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中氮含量78%,為什麼地球生物沒進化成用氮呼吸?

空氣中氮含量78%,為什麼地球生物沒進化成用氮呼吸?

轉載自 瞻雲(zhanyun2028)

這個提問的立足之點就搞錯了。



01

一開始大氣中並沒有氮氣。
先有生命再有光合作用,然後再有有氧呼吸。
光合作用產生的大量氧氣改變了大氣結構,大量的氧氣氧化了大氣中的氨,不斷生成了水和氮氣。
經過二十多億年的積累,才有78%的氮氣。
且不說氮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哪怕稍微活潑一點點,30多億年前的生命也不能穿越到未來是吧?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是生命的碳基屬性,就決定了不可能呼吸氮。


02

地球生命作為碳基屬性,幾乎是必然。

碳原子擁有兩層電子,不大不小。
它就像宇宙中的天選之子,對最外層電子的約束力,正好適中。
四個外層電子,可陰可陽。
常溫下結合牢固,而溫度一升高,就很容易斷裂。
碳不僅可以與氫、氧、氮、硫、磷,等多種非金屬形成共價化合物(共4個共價鍵),它自己和自己也能結合,形成單鍵、雙鍵,三鍵等不同的形式。


這些特性可以讓碳為中心的有機物,形成穩定而無比豐富的碳鏈和碳環。


03

已知的有機化合物多達3000萬種。
每年新發現或合成的種類多達數百萬種:
各種烴、醇、酚、醚、醛、酯、胺、腈、雜環、硝基、重氮、偶氮化合物,各類酸,各類氨基酸、肽、多肽、蛋白質,各類糖類、單糖、低聚糖、多聚糖,以及其它高分子化合物。


有機物的種類不僅豐富多樣,互相之間還有極其複雜繁多的反應。
這些性質,都是其它元素遠遠不能比的。
而作為同IVA族的硅,則因為對外層電子更容易失去,從而與強氧化物形成穩定而牢固的共價鍵,高溫也不容易斷裂。
所以,硅比碳的活潑性差了很多。
所以,考慮外星生命的存在,碳基生命是第一考量,自然起源的硅基生命雖然並非絕對不能存在,但相當勉強。


硅基生命想象圖

04

而在地球誕生之初,地表處於冷熱變化之中,再加上豐富的水,有利於碳基物質的生成和分解。
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大量的有機物,隨著能量的流動,從而誕生了生命。
隨後地球冷卻下來,生命開始發展。
所有的一切,都顯得那麼恰到好處。
那憑什麼說碳基生命就不能呼吸氮呢?


其實生命代謝的基礎,在生命起源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
就像生命形成的過程一樣,每一個生命體的內部,總是發生著無數生化反應,大量的有機物在合成,也有大量的有機物在分解,形成不斷流動的物質和能量。
這便是新陳代謝。


05

那麼,生物體通過呼吸作用,釋放能量的過程,機體內究竟發生了什麼?
發生了令無數抗衰人士談之色變的——氧化。


本質上來說,有機物的氫,被氧化物奪走之後,才能釋放出生命賴以生存的能量。
但早期的海洋和大氣中,並沒有強氧化物,所以早期生命也只能通過弱氧化物維持機體的能量代謝。
例如,NO3-、NO2-、SO4-、S2O32-、CO2、Fe3+等等,甚至還有少量使用胡索酸、甘氨酸等有機物的。
弱氧化物對能量物質的氧化往往很弱,根本不能氧化徹底,產生的代謝產物大多數依舊是能量儲存較高的有機物。
例如,酵母在厭氧環境下代謝的乙醇(酒精),提純後甚至可以直接當做燃料使用。


由於沒有強氧化物,早期生命不僅代謝效率極低,而且相當的浪費。
直到30億年前,藍細菌的橫空出世,才改變了這一切。


06

藍細菌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大量的氧氣。
對於早先使用弱氧化物代謝的生命來說,氧氣的強氧化性對它們來說是無比殘酷的,整個代謝途徑被氧氣徹底破壞,最終死亡。
但總有一些個體,發生了基因突變,竟然利用氧氣的強氧化性,徹底氧化了葡萄糖,釋放出了最多的ATP。


利用氧氣的強氧化性,這些新生的有氧菌,不僅能量代謝比厭氧菌快得多,就連有機體的更新換代也更加的有效率。
旺盛的新城代謝,為多細胞生命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可能會問,厭氧生物也會利用NO3-、NO2-進行能量代謝,為什麼氮氣就不行呢?
其實,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雖然它的弱氧化性在於高價氮離子,但實際在無氧呼吸過程中,也是通過氧原子來奪取氫離子。
至於氮氣性質就更加不活躍了,這裡我們可以把氫氮化合物——氨(NH3)和氫氧化合物——水(H2O)拿來對比。


我們不難發現。
氮和氫生成氨的過程中,需要高溫高壓,而且還是可逆的。
而水的生成,是一個劇烈燃燒甚至爆炸過程,通常看做不可逆。
從這個對比也能看出,相比起氧,氮的氧化性差得實在是太多了。


07

根據原子模型,電子以不同的能級分佈在不同的電子層上,能量低的電子在內層,能量高的電子在外層。
每層所容納的電子上限為2n^2個(但當一個電子層是原子的最外層時,它至多隻能容納8個電子,次外層最多容納18個),所以最內層所能容納的電子最多2個,第二層最多為8個。


氮氧的氧化性差異的根本在於:
氧氣僅僅只有8個電子,最外層電子數為6個,所以它很容易奪取2個電子填滿外層軌道,處於-2價狀態。
而氮是5個電子,它的內核比氧的束縛力更小不說,如果要填滿外層,就要吸收3個電子,這就讓它的負價態相比起氧氣來說,變得更加的不穩定。
總的來說,生物的演化過程,決定了不可能使用氮氣進行呼吸。



09

而之所以沒有演化出利用氮氣的過程,則是因為氮氣的化學性質。
它的弱氧化性,不說比氧氣差多了,甚至遠遠比不上NO3-、NO2-、SO4-、CO2、Fe3+等等。
也就是說,哪怕有氧呼吸不出現,生命都不可能走上呼吸氮的演化旅程。
最多進化出更加高效的無氧呼吸。
很多時候,生命進化根本走不了回頭路。
如果真的能走回頭路,我想,我們現在的世界不會是綠色,而會是妖豔的紫色。

見紫色地球假說。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