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
但是,同一起跑線上的人,走著走著,便有了雲泥之別。
反觀古今中外,那些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具備以下六種智慧。
立得正
正,是規矩。
正,上一下止,守一而止。
原意是說,天下定於一,天下定於某個標準,所以正有“規矩”的意思。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人立於世,就要各安其位,當官的守當官的規矩,小民守好小民的規矩,這個世界才有秩序可言。
倘若各行其是,那就是崩壞的開始。
孫武,春秋末期著名軍事家,他曾助吳王改革圖強,他治軍以嚴明見長,吳王想實際考察他治軍的本領,就讓他訓練宮中的美女。
結果吳王的兩個妃子自恃吳王寵幸,根本不把孫武命令當回事,扭扭捏捏,嘻嘻哈哈,誰也不聽孫武的指揮。
孫武立即召來執法官把吳王的兩個寵妃推出斬首,吳王派人來說情,孫武說:如果不按軍法處治違反紀律者,今後就無法指揮打仗。
孫武力斬兩個隊長以後又挑選了兩個隊長,繼續訓練,宮女們再也不敢違抗命令了。後孫武為吳帥,五次攻打楚國,並且一度佔領了楚的都城。
軍隊有軍隊的規矩,天子也要遵守。正是因為嚴格遵守規矩,孫武才能成為一代軍神,手下的軍隊才能所向披靡。
正,是正氣。
孟子說,養浩然之氣。
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一身正氣。
孟子認為,一個人有了浩氣長存的精神力量,面對外界一切巨大的誘惑也好,威脅也好,都能處變不驚,鎮定自若,達到“不動心”的境界。
也就是孟子曾經說過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歷史上不怕殺頭仍秉筆直書的晉國史官董狐;堅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載的蘇武;被俘後大喝蜀中只有斷頭將軍,而無投降將軍的嚴顏;
率部渡江北伐、中流擊楫、發誓收復中原的東晉名將祖逖,還有充滿忠貞正直之氣的諸葛亮的《出師表》……等等,都說明天地正氣永存人間。
心如水之源,源清則流清,心正則事正。人有了正氣與規矩,才能把事情做好。
行得穩
穩,是謹慎。
禮記有言:舉大事必慎其終始。是說做大事,從始至終都要慎之又慎。
老子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只有時刻保持警惕,謹慎處理事情,才能不至於功虧一簣。
英國國王理查三世在波斯沃斯戰役中被擊敗,這場戰鬥讓他讓出了國王的寶座。
戰鬥進行的當天早上,理查派了一個馬伕備了自己最喜歡的戰馬。
馬伕小心翼翼地給戰馬釘上了馬掌,但是釘到最後一個的時候,突然發現少了顆釘子,大戰馬上開始,士兵去催促他,時間緊迫,他就把馬掌掛在了馬蹄上,沒有釘住。
結果交戰的時候,這匹馬掀翻了理查,他因此輸掉了這場戰爭。
從那時起,人們就說:少了一個鐵釘,丟了一隻馬掌。少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少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敗了一場戰役,失了一個國家。所有的損失都是因為少了一個馬釘掌。
一隻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可能就會引起一場風暴,一點小小的疏漏也會讓自己翻船。
所以,要想行得穩,必須要謹慎。
穩,是功夫。
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戰陣之上,喊殺沖天,炮鼓雷動,為什麼馬兒穩如泰山,不會四散奔逃?因為戰馬都久經沙場,練出來了。
賣油翁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
陳堯諮擅長射箭,在當時沒有第二個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著這種本領自我誇耀。
他曾經在家圃裡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場邊斜著眼看著他射箭,很久也沒有離開。
老翁看見他射箭十支中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點頭。
陳堯諮問老翁:“你也懂得射箭嗎?你怎麼能質疑我的射箭技術?”
賣油的老翁說:“這沒有別的原因,只不過是熟練罷了。”
陳堯諮惱怒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的射技!”
