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攻略| 一張圖表瞭解中國思想史

高考攻略| 一張圖表瞭解中國思想史

相關鏈接:一口氣讀完高中歷史必修1

                   一口氣讀完高中歷史必修2

                  一口氣讀完高中歷史必修3

中國思想史

(西周——清朝)

人物

簡介

思想主旨

西周

周公

“元聖”,儒學先驅、奠基人。

制禮作樂。敬天保民。

春秋

管仲

《管子》

法家代表人物,齊國相國。

法治。重經濟,尊民意。

公孫僑

鄭國政治家、思想家。

維護公室利益,限制貴族特權。

鄧析

“名辨之學”倡始人,名家學派先驅人物。

第一個反對“禮治”。不法先王,不是禮義。

晏嬰

《晏子春秋》

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施政:仁政愛民。勸諫藝術:曲諫、誘諫。人生觀:看淡生死。

老子

《道德經》

道家學派創始人。

宇宙觀:天道自然。人生觀:清虛自守。政治觀:無為而治。

孔子

《論語》

儒家學派創始人。

仁。義。禮。

關尹

《關尹子》

周敬王之大夫,道家人物。

常無、常有。“太一”為萬物根本。濡弱謙下。內心虛靜。順應自然。因勢利導。不為人先。

文子

《文子》

道家祖師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弟子。

得道之人不為是非左右而超然自由。“道”是統治者必由之路。得道者其德柔弱容眾、以柔克剛。陰陽相互依存、包含並相互轉化。

仲尼弟子

《孝經》《中庸》等

七十二賢。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顏回:德行。仲由:勇武。言偃:禮樂。曾參:孝、忠恕。子思:中庸。……

孫武

《孫子兵法》

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

重戰、慎戰、備戰。知己知彼。謀略制勝。文武兼施。恩威並重(治軍)。

范蠡

被後人尊稱為“商聖”。

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戰國

吳起

《吳子兵法》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兵家代表人物。

政治和軍事相結合,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用道、義、禮、仁治理軍隊和民眾。慎重對待戰爭,反對窮兵黷武。

墨子

《墨子》

墨家學派創始人。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

列禦寇

《列子》

創立貴虛學派,道家學派介於老莊之間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宇宙生成四階段說。天體運動說。地動說。宇宙無限說。

楊朱

道家楊朱學說派創始人。

生死一如。貴己。全性保真。

商鞅

《商君書》

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法家“法術勢”三派中,商鞅重“法”。

申不害

《申子》

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法家“法術勢”三派中,申不害重“術”。

屍佼

《屍子》

著名政治家、道家思想家。

天地四方曰宇,往來古今曰宙。學積有生。從道必吉。重民。

慎到

《慎子》

從道家中分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法家創始人之一。

法家“法術勢”三派中,慎到重“勢”。

孫臏

《孫臏兵法》

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重視、慎重地對待戰爭。知“道”。必攻不守,因勢、造勢。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鬼谷子

《鬼谷子》

道家代表人物,縱橫家鼻祖。

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

鶡冠子

《鶡冠子》

道家代表人物。

泰一者,執大同之制。刑名、法術也是本於道。舉賢授能、動武用兵。反對專任法制。宣揚厚德隆俊。

惠施

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合同異。

蘇秦

著名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合縱。

張儀

著名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連橫。

宋鈃

《宋子》

戰國道家學派前驅,宋尹學派創始人及代表人物。

接萬物以別宥為始。情慾寡。見侮不辱。崇儉。非鬥。

孟子

《孟子》

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亞聖。

民本。仁政。仁義禮智。法先王。天與天道。性善。

莊子

《莊子》

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天道自然。齊生死、一物我。遊心、遊世。保身全生。無用之用。天人合一。無為而治。

尹文

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戰國宋尹學派前驅,稷下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小康。恕道。無為而治。

屈原

楚國詩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舉賢授能。造為憲令。大一統。

公孫龍

《公孫龍子》

名家離堅白派代表人物。

別同異,離堅白。

鄒衍

《鄒子》

道家代表人物,陰陽家創始人。

五行論。五德終始說。大九州。

荀子

《荀子》

儒家代表人物,辭賦之祖。

天道自然。性惡論。所積而致。名分使群。法后王。虛壹而靜。

呂不韋

《呂氏春秋》

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無為而治。倫理。公正。法治。權謀。

韓非

《韓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

法術勢相結合。名實相符。法治。變法圖強。天道自然。

尉繚

《尉繚子》

兵家人物。

併兼廣大,以一其制度。

李斯

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法家代表人物。

實用主義。崇法尚刑。以法為教、禁絕私學。以吏為師,焚書。輕罪重刑。師法后王。

本文由微信公號“哲學之路”編輯發佈 

西漢

陸賈

對安定漢初局勢做出極大貢獻。呂后時,說和陳平、周勃同力誅呂。

行仁義。法先聖。禮法結合。無為而治。

賈誼

《過秦論》

西漢初著名政論家、文學家。

施仁義、行仁政。民本。

劉安

《淮南子》

漢高祖劉邦之孫,思想家、文學家。

元氣論。

司馬談

《論六家要旨》

司馬遷之父,漢初五大夫之一。

無為是君無為,而臣有為。

董仲舒

《天人三策》

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大一統,天人感應,以德治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司馬遷

