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I導讀: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那麼臨床中,我們應該如何引陽出陰呢,下邊我們介紹周秀文大夫治療多寐引陽出陰的方法,供諸位一起學習。
引陽出陰治多寐
祖國醫學認為,正常的寐寤取決於陰陽二氣的升降出入,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任何原因導致陰陽的升降出入失常,即陽不出陰均可造成多寐,《靈樞·大惑論》雲:“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蹺滿,不得入於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可見多寐的病因不外二條,一是陰氣盛,一是陽氣虛。
陰寒太盛、戀陽太過,陽虛氣虧、陽無力出陰均可致多寐,結合臨床又可分四種情況:①陽虛陰盛②氣虛③痰溼為患④瘀血痺阻。
袁××,男,68歲,1994年8月2日診。形體肥胖,痰溼素盛,近一週來因天氣炎熱,覺精神萎頓,始則胸悶院脹,繼則晝夜嗜睡,呼之能醒,神志清,醒後復睡。脈滑,舌淡苔白厚,時當盛夏,暑多挾溼,患者素體肥胖,為痰溼之軀,內溼加暑溼,兩溼相合,溼為陰邪,陰得溼助,戀陽太過,痰溼痺阻,陽氣不振,陽不出陰方嗜睡不已。
蔻仁、杏仁各10g,苡仁15g,法半夏10g,滑石(包)15g,川樸6g,荷葉20g,蒼白朮各10g,升麻3g,澤瀉20g,菖蒲10g,決明子15g。水煎服,日2次,每次100ml。
按:本案取三仁湯清暑利溼;澤瀉、決明子降脂利溼:荷葉、升麻升舉通達中陽之氣;菖蒲醒脾提神開竅,溼邪化,陽氣通,陽出於陰則身輕神爽矣。
此型多寐以溼邪為患,內溼見於脾虛溼盛或脾運不健,水谷不化精微而成痰濁;或素體肥胖的痰溼之軀;外溼見於感受時令之溼,臨床以內溼常見。溼邪困脾以太無神術散加減治療。若溼鬱化熱可用溫膽湯加減治療。
趙××,男,76歲,1994年11月8日診。患腦梗塞一年餘,近月餘畏寒肢冷,睏倦懶言,尿少浮腫。近四天終日嗜睡,求餘診治。患者喚之可醒,神清,回答切題,肢體活動如舊,精神萎頓,脈沉細無力,舌淡苔薄。四診合參,非宿恙復發,因年高久病,腎氣虧虛,命門火衰,故精神萎頓,嗜睡懶言,腎陽不足,不能溫煦,故畏寒肢冷,陽虛陰盛,水溼不利,故尿少浮腫,舌脈均為陽氣虛衰之徵。
黃芪30g,乾薑、肉桂、熟附片各10g,甘草6g,紅花10g,茯苓30g,雞血藤30g,菖蒲10g,荷葉2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00ml。
按:此係陰寒太盛,戀陽太過,陽氣虛度,無力出陰所致多寐。臨床此型多見於年高久病,腎氣虛衰者或陰盛陽虛之體。
呂××,勇,59歲,1994年8月16日診,面色萎黃,精神萎頓。便清已二十年,常覺疲憊乏力,近二週納少便溏,睏乏嗜臥,飯後尤甚。近一週終日嗜睡,呼之能醒,旋即又睡,脈虛弱,苔薄白。患者素體脾虛便溏,疲憊乏力,面色萎黃,脈虛弱均屬脾虛氣弱之象。
黨參10g,茯苓30g,白朮、石菖蒲各10g,甘草6g,陳皮、木香、法半夏各10g,砂仁6g,黃芪30g,荷葉20g,粉葛根30g,水煎服,日2次,每次100ml。
服藥三劑,疲憊乏力均除,多寐大減,續服七劑,睡眠恢復正常。繼服香砂六君子丸善後,半年後追訪,多寐未作,宿恙亦愈。
按:本例取香砂六君子湯加味治療,方中四君子湯加黃芪健脾益氣;二陳湯理氣和中;木香、砂仁醒碑開胃;荷葉、葛根升舉總督陽氣;菖蒲醒脾提神開竅。谷氣充,化源足神自爽矣。
張××,女,56歲,1995年1月22日診,患腦梗塞三月餘,近一週因生氣出現頭暈頭痛,胸悶脅痛,神倦嗜睡,喚之能醒,回答切題,肢體活動如舊,脈弦,舌質紫暗有瘀斑。患腦梗塞本已血脈瘀阻,又加氣鬱,氣機逆亂,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陽氣痺阻,陽不達外而致多寐。
藥用:香櫞10g,丹參30g,枳殼、川楝子、元胡、桃仁各10g,紅花12g,石菖蒲、青皮各10g,香附12g,荷葉20g,廣鬱金10g,葛根30g,雞血藤30g。水煎服,日2次,每次100ml。3劑氣滯症狀消,嗜睡減半,續服五劑,睡眠恢復正常。
—版權聲明—
•本文摘自《北京中醫(1997)》丨作者/馬長勝 周秀文丨薦稿/張春雲丨編輯/居業丨校對/李兆禎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歡迎關注“中醫書友會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