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一發現就是晚期!一般身體這個部位“癢”:癌細胞已經醒了!

腸癌一發現就是晚期!一般身體這個部位“癢”:癌細胞已經醒了!

好多人平時沒啥事,去醫院時才發現,得了腸癌,而且已經是晚期了,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那麼腸癌早期都有哪些症狀呢?

所以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腸癌一發現就是晚期,一般身體這個部位癢,體內可能有癌細胞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種就是屁股發癢。

當我們的腸道開始滋生癌細胞時,就會出現屁股發癢或者肛門發癢的情況,很多人都不會多加重視,而如果經過治療後還是發癢,這就要去醫院排查了,可能是腸癌。

第二種就是排便有血。

如果是痔瘡患者,或者是最近上火,可能會有這種症狀。但是腸癌早期也有這種現象,開始血液是鮮紅,後面變成暗紅,這時大家就要引起注意了,應及時去醫院就醫。

第三種就是氣、放屁。

當我們的腸道出現腫瘤時,因為腫瘤的不斷生長繁殖,它會堵塞我們的腸道,從而出現脹氣和放屁的現象,所以要引起重視。第四種就是大便形狀改變。

由於受腫瘤的影響,患者排洩物會發生形狀的改變,呈凹凸狀,而且物質較硬,同時還會出現拉肚子的情況,所以在平時生活中要多加註意。

因為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導致很多癌症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所以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多加註意以上情況,一旦出現,應及時去醫院排查。

預防腸癌:常吃這九種食物

益生菌

腸道中的大腸桿菌、梭狀芽胞桿菌、腸球菌、擬桿菌等,能促使食物中的亞硝酸鹽與胺結合成具有較強致癌作用的亞硝酸胺。而雙歧桿菌、乳桿菌等益生菌卻能將亞硝酸胺分解為亞硝酸鹽與胺,從而降低患腸癌的風險。

西蘭花  

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各種強效抗氧化物質,能幫助我們消除汙染,加快自身的排毒過程。它們還含有能排除各種毒素(包括致癌物質)的天然化學物質。一項研究表明,每週吃3次十字花科蔬菜能將患結腸癌的風險性降低60%。

紅薯  

紅薯也有強大的防癌功能。科技人員在紅薯中發現了一種去氫表雄酮的物質,它能預防腸癌和乳腺癌的發生。

魚  

來自中山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淡水魚的攝入可顯著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可以使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降低了53%。此外,海魚及鮮魚的攝入也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

草莓  

草莓富含植酸,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從而具有抗癌功效。每天吃50克草莓,可有效地預防結腸癌和肝癌。

芹菜  

芹菜是高纖維食物,它經腸內消化作用產生一種木質素或腸內脂的物質,高濃度時可抑制腸內細菌產生的致癌物質。它還可以加快糞便在腸內的運轉時間,減少致癌物與結腸粘膜的接觸,達到預防結腸癌的目的。

大蒜  

大蒜中含有多種抗癌物質。這些抗癌物質可抑制與結腸、胃、肝臟、肺臟等器官相關的致癌原。大蒜還能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研究還表明,大蒜中含的硫化物可增強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抗癌活性。

菇類  

包括香菇、冬菇、猴頭菇等,含多糖類成分。科學實驗證明,其中多糖有調節人體“抗癌系統”免疫功能,從而抑制直腸癌生長和減輕直腸癌症患者的症狀。

大白菜  

科學家認為,大白菜所含的粗纖維有刺激胃腸蠕動的通便之功,能使汙染或分解產生的致癌物質儘快排洩,以減少腸內吸收和對腸壁的局部刺激。

經常補充益生菌對人有好處!

1、維持腸道正常功能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和最大的微生態體系,人體通過胃腸道粘膜與外界緩慢進行相互作用,通過其生長及各種代謝作用促進腸內細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腸內腐敗物質產生,保持腸道機能的正常運行。

2、緩解乳糖不耐受症狀

乳糖不耐受是指人體缺乏代謝乳糖的酶,在攝入奶製品後,出現腹脹,腹痛等不良反應。全球有75%的成年人體內乳糖酶的活性有減弱的跡象,在一些亞洲國家則超過90%。研究發現,乳桿菌等具有半乳糖苷酶活性,能夠明顯降低乳糖的濃度,產生乳酸,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

3、增強人體免疫力

益生菌進入腸道內,一方面可以在腸道內定殖,維持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另一方面是益生菌可以直接作用於宿主的免疫系統,誘發腸道免疫,並刺激胸腺,脾臟等免疫器官,促進巨噬細胞活性,通過增強B、T淋巴細胞對抗原刺激的反應性,發揮特異性免疫活性,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4、預防癌症和抑制腫瘤的生長

益生菌可以產生一些抑制腫瘤生長的代謝產物,如多糖、細菌素及乳酸等,通過抑制轉化致癌物質的酶的產生。

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特別是巨噬細胞、NK細胞、B淋巴細胞的活性以及抑制細胞突變等方式,以及降低腸道內的PH值,刺激腸道蠕動,使腸道內的致病菌毒素和致癌物質排除體外,降低致癌的可能性。

5、緩解過敏反應

研究發現,正常人腸道中益生菌越多,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機會也就越小。益生菌可以誘導T細胞產生大量的IL-12,能夠抑制Ig E的產生,有效地預防過敏發生。

6、降低血清膽固醇

益生菌主要通過同化作用來降膽固醇的含量、抑制膽固醇合成酶(3-羥基-3-甲基戊二酸CoA還原酶)的活性,通過益生菌的膽鹽水解酶的作用,將小腸內水解後的膽鹽能與食品中膽固醇發生共沉澱作用,減少機體對膽固醇的吸收,促進由糞便排出體外。

7、益生菌對肥胖的作用

腸道菌群紊亂在肥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大量實驗證實,通過攝入益生菌,可以有效的防治肥胖。

①抑制食慾,增加飽腹感:益生菌可以通過刺激CCK,GLP-1等飽腹因子的釋放,以及減少胃促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減少食物攝入,降低體重和脂肪的蓄積。

②降低膽固醇:益生菌可以通過同化作用以及共沉澱作用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③調節腸道菌相:益生菌進入腸道內後,使失衡的腸道菌相正常化(厚壁菌門減少,擬桿菌門增加),降低腸上皮細胞的通透性,減少循環中LPS的含量,減少炎症因子,進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8、防治糖尿病

益生菌對糖尿病的作用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體內也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現象。益生菌可以通過調節腸道菌相,有益菌等附著在腸道上皮細胞上。益生菌通過吸收葡萄糖進入菌體內,減少宿主的吸收,從而降低血糖水平。另外,如上所述,益生菌可以降低循環中LPS的濃度,減少炎症反應,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進而達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注:益生菌知識普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