《史記》

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歷史之父。

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京房

《災異論》

治易學,詳於災異,開創京氏易學,有京氏易傳存世。

帝王任人不當,會造成天下大亂,災異橫生。

劉向

《戰國策》

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著《戰國策》、《列女傳》等,與子劉歆編訂《山海經》。

吸收諸子百家改善儒學。主張利用陰陽五行學說作政治鬥爭工具。

揚雄

《太玄》

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

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

劉歆

《七略》

中國儒學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古文經學的真正開創者。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重新排列六藝次序,把《易經》提到首要地位。首次披露《古文尚書》和《逸禮》來歷,將秘藏古文經本傳出內朝。首次把《毛詩》歸於古文經典。首次把《周官》稱為“經”,列入古文經典。重新整理《左氏春秋》,探求全書義理。

東漢

桓譚

哲學家、經學家、琴師、天文學家。愛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遍習五經,喜非毀俗儒。

任用賢人。設法禁奸。重農抑商。統一法度。批判讖緯方術。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王充

《論衡》

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

天自然無為。天不能故生人。神滅無鬼。今勝於古。

王符

政論家、文學家、進步思想家。

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人道中和。天道曰施,地道曰化,人道曰為。氣運感動。重本抑末。批判迷信,邪不伐正。

崔寔

東漢後期政論家。

國家制度要根據形勢的變化而改變。刑罰者,治亂之藥石;德教者,興平之粱肉。反對赦免。

魏伯陽

《周易參同契》

著名黃老道家、煉丹理論家。其《周易參同契》被後世奉為“萬古丹經王”,奠定了道教丹鼎學說理論基礎。

借周易爻象來論述煉丹修仙的方法。

三道由一:大易、黃老、爐火三者相通,皆合乎道。

鄭玄

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遍注儒家經典,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

尊師重道。天神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最高主宰。君權神授。維護中央集權,反對地方割據。

荀悅

史學家、政論家,思想家。

抨擊讖緯符瑞,反對土地兼併。為政者要興農桑以養其性,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

徐斡

東漢末學者、文學家、哲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求實。以理服人。

仲長統

東漢末年哲學家、政論家。

大體平等的社會結構解體以後,貧富相差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個體養生,奉養過厚並非好事。隱居避世、養性保壽。

高誘

東漢末學者、官員。

反神學。“道”為本體。把“天地”實體也視作“道”。太一、太極、元氣、道,同義。“道”具活性,是無限大和無限小的統一,為永恆的物質長存。無為而治,同時講究仁義,並用賢人。

三國

曹操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尚禮重法。用人唯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實行屯田制,興修水利。嚴整治軍,嚴明法令。

諸葛亮

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力。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興修水利。嚴以治軍,謹慎用兵。

何晏

魏國玄學家、大臣。魏晉玄學創始者之一。

以無為本,貴無賤有。聖人無情。重“自然”而輕“名教”。

王弼

《道德經注》《周易注》等

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貴無論。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絕聖智、棄仁義。

傅嘏(gǔ)

曹魏後期重臣。玄學家。

在“才性四本論”中持“同”論。

劉劭

曹魏思想家。

識人應聽其言,還應觀其行。人分五等,“聖人”是最高人格。儒家“中庸”即道家“無名”。

阮籍

《大人先生傳》《通老論》《達莊論》

“竹林七賢”領袖之一。魏晉玄學的重要人物。

主張“自然”排斥名教。無為、無君。“達”,根本途徑為“齊物”。

嵇康

《養生論》《聲無哀樂論》

魏晉玄學的重要人物。“竹林七賢”領袖之一。

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西晉

向秀

《難養生論》

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喜老莊,曾注《莊子》。注未成便過世,郭象承其餘緒,成書《莊子注》三十三篇。

合“自然”與“名教”為一。

傅玄

文學家、思想家。

“元氣”是構成自然界事物的基本元素。人性的可塑性。

楊泉

哲學家,道家崇有派代表人物。

氣一元論,以“氣”為體,肯定自然規律的客觀性。“宣夜說”,宇宙空間充滿“元氣”,除皓大“元氣”外別無他物。

歐陽建

西晉太守,“二十四友”之一。

提出“言盡意”思想,否定語言不能表達事物的說法。

裴頠(wěi

西晉大臣、哲學家。崇有派領袖。

反對貴無論,提出崇有論。萬有“自生”。萬物生化有其規律。重視現實,不滿輕視事功的放達風氣。

郭象

《莊子注》

玄學家。注《莊子》三十三篇,刪其餘十九篇。從有關文獻來看,《莊子注》可能是向秀的著作,郭象則進行了篡、刪、增、改、編等工作。

反對貴無論和崇有論,其核心理論是萬物自生的“獨化論”。

魯勝

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興微繼絕的人物。

《史記》沒有給墨子立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墨子似乎就從思想界消失,直到魯勝給墨家作注。

