡,小卡便宜則三、五塊錢一張,貴則單價過千。小卡有什麼魔力?卡圈到底是個什麼圈?
這一張張紙片承載的不僅是飯圈文化,也是明星人氣的晴雨表,是盲盒經濟的變體,給衍生品開發提供新的可能性,甚至也能從中窺得一部分人的時代情緒。
一張紙片也有一個江湖
先來介紹一下小卡。
上文提到的少女時代專輯《Oh!》和時代少年團專輯《烏托邦少年》中附贈的小卡,是小卡最常見的形式,隨專輯一起發售,被稱為“專輯卡”。
時代少年團專輯小卡
此外,在不同平臺下單購買時會收到不同的“特典卡”、線下打歌活動中會贈送“打歌卡”、開巡迴演唱會時會在不同地區推出“巡迴卡”、開專輯籤售會會有“籤售卡”、線下的快閃店活動會發售“快閃卡”,在線上加入偶像俱樂部會有“會員卡”,經紀公司出的日常周邊裡也會附贈“周邊卡”。
小卡的種類多樣,但總體都是基於藝人本身的價值而開發的卡片,只是在不同場合、平臺、渠道發售或者附贈。
粉絲們如果在官方公開發售時購買,就能買到一手的小卡,之後小卡就會流入卡圈,在二手市場裡不斷被交易。
時代少年團的檯曆卡
小卡上印有偶像的未公開寫真,但一旦小卡流入市場後,盜版就變得很簡單。粉絲小西介紹,“韓國好多卡的生產廠子據說就在中國,這些小卡說白了就是一張紙片,你自己花5塊錢都能印十張,其實自印拿到手跟正版的幾乎一模一樣。”
粉絲小綠表示,即使5塊錢印十張一模一樣的,但那種感覺和300塊錢收一張正版的體驗是不同的,就像追星也要追本人,沒人願意去追山寨版一樣。
網絡上粉絲們自印小卡交易
因為自印和盜版如此方便,所以在卡圈江湖裡,辨別真偽是一門顯學。
在二手交易時,“對光”是必備的過程。“對光”也就是在燈光下,對一張小卡進行360度的拍攝,讓買家能夠清楚看到小卡的材質、質感、光澤、新舊程度、有沒有瑕疵,以此來大致判斷小卡的真偽。
確認是真品後,第二重要的就是小卡是否有瑕疵。有一個詞叫“敘利亞大瑕”,形容的是卡片的瑕疵非常大,彷彿戰亂國家,但如果小卡本身很稀有,也會有買家願意承受瑕疵而買入。而對於不是非買不可的小卡,買家們都會拿出火眼金睛來挑瑕疵,紙張上的一點點小劃痕或者小氣泡,都可能成為砍價的原因。
一旦確認要購買,最後一步就是包裝,隨著短視頻沉浸式拆卡的興起,包裝已經成為小卡交易的重要環節。很多買家都會指定要“貴婦包裝”,也就是即使賣一張價值5塊錢的小卡,也會用精美的禮盒打包好,繫上蝴蝶結寄出。買家收到之後,就會拍拆箱視頻,所以包裝越好看,視頻的效果也越好,很多人都會價錢要求“貴婦包裝”。
網上關於小卡貴婦包裝的分享
一張薄薄的紙片,或許本身的成本不超過1塊錢,但在辨別真偽、對光挑瑕、貴婦包裝這一系列操作後,買小卡的動作本身被賦予了更多的環節和意義,小綠說,她享受的就是在網上搜索,然後去挑買家、付錢購買、等收快遞的過程,在社交平臺看拆卡視頻也是她的日常休閒之一。
對於粉絲來說,小卡交易已經成為追星甚至生活方式的一種,而通過小卡江湖,還可以感受到明星的人氣起落。
小西透露,她當初90塊錢一張收來的卡,現在45塊錢一張都賣不出去,她和卡圈的朋友都覺得,自己追的這個團的卡圈已經崩盤了,一方面是粉絲們不會炒作,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偶像本身的人氣在回落,“因為現在小孩換牆頭特別快,可能喜歡一個團三個月就要換地方了。”
張元英小卡,僅為展示,與本文無關
我為什麼對小卡上頭?
