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課《金爐集》之雨水001帶頭人(常使心中蕩朝氣 莫教身上沾俗塵)附航拍與字畫視頻||學堂日報04.22

堂課《金爐集》之雨水001帶頭人(常使心中蕩朝氣 莫教身上沾俗塵)附航拍與字畫視頻||學堂日報04.22

中醫堂堂課——《金爐集》之雨水001帶頭人(常使心中蕩朝氣 莫教身上沾俗塵)附航拍與字畫視頻||學堂日報04.22


001帶頭人

2.19
舒佳:上午的陽光非常好,曬得人暖洋洋,說明人要堂堂正正的活在陽光下,才是正途!和師兄們去龍山村落採風,在廬龍庵時,閒暇觀察植物,發現吊竹梅1有半片葉子折傷了,像人身體受損、淤堵的區域,氣血不通呈紫紅色。而我們身體,能夠通過鍛鍊、養生,暢通經絡,把淤堵經絡通開,而植物到最後,只能捨棄那片子。
這次去發現有好幾個我們少年宮的孩子,跟著家長去做志願者,是‘孝善志願者協會’,它的初衷是傳遞孝和善。住持說了一句話,也是老師經常講的‘發心容易,修持難’。
今天來了很多小孩子,都非常積極參與,種植桃樹活動,就像我們小時候,自己也是喜歡玩沙子、玩泥巴,種小花、小草,可以看出本質上,是喜歡耕種的。但由於時間的推移,慢慢長大,沒人去用心栽培這耕種精神的話,便有高低貴賤之分。佳俊師兄航拍,越來越嫻熟了,感覺已經做到了信手拈來,今天不到兩小時,就拍了十個村,就像老師說的,只要堅持做,境界就會不斷的提高!
家林:今天早上,把這些捐款的人名錶,用一棵充滿愛心的樹,做成過膠紙,送給龍山主任,看到這棵樹的時候,就想起老師常說的,教育、慈善、智慧的傳遞,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樣,不斷的傳遞下去。
今天中午廬龍庵的光良師父,他提到我們上來種樹容易,但都是養護難,維護管理起來更難。因為,不是大家直接上來種植就好了,後期都需要眾人的力量,去護持的。
和佳俊師兄,去到他們喝茶的地方,剛開始進去有點怯場,不過有老師在龍山,留下的口碑、還有前行的功夫,知道是培傑老師的學生,都非常和善相待。他們回憶起老師,之前在龍山隱修,和帶老師去採訪村民,講話的片刻,老師手不停筆,第二天文章就出爐了。
所以,師父看我們也拿筆記錄,也感慨的回憶到,他在寺院裡精進的日子,回憶起他師父,對他說醫生和記者,這兩個職業的人,不能走太近。因為,你如果不是素質高、謹言慎行的人,很多一些不是正能量的東西,會被記錄下來!
今天也非常感謝龍山主任的支持,一路上充當司機和導遊,一直介紹龍山的村落,我們已經告知4個人出發,他還是叫來了兩三輛車,想要接大家一起去參加這次活動。
中正:今天下午就是這個植樹,每年都有這個活動,造林種樹,確實是一個百年樹人的過程,雖然我們在種樹,但也是在種人;第二點就是龍山,那麼多村莊荒廢了,在那麼好的環境裡,為什麼沒有人牽頭,去做成休閒旅遊度假的地方?