東晉

葛洪

《抱朴子》《肘後方》

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

將神仙方術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並與道教戒律融為一體。治亂世應用重刑。兼收幷蓄儒、墨、名、法諸家,尊君為天。不滿魏晉清談,主張文章、德行並重,立言當有助於教化。相信煉製和服食金丹可得長生成仙。

鮑敬言

兩晉之際思想家。

“好老莊之書,治劇辯之言”。無君論。

支遁

高僧、佛學家、文學家。

色法無有自性。頓悟說。

張湛

《列子注》

學者、玄學家、養生學家。其《列子注》的哲學思想對後世宋明理學影響很大,對佛教中國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元論”,即世界包括有形的經驗世界和無形的超驗世界,前者有始終,後者無窮盡。“太易”是萬物本源。無為而治。天人合一。

孫盛

東晉中期史學家、名士、官員。

極重史德。

道安

《人本欲生經注》

傑出的佛教學者。

定三義之禪義、等義、空義,對治貪嗔痴三毒。禪定目的為進一步認識本無。

戴逵

著名美術家、雕塑家。

性高潔,常以禮度自處,深以放達為非道。

僧肇

《肇論》

鳩摩羅什弟子,被羅什譽為“中華解空第一人”。

物不遷。不真空論。般若無知。涅槃無名。

慧遠

《法性論》

中國淨土宗始祖。引老莊解說佛經。

形滅而神不滅,三世輪轉。超越因果輪迴的捷徑——往生淨土。三昧是專思寂想,一心專念、止寂他想,即是止觀並運。唸佛三昧在諸三昧中最殊勝。定中見佛,歸命安養。

南北朝

陶潛

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隱逸:柔、淡、遠。自然,自由。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情感自由抒發。自然天成。

竺道生

佛教學者,鳩摩羅什的著名門徒之一。

人人皆具佛性。頓悟成佛。

何承天

南朝宋大臣、著名天文學家、無神論思想家。

反佛。批判“神不滅”論。反對因果報應說。宣揚無神論。

寇謙之

北朝道教代表人物與領袖,南北朝新天師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

吸取儒家五常觀念、儒釋禮儀規戒,建立比較完整的道教教理教義和齋戒儀式。

顧歡

南朝齊大臣,著名道教學者。

用尊夏卑夷觀點來反對佛教。

範縝

《神滅論》

著名唯物主義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傑出的無神論者。

形神相即。形質神用。心為慮本。辯證。反佛。

保志

南朝梁高僧。

以數日不食、亦無飢容和言說皆應驗等神蹟著名。

劉峻

南朝文學家。以註釋劉義慶等編撰的《世說新語》而著聞於世。

人的窮通都由天命決定,既非人事,也不是鬼神所能影響。

邢邵

北朝魏、齊時無神論者、文學家。

反對“神不滅論”,持無神論。

樊遜

北齊文學家、官員。

崇尚儒教,排斥佛老。

智顗

《摩訶止觀》《法華文句》

中國天台宗始祖和實際創立者。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創五時八教的判教方法。止觀雙修。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

王通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恢復王道政治,實行“仁政”,“三教合一”。探究“天人之事”。

吉藏

《中論疏》

三論宗創始人和集大成者。

二諦、中道為佛性。諸法性空的中道實相論。教相判釋以破一切有所得見為主旨。

成玄英

《道德真經義疏》《南華真經疏》

道士。繼承和發揮了“重玄”思想,成為唐初道教哲學一大主流,使道教哲理及修煉思想更加升華。

“玄”是“不滯”。有形之物皆假名,無形之物無假名。道是自然之理。心識與萬物皆因緣和合而成。“道”本性靜,眾生皆可修道。

玄奘

《成唯識論》

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之一。

五種姓說。唯識哲學。因明學。

呂才

哲學家、唯物主義思想家、音樂家。

無神論。“極微”是世界本原。義理產生於實錄。發展變化的原因是陰陽作用。反對生而知之。

道宣

《四分律》

中國的律宗初祖。中國戒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思想家。

新律學體系構建。

窺基

玄奘弟子。法相宗高僧。

四重二諦。五種唯識。唯識境行果。

王玄覽

唐代高道。

“道”為最高範疇。道與人互相依存聯結。坐忘修心和定慧雙修。

神秀

《大乘無生方便門》

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禪創始人。

漸悟法門。禪燈默照,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出文記。坐禪觀心。

慧能

《六祖壇經》

禪宗六祖。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玄覺

《證道歌》

高僧,六祖弟子。

無生。頓悟。

司馬承禎

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

形神雙全,性命雙修。煉形為主,形神並妙。漸修。

李筌

道教思想理論家,政治軍事理論家,隱士。

“抱一”就是“複本”,“本”是最高的“道”,為“至道”。以名法理國。以權術用兵。

神會

《南宗定是非論》

禪宗六祖晚期弟子,荷澤宗創始者,建立南宗的一個得力人物,六祖著名的法脈傳人之一。

南宗頓教為正,北宗漸教為偏。

吳筠

著名道士。

守靜去躁。神仙可學。先修神後煉形。

湛然

天台宗高僧。

“無情有性”論。三諦不但相即,且有雙遮雙照之統一。如來藏緣起。批判慈恩、賢首、禪宗。

懷海

《百丈清規》

禪宗高僧,著名佛教改革家。

眾生心性本來圓滿成就,只要不被妄想所繫縛,就和諸佛無異。

教規改革:創立獨立的禪院、禪寺,不與律寺混雜;打破寺院舊等級制度,僧徒不論高下盡入僧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等。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反對天符、天命、天道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