去年娛理工作室做過關於飯圈棉花娃娃的調查,粉絲們的養娃熱情撐起了一個數十億的市場(戳可看→她們的“養娃”熱情,撐起了一個10億規模的產業)。如果棉花娃娃的優勢在於可愛好rua又具有偶像屬性,那麼薄薄的小卡的吸引力究竟是什麼呢?
粉絲小西表示,自己也玩棉花娃娃,但是小卡的優勢是單價更低且更好收納,大家都會買卡冊,把小卡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張張收好,沒事就翻一翻。也有人會把小卡放在擺臺裡,在桌子上展示。而且現在卡圈的粉絲們也會把小卡帶出去旅遊,和遛棉花娃娃一樣,但可以帶出去的選擇性更多,“比如今天去公園,就會挑一張粉色系的很春日的卡,去海邊我就帶一張特別夏天有活力的卡。”
小綠把小卡放在桌面上展示
與大多數明星周邊一樣,小卡本身意味著一種飯圈身份的認同,但小卡能讓這麼多粉絲上頭甚至形成卡圈的原因,在於其擊中了人類的兩種心理:不信邪與強迫症。
對於一手的小卡,買小卡相當於拆盲盒。盲盒經濟的關鍵在於抓住了人們總覺得“下一個會更好”“下一個一定是我想要的”這種心理,為了開出自己想要的物品,就會不斷購買,拆小卡同樣如此。
飯圈常提的一個詞是“本命魔咒”,而在卡圈這個魔咒似乎變本加厲,越是想要某個人的卡,就越是拆不出來,粉絲於是帶著不信邪、也想試一試自己和偶像到底有多少緣分的複雜心態而不斷加碼購買專輯以獲得更多小卡。這甚至還衍生出一種“代拆卡”服務,一些粉絲認為可能換成旁人拆卡,就能打破“本命魔咒”。
對於在二手市場流通交易的小卡,粉絲們則往往帶有集郵的心態。粉絲小綠起初也不能理解小卡為何如此火,但如今她甚至會把拆小卡的聲音當作白噪音來聽,回憶起自己上頭的過程中,小綠表示,當時買專輯,拆出的小卡並不是自己最喜歡的成員,所以就動了在粉圈內部換卡的念頭,從此就一入卡圈深似海了:“當時換完了發現自己擁有了這次想要的卡,就想著能不能把以前專輯的各個版本的卡都集齊了,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就是一種收藏癖的強迫症版本。”
對小卡上頭的網友,圖源網絡
在卡圈之外的人看來,小卡或許就是一張張成本很低的紙片,娛理工作室認為,小卡能引起這麼多人的收藏欲,在於其提供了兩種重要的價值——情緒價值和商業價值。
其一,三年疫情阻隔了國際間的交流,偶像們公開營業的舞臺變少,粉絲們出國追星的機會變少,小卡成為粉絲們的精神寄託。
在聊起玩小卡的價值時,小綠和小西都多次提到了“解壓”一詞。兩位都是年近30歲的粉絲,在工作中遇到壓力的時候,就會習慣性打開手機裡的二手交易app,刷一刷想購買的小卡,整個交易、等快遞、拆快遞的過程都會特別快樂。雖然買小卡花了不少錢,但帶來的情緒價值回報讓她們覺得一切值得。
其二,卡圈本質還是個小卡交易的圈子,部分粉絲把小卡作為一種投資理財產品,有人玩小卡是為了開心和解壓,也有人能通過低買高賣的方式大賺一筆。
小卡能賣多少錢,不僅要看偶像本身的人氣、小卡的稀有程度,還要看小卡的擁有者會不會炒作。一旦成為小卡的擁有者,往往就會從收藏的形態變成投資人的心態。
炒卡的角度是多樣的,小綠回憶,韓國女團New jeans有一張專輯的配置包含CD、小卡、PB等等,外面用一個圓形的揹包做包裝。去年全新未拆封的版本的市場價大約180塊錢,今年粉絲們把這個揹包炒作成了網紅潮流單品,小卡的單價也炒到了300多塊錢,“我雖然不是這個團的粉絲,但我就被大數據裹挾了,我覺得這個包確實挺好看,就入手了。”
