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一朝及第。高考成績的一分之差,可能會導致最終錄取相差一個批次。對於在考場上如何搶分,小編這裡有不少錦囊妙計,雖然距離高考還有半年,但是要提早準備,不要等到真正衝刺的時候才知道這樣的搶分技巧。
考生在答卷前,最好把試卷從頭到尾看一遍,這樣可以對試題的數量、類型、難度、分值分佈等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為合理安排答題時間和答題順序打下基礎。
在答題順序上,以自己的習慣為主。課標全國卷文科綜合有35道選擇題,建議先做選擇題,35道題一次性做完,塗卡。非選擇題方面,建議按順序答題,但如果某個科目複習得特別好,得分把握比較大,也可以先做。注意那些對自己來說最難、最耗時、最沒得分把握的非選擇題要放在最後做,避免破壞心情。
任何題目都是對教材知識的考查,看到“新鮮”的材料時,若一時沒有頭緒,千萬別放棄。
就地理學科來說,常見的“新題”是新概念類試題,遇到這類試題,要根據題目的文字表述、公式等理解新概念,並聯系所學知識明確此概念所涉及的因素及各因素的相互關係。
政治學科中,“新鮮”的時政材料是“新題”的常見載體。
首先,可以嘗試根據材料中的主體去聯想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如看到中國共產黨就想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看到企業就想到企業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
其次,也可以根據材料之間的邏輯關係去推導知識點,特別是政治生活試題,材料往往通過不同主體連接起來,如黨—人大—政府。
高考歷史試題注重創新設計和挖掘時代主題,注重精選豐富的材料、設置新穎的情境、創新設問思路和形式,突出歷史學科所具有的獨特的思維與分析方法,啟發考生主動思考問題。在歷史複習中,通過練習高考真題,熟悉高考命題方式和答題要求。做以新材料、新情境、新視角命制的模擬試題,以適應高考發展的新趨勢。做到經典試題反覆練,核心內容變式練、拓展練,具體題型專項練,歷史單科與文科綜合交叉練。
在考場上,如果非選擇題設問限定的知識點完全記不起來,也不要留空白,可以嘗試“抄”材料。但是“抄”材料不是將材料原文照搬,需要提煉觀點作答。
提煉觀點的思路有兩種:一是按“主語—謂語—賓語”的思路提煉觀點,二是按“主體是誰、在幹什麼(找動詞)、有什麼用”的思路提煉觀點。
課標全國卷文科綜合選擇題共140分,因此理論上選擇題要在70分鐘內完成。但實際上35道選擇題,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一分鐘左右完成一道題,故35道題大約要在40分鐘(塗卡佔用5分鐘左右)內完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作答非選擇題。如果一道選擇題,你盯著看了一分鐘,還不能選出答案,那麼就可以先選一個自己認為對的選項並做好標記,等答完所有的題目後,再回過頭來重新思考。
高考試題是“題題設防”,有一定的區分度,每一道題目都“長牙”,每一道題目都“咬人”。高考非選擇題是分點賦分的,答出幾點就會得到幾點的分數,因此考生在答題時要學會“擠”分。
地理學科“擠”分的主要方法:
一是根據分值判斷得分點的數量,如分值為6分,則可能有3個得分點,每點2分;
二是拆解問題,確定答題方向和角度,如區位因素可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角度分析,影響分為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三是結合得分點數量,調用知識,確定答題要點,如影響農業發展的自然因素的答題要點有地形、氣候、水源等。
政治學科“擠”分的主要方法:
一是圍繞設問,確定知識範圍,書寫要點時儘量表述完整;
二是結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儘量做到全面、準確;
三是對觀點類設問,要注意利用時政語言、生活經驗等提出合理的創新性觀點。
歷史學科“擠”分的主要方法:
(1)審清題目,一般材料型試題在問題的設置上有三種提示語。第一種提示語往往有“根據材料分析……”,就是解題時必須完全依據材料進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種提示語是“根據(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題時要聯繫所學過的教材知識進行作答;第三種提示語是“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題時既要依據材料又要與教材知識相結合。
(2)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閱讀時要注意對材料進行分層,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號、分號、省略號。
(3)注意材料的出處和時間,一般會在材料的開頭和最後有提示。
(4)關注每段(種)材料,試卷所給每段(種)材料都是有用的。
(5)作答不能原封不動的照抄材料,要抓住關鍵詞進行概括、提煉;要正確使用歷史名詞和學科術語;看分答題;多角度思考。
先檢查答題卡,看看是否有漏塗、錯塗的。對之前做標記的答案不確定的選擇題,進行再次思考,確定最終的答案。
高考非選擇題的答案是踩點給分的,因此在最後15分鐘,對於非選擇題中不會做的,建議考生圍繞設問關鍵詞,快速建立教材知識和材料的鏈接,提煉幾個答題要點進行作答,進而提高這些題得分的概率。
海量資料下載,就在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