就像以前有些山區裡面,他們也是很窮,但是在政府的牽頭下,還有各村的積極配合,就是能夠建成民宿,或者旅遊景點,很多家庭都有數百萬的收入。如果龍山這麼多村維護起來,政府牽頭各村積極的話,我相信龍山,能夠成為一個名片。現在的名聲雖然說響,但是如果真的做成民宿度假的話,那這個名片更亮。
小梅:我今天彙報一點不一樣的東西,就是我每天的行程:
我早上06:40醒來就下來拖地、掃地;
07:00起來帶她們晨練;
08:00做早餐吃、清洗鍋碗瓢盆、備中午的菜;
09:30給張女士按摩到11:30結束;
然後帶著手套煮午飯,飯後也是用心清洗、擦拭廚房,忙完就簡單給堂內保持潔淨掃地、拖地,再去刷牙洗臉,本來這是早上的事情,我到中午才有時間做。再去曬太陽做乞丐蹲,蹲夠了一看時間,已經近14:00左右,就去午休;
14:50我會起床,去龍江公園,帶她們走石頭路;
16:00回來燒水、帶工具,去龍水瑤淬鍊體魄。晚飯是中正師兄煮,我就可以去樓上,換乾爽的衣服,晚飯後也是一樣的清潔,再上樓洗漱。晚課結束後,我邊艾灸,邊寫日記和《我的筋傷康復之路》,11點左右休息,打水是每天不定時,抽空了就去,以上是我一天的行程。
但今天中正師兄,又提出九麗師兄在的時候,熱水壺是每天都裝滿水的。這個問題,中正師兄是三番五次提出過,我是有改過,我有提前燒水,但因為忙碌,又忘記裝到熱水壺去,水就涼了,事後我想起經常這樣,也是一種浪費,就沒堅持去做。
今天我反思了一下,九麗師兄在的時候,她會帶動大家去分擔、當擔一些事情,這是九麗師兄的帶動有功,這也是我的不足,沒有帶動師兄們去當擔。但我一個人的能力、精力有限,我也會盡我最大的能力去改正、成長。
特別感恩中正師兄,大愛的教我廚藝、指正我、鞭策我,這種成就他人的精神,我個人認為,拔苗助長是可以,但過了尺度,就會連根拔起,拔沒了!我們是團隊,應該是互相幫助、包容、共同成長,方不負師之厚愛!
師:今天的話題是:帶頭人。今天是雨水,早上九點龍山的主任,就開了好幾輛車來,要帶大家進龍山去植樹,跟孝善志願者團隊,還有縣電臺、領導也下來採訪,真是熱熱鬧鬧。這是一個有意義、有趣、有活力的節氣‘雨水’。
中國五經富有句俗話:立春雨水,百種落泥。立春跟雨水,是一年之首,各種田頭、山間的種苗,因為天氣回暖,它開始冒芽了,非常適合播種。然後老師就在前幾天,讓家林寫了號召《植樹造林文》,領眾去做了這件事,還寫了聯:
植樹山川並秀,
造林天地同春。
這首聯原本是五字的,後來變成六字聯,我加了‘並’跟‘同’意思就是要同心、並蒂、同春、並秀,強調一個共同和萬紫千紅!子祥博士很少點贊聯的,這首聯他是點讚了。他反覆說寫得好啊!
子祥博士,是廣東省楹聯協會的常務理事。我對家鄉的聯創,也是博士的推波助瀾吧,他拿了楹聯協會的一疊期刊給我,說這個讀透以後,會上一個高度,果然!讀透以後,又繼續給更多人創聯,境界就上去了。
就像民間的武術拳術,你學了套路再去實戰,就有功夫。所以,大家要知道,知識如果不用於帶頭,會萎縮。就像你學到草木的知識,卻沒有去植樹造林;學到對聯的常識,卻沒有去為大眾聯創一樣,境界會停滯不前。
這次植樹活動,天南地北的忠實粉絲、師友、學子,一共打了有六七千塊的植樹款過來,老師一文不剩,已經全部移交給龍山種樹團隊。剛才我們廬龍庵良師父講到:發心容易,種樹容易,要護持、維護比較難。
我們種完樹,這只是一個開端,如果將來一兩年後,來個回訪、回憶,那就精彩了。所以家林今天,做了這張名片正好,一頁紙,將植樹功德主人名,都納在裡面。今天雨水,雨水的特點是什麼?
從這《春夜喜雨》這首詩,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的特點就是潤,潤萬物;《法雨集》花雨滿天,都形容講的東西,能夠滋潤到人的心田,天上的水滋潤到山川大地,人講的好話叫‘甘露妙語’!