網友分享如何改造NEW JEANS專輯包
此外,炒卡也不僅限於自家粉圈內部,社交平臺上也存在美卡交流bot這樣的賬號,幫助一些好看的小卡破圈,點讚的人多了,小卡的價值也就水漲船高。
小綠曾經用5塊錢一張的價格收到了Straykids某成員的小卡,因為是團員間的CP粉,小綠之後突然想再收另一張卡配對時,發現這套卡已經收不到了,然後才發現原來是在社交平臺,有粉絲炒作這套小卡非常美貌,才讓小卡的價值在短短几個月裡大漲,卡片的擁有著們都待價而沽,捂著不出。
網友曬出的Straykids小卡,僅為展示,與本文無關
小卡經濟的AB面
相較於同樣在飯圈裡火熱的棉花娃娃,小卡的最大特點是其官方周邊屬性。棉花娃娃絕大多數是飯制,而小卡基本都是官方出品,成為助推專輯銷量、挖掘藝人價值的好幫手。
粉絲們玩小卡,甚至還有幾分現代版“買櫝還珠”的意味——為了集齊多款小卡而購買多張專輯,本身成本更高的專輯反而不是重點。小綠曾經花30塊錢買了幾張小卡,而對方寄過來的大禮包裡,裝滿了小周邊,甚至連專輯本身也作為贈品附送。
小卡如此有吸引力,如今已經不僅作為藝人周邊出現,也是影視動漫周邊的一個開拓方向。
日本早就開始在這條路上的探索,搜索二手交易平臺,就能發現有一些粉絲在交易《名偵探柯南》的古早卡。
進入元宇宙時代後,小卡也開始與時俱進,與虛擬數字藏品相結合。今年年初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龍珠超:超級人造人》推出的周邊就有小卡,在掃描小卡背後的二維碼後,還會得到一張數字小卡,可以作為數字藏品永久珍藏。
電影《龍珠超:超級人造人》周邊小卡
如今國內的影視劇周邊的開發仍然缺乏想象力,產品往往是充電寶、手機殼、T恤、抱枕、筆記本等等,小卡在藝人周邊的範疇裡發展了13年,其積極意義是給影視周邊的開發提供新的思路。
影視名場面小卡、未播花絮小卡、虛擬數字小卡冊等等或許都可以成為前期宣傳作品、後期延長IP生命力的方式,值得嘗試。
芒果TV已經針對旗下綜藝做了一些試水,比如《披荊斬棘》《名偵探學院》等熱門綜藝都推出了小卡,售賣效果很不錯。
《名偵探學院》推出的棒球服+小卡套裝
必須指出的是,小卡愛好者中,有像小綠和小西這樣已經工作經濟獨立的粉絲,但也有仍在讀書的未成年粉絲。
小西發現,小卡的交易也有高峰低谷,在過年和寒暑假時,學生手上有錢了,小卡的交易就會特別活躍。“大概過年前,就會有人問我說,某張卡能不能預留,大概就是過年後拿了壓歲錢就有錢買了。”
在小卡交易的圈子裡,時不時還能看到粉絲白菜價拋售小卡,配文往往是“求求趕緊帶走吧,沒錢吃早飯了”。這或許是一種售賣話術,但如果信息屬實,也能看出這些孩子們是在力所不能及的範圍裡玩小卡。
小西說,她自己一般是在和某支付服務綁定的某二手交易平臺買賣小卡,但經常會發現有粉絲私信問她,可不可以去其他社交平臺下的另一個平臺來交易,“後來我發現是因為某支付服務規定18歲以下的不能買東西,但社交平臺綁定的那個支付平臺就沒有年齡限制,所以好多未成年的小孩就希望在那個平臺交易。但這個時候我就會小心了,因為會有很大風險,很可能人家家長會來找你,說憑什麼一張紙片你賣這麼貴?這個是很多人的真實經歷。甚至還有一些小孩,自己買完後悔了,就裝作家長,讓賣家趕緊退錢,不然就報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