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雖是小縣城,許世友攻了半月不破,一小班長想出一計拿下

濰坊雖是小縣城,許世友攻了半月不破,一小班長想出一計拿下

2019年建國七十週年大閱兵上,有一隻令人無比景仰的受閱方陣,那就是“戰旗方陣”,只見一百多面革命戰爭時期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部隊的軍旗,分列戰車上迎風招展,浩浩蕩蕩駛過天安門,接受黨和人民檢閱。

這些軍旗裡,有一面“濰縣團”的戰旗,比起諸如“塔山團”“葉挺部隊”等耳熟能詳的旗號,稍稍令人感到陌生一點,然而一旦人們瞭解它的歷史,都會對濰縣之戰這場發生在膠東戰場的惡仗留下深刻的印象。

1948年,山東半島除了濟南、青島等少數城市尚落在國民黨手中之外,其他地區大多都已經掌握在瞭解放軍手中,然而,魯中濰縣卻成為我軍仍未攻克的小縣城。濰縣就是現在的濰坊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它位於膠濟鐵路正中心,是連接濟南和青島的咽喉,也是國民黨插入解放區的一個楔子。只有解放了它,才能使膠東、魯中、渤海三大解放區連成一片。因此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受命即刻發起濰縣戰役,解放這座古城。

別看濰縣當時只是一座小縣城,它卻堪稱一座“嚼不碎、咬不爛的銅豌豆”,有著極為堅固的城防工事。濰縣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千百年裡,歷朝歷代都在這裡修築牆高池深的防禦工事,因此濰縣城牆一點不輸於古都西安、開封這樣的大城市,它的牆高竟達13米,厚度達八米,而且不同於大多數舊城牆只是夯土和牆磚砌成,濰縣城牆外還砌有堅硬的青石板!

因此僅憑這些古代留下的古城牆,濰縣敵人都可以抵擋好一陣子,可是,自從侵華日軍、國民黨先後佔領後,濰縣城防又有了現代軍事意義的新的防禦工事,使得城牆變得到加固。城頭修建了新的機槍、迫擊炮射擊堡壘,而且環繞縣城外圍還修建一道道新的防線。密佈鐵絲網、鋼筋混凝土碉堡和地雷陣。

小小的濰縣駐紮有國民黨整編第45師和保安第6、第8旅及地方民團武裝近五萬多人,儲備足夠的武器彈藥,因此國民黨信心滿滿地稱其為“魯中堡壘”,絕不是誇大其詞。

1948年4月2日,濰縣戰役打響,後來敢用八天就攻克濟南的許世友,對濰縣卻是大費周章,足足準備了54個團12萬的兵力來打,當然這麼多部隊不可能全部用來打縣城,為阻止青島濟南方面敵軍支援,其中22個團擔任打援,六個團預備隊,剩下26個團攻城,依然算得上“操牛刀殺雞”!

即便如此,攻城戰還是打得十分艱苦,攻城部隊花了16天,才清除了濰縣城外的敵人外圍陣地,開始進攻古城牆。

很長時間,網上一直有種荒謬的傳言,說中國古代修建的城牆,經不起現代的火炮的轟擊,好像一陣猛轟就能擊垮,其實這是極其錯誤的。

濰縣戰役,許世友就動用幾十門大炮,轟擊城牆,可是由於城牆太厚,並且外邊還砌有青石,結果炮彈打光了,城牆也沒有塌!

怎麼辦,敵人火力兇猛,部隊強攻是不行的,許世友想到挖地道挖到城牆下,然而堆積炸藥炸塌城牆,可是國民黨守軍也不傻,他們不斷用炮轟擊解放軍的坑道作業,結果解放軍挖的坑道往往半途就被炸飛。

部隊只好組織突擊隊,冒著槍林彈雨來到城牆根,豎起一個個頂端綁有炸藥包的長木杆,想將炸藥包送上城頭。

可是木杆不夠長,戰士爬到雲梯上又不穩,也不能雙手操作木杆,結果,木杆搖搖晃晃的,炸藥包還沒有到達城牆頭,就因為導火索燃盡而凌空爆炸,不僅根本起不到效果,還往往炸死炸傷我軍戰士。

攻城一籌莫展,許世友只好停下來,號召官兵集思廣益,想辦法。

結果一個叫宋文章的小班長想出一個辦法,他建議在木杆頂頭裝上滑輪,這樣,戰士們木杆架好,就可以在可以藏身的地方拉動繩索,將炸藥包送上城頭引爆,減輕傷亡。

許世友一聽,覺得這是好辦法,於是立即打造,戰鬥繼續進行,這次一個個突擊隊,果然把一個個重達四十多斤的炸藥包,飛快就拋進城頭。

結果很快就炸出一個大豁口,我軍突擊隊趁勢攻進濰縣,又經過幾天苦戰,終於拿下這座古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