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在儒學式微、釋道盛行之際,致力復興儒學,取得重大成功,古文運動即是重要手段。

拯溺濟危。主張中央集權,反對割據譖亂。仁政。力闢佛老,弘揚儒道。

澄觀

華嚴宗僧人。

諸宗融會、禪教一致。

宗密

華嚴宗五祖。

頓悟資於漸修。師說符於佛意。先約三種佛教證三種禪心,然後禪教雙忘,心佛倶寂。

李翱

曾從韓愈學古文,協助韓愈推進古文運動,兩人關係在師友之間。

文以明道。崇儒排佛。性善情惡說。言行應以儒家“中道”為標準。

劉禹錫

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

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天地之內不存在無形的東西。天人關係學說:天之所能者,生萬物;人之所能者,治萬物。無神論。

五代

杜光庭

高道,道門領袖。道教集大成者。

以“五道”“五宗”概括《道德經》六十餘家註解。調和儒道,把孔孟之道統一於老君之道。仙道非一。

譚峭

《化書》

著名道家學者。其《化書》在中國思想史上居重要地位。是一名了不起的古代科學家。

世界起源於“虛”。道是“虛實相通”,修道者保持此境界即可“無生死”。無生死、黜是非、齊昏暗、忘禍福,泯滅一切差別,達到“大同”。理想社會是無親疏、無愛惡的“太和”社會。

本文由微信公號“哲學之路”編輯發佈 

北宋

石介

宋理學先驅。“泰山學派”創始人。

道統論。批判佛道。天人相與。道、氣、性、理。復古,神秘主義聖人觀。民本。

孫復

與胡瑗、石介並稱“宋初三先生”。

文為道用。尊天子、黜諸侯。儒家道統,排斥佛道二教,抨擊時文。

胡瑗

大儒學者。理學先驅。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李覯

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無神論。一元論。主觀來自客觀。功利主義。均田、平土。重兵、強兵、武備,仁義之師。

周敦頤

《太極圖說》《通書》等

儒家理學思想鼻祖。

無極而太極。物則不通,神妙萬物。至誠、主靜。文以載道。明慎用刑。成聖五階段論。

邵雍

《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等

大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和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

質諸天道而本於人事。先天學。宇宙循環論。歷史循環論。從儒道互補的角度來溝通天人。人性同於物性,人性高於物性。

張載

《崇文集》《正蒙》《橫渠易說》

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關學創始人。“北宋五子”之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程顥

《定性書》《識仁篇》等

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和北宋理學的奠基者。

“理”是先於萬物的“天理”。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萬事皆出於理。有理則有氣。人性本善。性即理。存天理、滅人慾。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存天理”須先“明天理”,“明天理”須即物窮理。君臣、父子等尊卑秩序,亦是天理。天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

司馬光

《資治通鑑》

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於君王、取信於人。恭敬、節儉、正直,溫良謙恭、剛正不阿。每一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都合禮節。對財物看淡。

王安石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被譽為“通儒”。名列“唐宋八大家”。

功利主義。性情論。風俗是國家的根本。

呂大臨

金石學家。關學的傑出代表。

“氣”為人和萬物本原的一元論。天人合一。天下一人。萬物一體。一體二用。生生不窮。與時消息。隨時識事。

蘇軾

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氏蜀學”開創者和集大成者。

儒釋道三教合一。

謝良佐

官員、學者。與遊酢、呂大臨、楊時號稱“程門四先生”。創立上蔡學派,心學的奠基人、湖湘學派的鼻祖,在程朱理學發展史上起到橋樑作用。

以“生意”解釋仁,活者為仁,死者為不仁。“格物窮理”論。使“本真”的心恢復,才可深懂《論語》微旨。

程頤

理學家和教育家。與其胞兄程顥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

“天理”說。將“仁學”發展至“萬物為一體”境界。“定性”論。

蘇轍

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氏蜀學”開創者和集大成者。

儒釋道三教合一。

遊酢

著名理學家。“程門四先生”之首。

“氣”的“人化”。強調道德層面上的“理”。“孝弟”就是“仁”之本。由跡求道,以禪證儒。

楊時

“程門四先生”之一。又與羅從彥、李侗並稱為“南劍三先生”。被奉為“程氏正宗”。

用《華嚴宗》《易經》闡述自己思想,並用孔孟《大學》《中庸》《孟子》中“格物致知”“誠”“形色”“天性”等概念豐富擴充。對“理一分殊”“明鏡”等學說有新創見,自然觀上吸收張載“氣”論。