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知道這個道理的。”
於是就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杓子舀了油向下灌注,油從錢孔中注入,穩穩地穿過,錢幣未被沾溼。
老翁於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諮只好笑著打發他走了。
要想行得穩,不出差錯,那得花大力氣去練,在這上面花功夫。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想得開
想得開,是智慧。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獲得成功。
蘇軾被貶謫,初到黃州寫“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內心的糾結苦悶,可見一斑。
後來被貶到更遠的惠州,他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想開了,心態上的達觀,讓山水都換了顏色。
而人一旦達觀,還能開拓出另一片領域,在失意處,做成如意的樣子。
他在海南,教化百姓,教民耕田,在一個蠻荒之地,實現自己濟國安民的理想。
沒有一種命運是對人的懲罰,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才是真的悲劇。
想得開,是豁達。
道長有一個愛抱怨的弟子。一天,道長將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讓弟子喝。
弟子說:鹹得發苦。
道長又把更多的鹽撒進湖裡,讓弟子再嘗湖水。
弟子喝後說:純淨甜美。
道長說: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取決於盛它的容器。
一個人胸懷足夠寬廣,有一顆豁達的心,面對世間的紛紛擾擾也就自然想開了。
放得下
放得下,是覺悟。
“是非成敗轉成空”,從三皇五帝至今,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沃土泥。正如金剛經上所講,一切“如夢幻泡影”。
87版紅樓夢,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在演完紅樓夢之後,名氣爆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名利雙收,正在事業走向巔峰的時候,卻被查出乳腺癌,自此看淡人世,07年選擇剃度出家,同年去世。
失去太多,會看得淡。手術檯上死過一回的人,以及地震時被廢墟中扒出來的人,更容易看淡。
西方人常說,知死方生,知道生命的限度之後,人才能明白這世界上什麼最珍貴。
健康、親情、友情,這些東西的價值遠遠高於功名、高於財富。
於是,生命開始褪去浮華,得意失意都只是點綴,而不再是必需。
這樣的人就開始有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家園,名利的來去,再也無法驚擾到他內心的安寧了。
放得下,是淡泊。
俗話說,世事如棋局,不執著才是高手,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反而失了人生的大格局。
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一個人慾望少一點,心就會沉靜一些,心一靜,事情就會簡單很多。
人的慾望如果不加以節制,那麼遺患無窮。
所以,諸葛亮說,淡泊可以明志,寧靜可以致遠。
吃得飽,知足常樂
老子講,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一個人知足往往就不會太出格,也就不會遭受禍患,知道停止和止步,就可以長久的存在下去。
有時候,富貴不如意,貧賤也不如意,心頭知足才是如意。
一個漁民在海邊曬太陽,一位紳士走過來對他說:“天氣這麼好為什麼不去捕魚呢?”
漁夫說:“先生,捕魚乾什麼呢?”
“捕魚你就能掙很多錢啊?”
漁夫說:“掙錢又為了做什麼呢?”
“掙錢你就可以買一艘更大的船。”
“先生,買大船又做什麼呢?”
“這樣你就可以打更多的魚,掙更多的錢。”
“那又能怎麼樣呢?”
“這樣你就可以像我這樣,在海邊曬太陽”。
漁夫說:“先生,我現在正在這樣做呢”。
名聲如浮雲,富貴帶不去,知足常樂才是生活的真諦。
睡得香,心底無事
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心中有事,吃飯不香。
《小窗幽記》裡說:清閒無事,坐臥隨心,雖粗衣淡飯,但覺一塵不染。憂患纏身,煩憂奔忙,雖錦衣厚味,只覺萬狀苦愁。
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好壞,“萬法由心造”,事情的大小好壞都是自己內心決定的。
心能轉境,就能把小小的囚房變成三千大千世界,和法界一樣寬廣。心中不能轉境,就是住在一個大花園、大別墅裡,日子久了,也會感到無所事事,空洞,拘謹,不自由。
對此,蘇軾有自己的切身體會。
一次他從牢山渡海到淮上去,途中遇大風浪,同舟的人都暈船嘔吐不止,只有自己飲食起居一如常日。
他說並非自己有異術,只是隨遇而安,任憑身體隨風浪起伏,“莫與之爭,而聽其所為。”心中不驚不懼不急不躁,身體反而平安無恙。
就像清晨的時候,華山滿山都是霧氣,爬山者在山澗中行走,遇到斷裂的地方輕鬆就跨過去了,等中午回來的時候,霧氣散了,看到斷裂處的萬丈深淵,心裡慌了,就再邁不出腳了。
內心安定,外界對自己的影響力就大大減輕。心平氣和,自然就能從容應對外物的各種變化。
世間萬物本無好壞,只是心上有了分別,才有了好壞。只要守住了這顆心,知足常樂無閒事,那便人生處處好風景了。
一撇一捺是人生,往後餘生,願大家都能立得正、行得穩、想得開、放得下、吃得飽、睡得香!歲月靜好,不負流年!
請您點個【贊】和【在看】,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