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這樣的人嗎?
大家為什麼總覺得體質很難調理,一些小問題總好不了,這是因為人的體質是錯綜複雜的,比如這種“上熱下寒’的體質,就是最矛盾的所在。
本期,固生堂的盛桐亮醫生就和大家談談這種“矛盾”體質的調理方法。
“上熱下寒”,顧名思義,說的就是上半身呈現出熱象,如口腔潰瘍、咽喉痛、眼乾、長痘等症狀;下半身則表現為膝蓋/關節發冷、大便不成形、容易腹瀉、痛經等寒性症狀。
《景嶽全書》中記載:“寒從中生,則陽氣無所依附而瀉散於外,即是虛火,假熱之謂也”。虛火重,並非身體裡的火太多,反而是身體裡的陽氣不足,導致“陽虛熱浮”的情況。因為中醫所說的“陽”具有固守的力量,陽虛就指體內固守潛藏之力不夠,陽氣就會向上浮動,造成“上火”的假象。所以寒熱錯雜、上熱下寒的症狀就是這種體質的最大特點。
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這句話說的其實是我們現在都市人普遍的一種生活方式,尤其是城市裡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員,工作時間裡只是動腦,動眼睛,動嘴巴,還有動動手。每天坐在辦公室,一坐就是9~10小時,午休也坐著,晚上回家繼續坐或躺。
長此以往,陽氣都往上面跑到,就表現為上焦容易出現上火,比如長痘痘、反覆口腔潰瘍不愈,容易心煩;下面因為長時間久坐,血運不暢,出現宮寒肢冷、痛經、拉肚子、關節痺痛等情況。
由於上下部的影響,處於中間尷尬位置的脾胃,就會出現氣機升降失常,運作不暢的情況,因此腹脹、消化不良、腹瀉等也經常發生。不僅如此,人們吃喝不節,缺乏運動,也加重脾胃的負擔,形成一系列的問題。
上火了,大家通常會怎麼辦?南方人最常見的就是喝涼茶,但涼茶只能湊效一時,症狀很快又“春風吹又生”了。而還可能導致越喝,體質越差。
盛主任認為,“上熱下寒”的體質,調理起來比較複雜,簡單的溫補或清熱沒有辦法同時解決上火與寒涼並存的問題,所以在調理上應側重三個方面:
指的是“勤勞”的上半身,要掌握好節奏,注重勞逸結合,精神過分緊張、工作節奏快的人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休息時間應該多動動腿,走一走;週末時間應該保持運動的習慣。一般情況下,每週至少應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最好,運動時間可以碎片化。
鼓勵動起來,其實是讓陽氣有一個上下的交流溝通,而不是堵在中焦,停滯在上半部分。
顧護脾胃,最重要的是飲食有節、營養均衡。不要大吃大喝和偏重厚甘油膩辛香,多吃蔬果、適量五穀和肉類。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士,坐著辦公的時間的確會比較長,可以喝些理氣的茶飲,在這裡推薦一個茶飲方:
陳皮玫瑰花茶:陳皮2克、玫瑰花5朵、大麥2克,泡茶飲,有助健脾理氣、疏肝解鬱。
前面也說到,這種症狀是由於陽氣虛浮導致,那麼就要陽氣拉回到原來的位置——腎。簡單的方法一個是多曬曬太陽,從溫暖的陽光中吸取陽氣,讓肢體溫暖起來;另一個就是多泡腳,讓溫暖之氣從腳底向上,促使全身之“氣”上下循環、交流起來,驅除停滯的寒溼之氣。
在這裡推薦一個泡腳方:肉桂20克、艾草10克。
而在對應的治療上,醫生也會根據上面的治療方法,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進行藥物配伍,精準調治。
其實,在日積月累的飲食、生活習慣、社會環境、心理壓力等的影響下,每個人的體質都會是錯綜複雜的。“上熱下寒”只是某一類人的體質概括,實際上每個人可能都會有所偏重,比如這個人“上熱”多一些,那個人“下寒”更盛一些,而另一個人還伴有血瘀的情況。
所以過於複雜的體質,自己調理不來,就需要醫生幫助調節。只有充分了解病人的病理表現、寒熱的多少,才能找到對應的治療方案,這樣效果才會好。
想了解更多體質調理問題
可長按下方二維碼
一起交流
醫生
簡介
杭州市名中醫學術繼承人,杭州市中醫藥協會中醫重症委員會常委。中醫臨床20餘年,遊學全國,遍訪名師。先後受教於武當首席道醫祝華英道長,經方名家王三虎教授,江湖醫俠徐汝奇老師,脈學大師壽小云教授等十多位全國知名中醫大家。名中醫張衛華教授學術繼承人。
擅長
臨證特色:推崇氣道中醫,尤擅脈診。從脈象出發分析疾病的成因、現狀與預後。依脈定診,依脈開方。
內科:擅長治療失眠、焦慮,抑鬱、上火、胃炎、肺結節、虛勞乏力、頸肩腰痠痛、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擅長調理腫瘤體質、焦慮體質、亞健康體質。
婦科:宮寒、手腳涼、更年期綜合徵、不孕不育、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乳腺增生、多囊卵巢、卵巢早衰、甲狀腺結節等。
皮膚科:青春痘、頑固性溼疹、蕁麻疹、黃褐斑等。
兒科:鼻炎、消化不良、多動及早發育等小兒多發病。
出診時間
每週五上午 固生堂杭州大同分院
提醒:本文為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症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注:文章配圖來自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千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