南宋

胡宏

湖湘學派的實際開創者,理學一代宗師。

性本體論。人性無善惡論。“緣事物而知”和“循道而行”的知行論。

李侗

理學家。

萬物統一於天理,只是天理的變化。理與心一。默坐澄心,體認天理。

薛季宣

哲學家,永嘉學派創始人。

強調“步步著實”,注重研究田賦、兵制、水利等。

陸九齡

儒家心學開創者之一。

“心”是一切事物的基礎和出發點。聖人相傳的“道統”即是“心”。治人先治己,自治莫大於氣。反對“棄日用而論心,遺倫理而語道”。

張栻

創辦城南書院,與朱熹、呂祖謙合稱“東南三賢”。

知行併發。天、性、心三者名異實同,皆同體於理。天下萬物皆生於理。窮理在於居敬,居敬在於存心。復性之善。

呂祖謙

創立“婺學”,“東南三賢”之一。

明理躬行,學以致用,反對空談心性。

唐仲友

著名理學家。

緊緊圍繞“經世致用”,提倡腳踏實地,注重現實功效,實事求是、身體力行。

陸九淵

宋明兩代“心學”的開山之祖。

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求諸內,存心養心。

陳亮

永康學派的代表。

“實事實功”,有益國計民生,譏諷理學家空談“盡心知性”。

蔡元定

朱熹理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被譽為“朱門領袖”“閩學干城”。

以十為河圖,以九為洛書,但兩者又相互表理,其為一理。

朱熹

《四書章句集註》《周易本義》

閩學派的代表人物,理學集大成者。

理氣論。動靜觀。格物致知論。人性二元論。

陳傅良

永嘉學派中承上啟下的重要學者。

注重研究經濟致用事功之學,提倡學術接觸實際。批判“貴義賤利(經濟)、重本輕末(商)”思想。

葉適

永嘉學派集大成者。

提倡功利,但把講功利與講義理結合起來,反對空談性命,講求學統。經制之學重典章、重經濟、重致用,倡改革,又講義理。

楊簡

“淳熙四先生”之一,發揚陸九淵“心學”。

天,性中之象;地,性中之形。天地人物盡在性命之中,天地人物之變化皆性之變化。性善論。無思無慮即道心。反觀、復心、自我反省,“直而達之”地去體驗道。

蔡沉

理學家。

理是氣或物的根本。萬物萬事各有其理,但總的理只有一個。有理乃有氣,有氣乃有形。陽順陰逆,陽長則陰消、陽進則陰退,順吉逆兇。心為身主,人心動靜產生性情,性是理之形體,情是性的發動。主敬功夫。

真德秀

繼朱熹之後的理學正宗傳人,創“西山真氏學派”。

德性天與,順天應人。即器求理,持敬。神者氣之伸,鬼者氣之屈。

魏了翁

理學家,蜀學集大成者。

河圖與洛書,發揮道數無遺餘。

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黃震

“東發學派”創始人。

主張經世致用,反對空談義理。天人兩分。心只是靈明,不能傳,也不須傳。道不離器、物各有理。知先行後。

許衡

理學家,元代百科全書式的通儒和學術大師。

實行儒家的仁政以獲得民心,獲得民心的關鍵,則在於實行“漢法”。

劉因

著名理學家、詩人。

理是天地萬物本體,天地萬物皆由理所生,萬物形體消滅後又復歸於理。天人合一。物以道為體,舍道則物無所依據。人性善惡,取決於“陰陽”二氣。無待於外,自求本心;養氣持守、不動心。

鄧牧

道家學者。宋元之際代表性社會批判思想家。

宇宙源於無形,因陰陽變化交合而生有形。“數”左右歷史進程。鄙視世俗,崇尚讀書,淡泊名利。生死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不可改變。猛烈抨擊君主專制,人人可做君主,衷情聖王的“明君論”。“一介之士”是“至寶”。無為,小國寡民。

鄭思肖

詩人、畫家。

忠義。

吳澄

傑出理學家、經學家、教育家。

天為道統之原。天地日月人物皆本於“一氣”。“氣”具實體性,是形成天地人物的質料。宇宙本原為“理”和太極。理為太極,為精神本體。太極等同於天、帝、神、命、性、德、仁等。心性說“和會朱陸”(朱熹的格物和陸九淵的持之本心)。

