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蛋
溫陽祛溼
食材:艾葉10g,雞蛋2~3顆,山楂30g,生薑15~30g
做法:雞蛋先煮熟,取出後在蛋殼上輕敲出裂紋。鍋內放水,加入艾葉、生薑片、山楂及適量的鹽,煮開後過10~15分鐘再把雞蛋放下去,接著煮10~20分鐘即可。
艾葉可通經活絡,生薑可驅寒活血,山楂能消食健胃,這三者搭配煮出來的雞蛋,能溫陽祛溼、健胃暖胃。
另外,根據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熊露主任20餘年的臨床實踐經驗,陽虛寒溼往往會與腫瘤相關,因此常吃艾葉蛋還能起到一定的預防癌症的作用。
艾葉粑粑
健脾和胃
食材:艾葉,糯米粉,芝麻,花生,柚子葉
做法:選取清明前後的嫩艾葉,將其煮熟後搗碎,與糯米粉混合做成餈粑,內包裹上花生、芝麻、白糖製作而成的餡料,底下墊上柚子葉,入鍋蒸熟即可。
如果不喜歡吃甜口的,可將餡料改為木耳、腐竹、竹筍等;若找不到柚子葉,可選用竹葉代替。
這個艾葉粑粑是“百歲夫妻”董茂瑞爺爺和黎鳳英奶奶的“長壽三寶”之一。其中的艾葉可以溫中補陽氣,祛陰寒之邪;糯米粉滋補脾胃、益氣養血;餡料中的芝麻能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花生可補血養血延緩衰老;柚子葉則有助於醒脾健胃、潤肺清腸。
清明時經常吃一些艾葉粑粑,不僅應時應景,還能健脾和胃、益氣養血,讓人神清氣爽更健康。
艾葉韭菜盒子
行氣活血
食材:艾葉,韭菜,麵粉,雞蛋,蝦皮
做法:鍋中不放油,將蝦皮炒至微黃,盛出後再倒少量油炒制雞蛋。韭菜切成碎末,加少量油、炒好的雞蛋、焙乾的蝦皮、鹽、白胡椒粉攪拌均勻,製成餡料。將艾葉打成汁,加入麵粉中和成麵糰,醒發好後擀成麵皮,包上餡料,入鍋煎熟皆可。
韭菜和艾葉都是應季春鮮,也都具有溫中、行氣、活血的作用,一起吃不僅鮮上加鮮,養生效果也更好。
02
艾葉外用方法多
不同搭配好處不同
新鮮艾葉如果吃不完,還可以曬乾了存著,平常用來熱敷、泡腳,或是做香囊、做藥枕,用處多多。
熱敷脖頸
做法:把30g艾葉放在300ml白醋中浸泡1個小時後一起倒入鍋內,開小火煮10分鐘。盛出後加入100ml白酒,濾除渣滓放涼至40℃左右,用毛巾充分吸取湯汁,擰乾到合適程度後熱敷至脖頸處,敷20~30分鐘即可。
在長期低頭玩手機、“葛優躺”、枕頭過高等不良姿勢的影響下,頸部肌肉很容易感到痠痛,並可能導致頸椎曲度變直,引起頭痛、噁心等不適症狀。
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日常大家除了要保持良好的坐姿、睡姿之外,還可以用這個艾醋湯適當進行熱敷,通經散結、活血止痛。
揉搓穴位
做法:取一小撮艾葉,放在掌心勞宮穴的位置,用雙手慢慢揉搓,直到手心發熱發紅為止。
勞宮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之一,常用於輔助緩解失眠、神經衰弱等症。適當按揉勞宮穴,並加上艾草的濃郁香氣刺激,可更好地清心火、安心神、調養心臟,對感冒也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煮湯泡腳
做法:取艾葉60克,桃仁30克,伸筋草30克,川芎30克,草果15克,雞血藤20克加水熬煮40分鐘,然後將湯藥分成兩份,分別在早晚兌入溫水用來泡腳,每次20分鐘左右即可。
桃仁活血潤膚,伸筋草疏通經絡,川芎理氣、活血化瘀,草果理氣活血,雞血藤舒筋活絡,和艾葉搭配煮湯泡腳,可以溫通十二經脈,能夠緩解抽筋、乏力、疼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
①如果腳上有破潰、潰瘍,特別是水皰裂傷等情況,不適宜用這個泡腳方;
②水溫38度左右即可;
③如有過敏現象,要暫停3天,觀察反應,如果第二次仍然過敏就要諮詢醫生是否可以繼續使用。
配製香囊
做法:取3份艾葉、2份藿香、2份蒼朮、1份白芷、0.5份冰片,將藥材全都放入香包中,至香氣淡化無味時或10天左右更換。
穀雨後雨水逐漸增多,外溼容易和人體內的內溼相結合,從而引起脾胃虛弱、情緒失調、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一系列疾病。而這款自制香囊,可祛除溼邪、強化正氣,將其佩戴在身上,或擺放在桌上、枕邊等通風處,能幫助預防疾病。
做成藥枕
做法:將藿香、佩蘭、蒼朮、白朮、菖蒲、川芎、香附、薄荷、艾葉各10克,研為粗末,混勻,瓶裝備用,用時取5克藥末裝入荷包或枕芯內,一週更換一次。
自制香薰
做法:準備一個橙子挖空橙肉,留皮備用;橙皮上挖幾個小洞,底部放一片胡蘿蔔隔熱;放入艾草點燃,蓋上橙皮蓋即可。
做好的香薰放在室內,有提神醒腦、溫經散寒的作用。
《養生大國醫》
202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科普直播周
4月17日至21日
這5場直播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