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中藥,似威武的將軍,把擁堵的腸道通一通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這味中藥就是大黃。

大黃瀉下,說白了就是促進排便,功效也是數一數二的好,數一數二是謙虛的說法,它基本是排在首位的,所以才會在一眾瀉下藥裡被賦予將軍之美譽。

不過,便秘的原因也有很多,大黃這味藥,醫書上對它的描述是味苦,性寒,我們就以為它只能治療熱性便秘。其實不然,經過合理配伍,它也可以治療寒性便秘。

比如唐代名醫孫思邈有一方叫溫脾湯,是治療寒性便秘比較常用,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方子。

寒性便秘也叫寒積便秘,冷積便秘,通常是因為過食生冷,耗傷脾陽,導致寒氣在腸胃裡日漸集結。大家想想,水在寒冷的狀態下會怎麼樣,凝結成冰,會把砂石、瓦礫冰封在裡頭。腸道里的津液受寒以後也會導致傳導失常,排便的時候,排不出來。

溫脾湯:大黃15克、乾薑9克、附子6克、當歸9克、人參6克、芒硝6克、炙甘草6克。

乾薑、附子暖脾胃,把寒氣趕出去。

正是因為有了辛熱的附子和乾薑,苦寒的大黃才能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發揮瀉下的優勢。在它身邊還有芒硝,芒硝也屬於瀉下藥,二者各有側重,配在一起的話,通便的力量會更強大。

大黃、芒硝主攻,人參、甘草,外加當歸主補,這三味藥可以補氣養血,防止攻伐太過而損傷正氣。

另外,當歸還能潤腸通便。不過,在溫脾湯裡,當歸的潤是建立在“冰消雪融”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附子和乾薑把腸胃暖起來了,再加點當歸,讓腸道滋潤,加點人參、甘草,讓腸道有動力,排便會更順暢。站在這個角度來講,這三味藥就不僅僅是扶正了,還能錦上添花。

一個簡單的醫案。

有一位男性,四十來歲,這人已經有一個星期沒有解大便了,在以前會吃一些瀉熱通便之藥,剛開始有點效果,吃到後面就不管用了。他去看中醫,醫家給他切完脈,隨即說道,你這便秘是因寒而起,打一開始啊就用錯了藥。

醫家所言似是胸有成竹,遂虛心請教其中道理。

原來給他看病的這位老先生非常細心,切脈的時候就發現他的手啊冰涼冰涼的,當然不能僅憑這一點就做出判斷。結合脈象來看,脈沉弦,再看舌頭,舌淡苔白。

綜合來看,應是寒秘無疑,當即投以溫脾湯。一劑藥喝完,果然,大便通暢了。後改為附子理中丸以鞏固療效。

最後,簡單的總結幾個寒性便秘的特點:手腳發涼,口淡不渴,臍腹疼痛,也就是肚臍周圍疼,有這種感覺,舌淡苔白。

這個時候,溫脾湯就可以用起來了。

版|權|聲|明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