鄭玉

理學家

理氣相即。和會朱陸(朱熹、陸九淵)。以“誠”為本。尚實斥虛。

本文由微信公號“哲學之路”編輯發佈 

謝應芳

理學家。

反佛、道。篤志衛道和憂民情懷。對儒道身體力行,時時刻刻遵守。

劉基

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與宋濂、葉琛、章溢合稱浙東四大名士。

融會理學諸派,又以儒道互補。法治。

方孝孺

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

道、氣、文三者合一。民本。法治。

曹端

著名學者、理學家。被論者推為“明初理學之冠”。

屏斥佛教與道教。推尊“太極”,認為是事物本源,是“理”是“道”。以德服人,知行合一。重心之未發時“預養”功夫,主要是“誠”、“敬”。

薛瑄

著名思想家、理學家、文學家,河東學派創始人,清人稱之為“明初理學之冠”“開明代道學之基”。

理在氣中,以氣為本。理只在氣中,決不可分先後。天地間只一氣,天地萬物皆氣聚而成形。實學。復性。

吳與弼

崇仁學派創立者,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萬變而各有定理。存天理,滅人慾。窮通、得喪、死生、憂樂,一聽於天。未至於天道,未至於聖人,不可謂之成人。聖人體天。惟學聖賢為無弊。苟一毫不盡其道,即是自絕於天。天之元氣。人性本善。

胡居仁

理學家。

以主忠信為先,以求放心為要。強調誠敬、慎獨、力行。

陳獻章

江門學派創立者,開明儒家心學先河。

吃緊工夫全在涵養,喜恕未發而非空,萬感交集而不動。(黃宗羲評語)

王守仁

《傳習錄》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集大成者。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艮

傳承陽明心學的泰州學派創立者。

百姓日用是道。滿街都是聖人。堯舜與途人一,聖人與凡人一。正人必先正己。以身為本(重身)。以孝弟為本(重孝)。

何瑭

學者。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甘泉以存心為主,予以格物致知為先。非存心固無以為格致之本。物格知至,則心之體用益備。

王廷相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明朝文壇“前七子”之一。

提倡獨立思考,反對因襲舊說。天地萬物的本原就是元氣。徹底的無神論。歷史進化論。優勝劣汰。批判五行說。概率論萌芽。夢境受肉體感覺和醒時思維影響。

羅欽順

著名哲學家,“氣學”創立者和代表人物之一。

“氣”是宇宙萬物根本,“理”是“氣”運動變化的條理秩序。氣有聚散,聚散之理就在其中。理在事中。格物是格天下之物,不只是格此心;窮理是窮天下事物之理,不只是窮心中之理;資於外求,達到內外合一境界。

黃綰

學者。

批判王學“良知說”和“程朱理學”,反對士大夫空談理性恥於言行,主張經世反對棄世,成為中國思想史上較早全面對王學批判的人物。

顏鈞

泰州學派重要代表人物,被譽為平民思想家。

大中學(大學中庸之學):平民儒學,不重在教人如何“做官”“治世”,而是重在如何“做人”“救世”。

歐陽德

著名理學家,江右王門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指出“良知”與“知覺”的不同:知覺與良知,名同而實異;知覺未必皆善,良知者——知惻隱、知羞惡、知恭敬、知是非,是本然之善。

湛若水

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建立“甘泉學說”。

合一論:心與物、理與氣、心與理、心與性、知與行、理與欲、虛與實,都是合一不可分割的。

鄒守益

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教育是人後天賴以長進的最根本的途徑。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學說作為道德教育的根本。

聶豹

王守仁心學正統傳人。

“良知”不是現成的,要通過“動靜無心,內外兩忘”的涵養功夫才能達到。

羅洪先

理學家、地圖學家。

致良知。

陳建

學者。

闡明朱子學問思想的先後次序,說明朱學和陸學的不同,辨明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論》中立論的根本錯誤。

錢德洪

王陽明之後儒家心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為學注重“為善去惡”的修煉功夫,對“天泉四句教”有獨到見解。

何心隱

王陽明“心學”之泰州學派弟子。

人為天地之心,心是太極,心即是理。

張居正

內閣首輔,著名政治家、改革家。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萬曆新政”。

近民便俗、通識時變的社會變革思想。不拘一格、敦本務實的選才用人思想。以伸張法紀為中心的整頓吏治思想。

王畿

王門七派中“浙中派”創始人,陽明學派主要成員之一。

以“四無”為核心,修正王守仁“四句教”。心、意、知、物只是一事。從先天心體上立根。良知一點虛明,便是作聖之機;時時保住此一點虛明,不為旦晝梏亡,便是致知。不重“致良知”,強調自由自在的處世態度。

胡直

學者。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理在心,不在天地萬物。心造天地萬物。在為學之序上,提出“物理遠而心性近”,主張以心性為先。

羅汝芳

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詩人,泰州學派代表人物。被譽為明末清初黃宗羲等啟蒙思想家的先驅。

大道只在自身,人的一切都是“道”的作用和表現。只要具備肉體形軀,就有了做聖人的條件。不學不慮,就可以造就“良知良能”。人的良知不會泯滅,聖愚差別只在“覺”與“迷”。

李贄

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

貶斥程朱理學為偽道學。儒家“六經”經過後人吹捧拔高,不能當真理。必須打破孔孟之道及變種宋明理學對人的桎梏。不存在高下貴賤。反對理學空談,提倡功利主義。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

顧憲成

官員,思想家,東林黨領袖。

對王守仁“心學”及王學末流在道德修養和認識論方面宣揚的種種虛、空、玄的主張和說教進行猛烈抨擊和批判,推動了實學思潮的高漲。

呂坤

文學家、思想家。

氣一元論,天地萬物只是一氣聚散。道器非兩物,理氣非兩件。

焦竑

大學者。承接與發展了晚明“泰州學派”的思想革新運動,打破了程朱理學教條。

學道者當掃盡古人芻狗,從自己胸中闢出一片天地。

楊東明

著名理學家,北方王門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以氣為本。理氣斷非二物。氣質之外無性。本性之善,乃為至善。心性合一。

高攀龍

政治家、思想家,東林黨領袖,“東林八君子”之一。

靜坐功夫:以“平常”為要訣,即清靜自然。靜中只體認本性、原來本色,還他湛然而已。又把理學“主一”觀念引入靜坐論,一即平常之體,主則有意存,具有“以靜為主,動靜交養”的含意。

徐光啟

著名科學家、政治家。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經世致用。“富國必以本業”的農本思想。重農不抑商。荒政觀。人富而仁義附。對待西方技術“會通以求超勝”。反迷信。技術救世。“物能”與“技能”並重。“天人合一”的生態觀。耶儒互補。“大農業”系統觀。“私”與“利”的合理性。

劉宗周

明代最後一位儒學大師,也是心學的殿軍。

“慎獨”是劉宗周全部學說的宗旨,“誠意”是他全部學說的根基。

黃道周

明末學者、書畫家、文學家、儒學大師、民族英雄。

重仁義。愛人安民。舉賢才。正君道。

宋應星

《天工開物》

明末清初著名科學家、哲學家。

批判怪力亂神,主張試見和試驗。“形氣”論。“二氣五行說”。萬物“生化之理”。

熊伯龍

順治帝老師。學者。

宗旨在於勸世人不要受惑於神怪禍福。自然界及其秩序是自然而然的,天是自然的,沒有意志,不能干預人事。

方以智

著名哲學家、科學家。

主張中西合璧,儒、釋、道三教歸一。

陸世儀

理學家、文學家,被譽為江南大儒。是對中國思想進程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家之一。

實學:以“居敬窮理”為本,著重內心修養,主張讀書要講求實用。

張履祥

著名理學家,清初朱子學的倡導者,理學史上最重要的傳道人物之一。

不務虛談,踐履篤實。經世治生,耕讀並重,打破了傳統的“學而優則仕”。

朱之瑜

學者、教育家。和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一起被稱為明末清初中國五大學者。

主張忠君愛國,推崇蘇武、文天祥的偉大人格。論學問以實用為標準。

孫奇逢

理學大家。與李顒、黃宗羲齊名,合稱明末清初三大儒。

將朱熹的“格物致知”與王守仁的“致良知”合二為一。“頓從漸來”的頓漸合一說。將“道問學”與“尊德性”合二為一。躬行實踐、經世載物。知行合一。

陳確

明末清初思想家,明末大儒劉宗周弟子。

知過改過,便是聖學;學問之道無他,惟時時知過改過。特重當下工夫。

顧炎武

明末清初傑出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

重實用而不尚空談。提倡“利國富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應撝謙

經學家,學者。更多高考資料點這裡……

做學問不喜陸王家言,“陽明之功譎而不正”,“陽明自少獨學無師,堅於自用,其論性論太極,亦頗與程朱不同,然其教人用功,必以窮理格物為本,謹守朱子家法。”

傅山

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

批評理學。以老莊為宗趣。

湯斌

政治家、理學家。

篤守程朱,亦不薄陸王;朱王合一,返歸本旨。反對講學空談,力求篤行實踐。主敬。存天理。

朱用純

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

王夫之

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

反禁慾主義,提倡不能離開人慾空談天理,天理即在人慾之中。均天下、反專制、愛國理想。氣一元論。反對“生而知之”。克念。理勢合一。性日生而日成。

陸隴其

理學家。被清廷譽為“本朝理學儒臣第一”。

尊崇朱熹理學、力闢王守仁心學。學術必須致於實用,實行則須始於實學。

黃宗羲

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反對“理在氣先”,“理”不是客觀存在,而是“氣”的運動規律。盈天地皆心。認為王學中“致良知”的“致”,就是“行”,兩者別無二致。

劉獻廷

地理學家。喜研究佛經。有人稱以他為代表的學者為“廣陽學派”。

以當時知識份子不敢踏出書房一步為恥。尤為厭惡知識份子唯利是圖,認為人即是上天的具體化,可以為天主持公道,將天的好生之德廣被人間。人生於氣運流行中,當人與氣運搏鬥,個人家庭可以棄而不顧,因為王道重人情,是站在天下人的立場而言。

費密

著名學者、詩人和思想家。

以漢儒為宗,力倡實學,反對宋儒空虛疏狂的積習,對其抹煞漢唐諸儒的功績表示異議。對宋明理學“道統論”進行深刻批判。

唐甄

思想家、政論家。

儘性與事功相互統一的心性學說。經世致用、救世治民才是聖人之道的根本宗旨。

顏元

思想家、教育家,“顏李學派”創始人。

“習動”“實學”“習行”“致用”幾方面並重。培養文武兼備、經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擊宋明理學家“窮理居敬”“靜坐冥想”主張。

李顒

哲學家。理學造詣很高,被稱為“海內大儒”。

明體適用,即“明道存心以為本,經世宰物以為用”。提倡“悔過自新”。明學術、正人心。

王源

思想家。

經世致用。太極實有。天勝人,人勝天。人性無善惡論。無神論。

毛奇齡

經學家、文學家。

批駁程朱理學,認為有極不妥帖處至篡改了經意。極力推崇漢學,提出治經新方法。

李光地

名臣、理學家。

提倡實學、反對僵化、主張兼收幷蓄和會通中西。

張伯行

大臣,理學家。

主張窮理,重視《小學》,並把自己對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學的信仰貫徹於人倫日用之間,以指導自己的人生。

李塨

哲學家、教育家。

理氣一元論。理在事中、理氣不二。因行得知,不能離行言知。

王懋竑

學者,畢生研究朱熹之學。

進行朱子學研究時把漢學與宋學相結合。

方苞

散文家,桐城派創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

治學宗旨,以儒家經典為基礎,尊奉程朱理學,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禮。首創“義法”說,倡“道”“文”統一。

江永

著名經學家、音韻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皖派經學創始人。

治學特點突出表現為“經世致用”。在治學之道上要求做到“博”、“精”、“新”。在具體方法上提倡“比勘”。

程廷祚

理學家。顏元、李塨學派重要弟子。

天地而下,一氣而已。生生不已,以兩為體。氣外無性,廣其愛而節其愛。

戴震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梁啟超稱之為“前清學者第一人”。

氣化即道。就事求理。血氣心知。理存於欲。遂欲達情。

汪縉

思想家,佛學家。

名利共物役。春從江岸轉,禮到販夫真。直入山中去,山中別有天;此心無處住,隨處好安禪。

汪中

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阮元、焦循同為“揚州學派”傑出代表。

推六經之旨,以合於世用。

彭紹升

著名理學家、佛學家和文學家。

以打通儒、釋藩籬為宗旨。吸收華嚴宗旨對淨土教義進行理論深化。

洪亮吉

經學家、文學家。論人口增長過速之害,實為近代人口學說之先驅。

無神論。人口絕對過剩論。關注水土流失問題。生態農業思想。人與環境相依存。可持續發展思想萌芽。人能改造自然。

章學誠

傑出史學家和思想家,中國古典史學終結者、方誌學奠基人,有“浙東史學殿軍”之譽。

六經皆史。修辭立誠,主“敬”。論古必恕。“讀書養氣之功﹐博古通經之要﹐親師近友之益﹐取材求助之方”是論文前提。氣昌而情摯。文貴發明,亦期用世。

焦循

哲學家、數學家、戲曲理論家。

完整的經學本質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客觀的學問的和主觀的性靈。

龔自珍

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今文經學雜以讖緯五行是“惡習”。經世致用,學術要為現實服務。古代一切歷史文化功罪全歸史官,史官之所以可尊,在能從全面著眼,作客觀公正的現實政治社會批判。

阮元

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餘之說經,推明古經,實事求是而已,非敢立異也”。將格物與實踐統一起來,關注“家國天下之事”。講求“因古訓以求義理”,“聖賢之言,不但深遠者非訓詁不明,即淺近者亦非訓詁不明。”

魏源

《海國圖志》

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經世致用。變古愈盡,便民愈甚。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

唐鑑

晚清理學大家。

獨宗程朱,力排陸王。重宋學而輕漢學。重義理而輕文章。重視經濟之學,倡導“守道救時”。

洪秀全

太平天國領袖。

一神論,全盤否定孔孟。神前人人平等: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天下為公。男女平等。

洪仁玕

太平天國後期主要領袖。

把傳統儒家思想和近代西方思想結合起來。死生有術,富貴在地。以夏變夷、弔民伐罪。遏欲存理。因時制宜,學習西方。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應取其同、避其異、揚其長、兼收幷蓄。天地萬物均因稟氣而生,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最終基元,天地萬物“同體”。人與物、聖人與常人所稟有之氣不同。

馮桂芬

改良主義之先驅人物。

尤重經世致用之學。最早表達了“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

陳澧

著名學者,理學家。

通過著述教學挽救學風世風。道統。修養為聖。

譚嗣同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仁學》,是維新派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戊戌六君子”之一。

仁學精神:“沖決羅網”以正其義;將科學、哲學、宗教冶為一爐以更適於人生之用;根本排斥尊古。

善惡論:天地間無所謂惡,惡是名不是實;無人慾便無天理。

皮錫瑞

清末學者,經學大師。

主張通達古今之變以經世致用。

章炳麟

清末民初思想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史學家、國學大師、民主主義革命者。

“外能利物,內以遣憂”之學皆有價值。對荀子、莊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揚,尊子貶孔。受唯識學影響,充滿個體主義、相對主義色彩。

下載:關注後,回覆“資料下載

海量資料下載,就在知識星球

下載請點擊閱讀原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