我以前非常喜歡聽甘露妙語,這些格言、警句,會有一個普通話很精準,用很平和的聲音,以德音雅樂為背景,讀誦出來,這可以潤心肺。所以,我們知道雨水,滋潤了山川大地;那是什麼滋潤了我們的心田、靈魂?甘露妙語!每一首古詩,都是絕美的畫境。韓愈寫過《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種萬物冒芽的階段,它甚至勝過,已經開放的萬紫千紅!因為它一派生機。我們下午到荻園去春耕、鬆土,那些草剛剛冒芽尖起來,很可人!老師以前,也受孝善志願者協會邀請,去參加活動,我做了這個:
孝乃萬行始,
善為百事基。
講的是各種事業,能夠成,都是要以善做基地,就能夠推得遠。今天老師就帶頭號召,龍山就帶頭去種樹,使我回憶起,龍山三年創作的過程,我先在龍德村創作,寫下了最初的《藥性賦白話講記》、《小郎中學醫記》,後來廬龍庵的師父很熱情,我們人越來越多,村裡住不下,就搬到廬龍庵。
廬龍庵創作,也度過一段時間,當時就寫了中醫小說系列,出了好多本,《杏林訪師記》都有廟宇的風采,還有《傷精病象圖》講了一些見地,後來找來的人多了,我們把住的地方,又移到更山裡,在觀音山住了一段日子,那裡很清靜,創造的作品更純粹!觀音坐蓮村,真世外桃園!頃刻能滿千江水,瞬間可生萬里煙。救苦救難的觀音形象躍然句中。
所以,龍山十三條村,我們都很有感情,那像第二家鄉一樣。子祥博士講一句話:不要問家鄉給我們什麼,應該想起,我們能給家鄉帶來什麼?賴鄉以成才,鄉因人而揚名。這個人必須是人才、是帶頭人!
一個好的團隊,它必定有一種當帶頭人的風氣出現!你看雁群遷徙,帶頭雁的非得最累的,它要破開空氣阻力,後面的雁就會輕鬆一點,它們飛累了會輪流做帶頭,所以就算萬里,也按時遷徙,不會凍死在路中,也不會累死在路中!想起我們做的那些帶頭的事,現在可以一一來講。
第一、義診帶頭,而且一做就是許多年,不是一次;
第二、寫作帶頭,老師沒什麼其他貢獻,就是在中醫界,跟老前輩跟師、跟診、寫作的這種模式,至今仍然被許多後來的子弟模仿,因為這是弟子學醫成就,一條必經之路!因為只有做筆記、寫記錄,才能深刻的體悟師意;
第三、就是講論、講學,今天大家也看到了,秦皇島一位女士,聽老師的課整整聽一年,受益無窮!但是她通過各種關係,都找不到老師,直到有一次她去買酒,遇到美成酒業的老闆曾小環。
環叔把酒賣給她的時候,她問道:你認識曾老師嗎?他說當然認識了,我們五經富的名醫啊!在劉屋橋看病,從來沒有收過任何一個紅包,而且從開年到除夕,一直都沒有斷診過。她聽了很開心,沒見過面,直接打一千塊錢說:要助曾老師繼續講課,採購書籍,成就慧業。她起的網名叫‘厚朴’,厚實、儉樸。
當時我看到康熙皇帝,做學問三要點:講論得之最速,力行得之最實,思慮得之最深。牢牢記在心中,並時時踐行著。就開了講論的風,通過給大家的講解、論述,包括現在舒佳去注、去聽打,都是講論的一種,用筆去注、去論、去闡釋,這樣提升是很大的!
包括家林做名片,你也看得到,一張植樹的名片,就飽含很多東西,都可以發給那些樂捐的人。如果說老師也在種樹的話,那麼老師多年的講學,就是播種、就是雨水、就是春耕。現在連遠在千里以外的,聽了音頻、看了書籍,都感動得拿出錢財,來感謝老師的教誨教導。未曾謀面,卻傾心支持老師的中醫夢!
清末的黃自元2,有一首詩句對聯,寫到:最養百花為雨露,能生萬物是春風。而在《幼學瓊林》也講到,弟子稱師之善教‘春風化雨’,學生感念老師的教導曰‘仰仗時雨’,所以春風雨水,比喻的是教學事業。
老師今天講的‘帶頭人’,就是要帶頭教學,帶教。《禮記·學記》裡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一個行動,它遠遠不止一個行動那麼簡單,它背後都是有念頭、志向、氣質等等。
應新老師家裡,門戶寫著‘養和種德’四個字,養的是一團春和氣,種的是一種品德!你看龍山那麼多村,都急在振興復興,你有沒有發現幾百年來,十幾條村,沒有什麼人物記載、歷史書寫記錄?文史的振興,真的是每個村裡,迫在眉睫的事情!寫村史,時代都在覺悟,此事重要!
這個村的傳承是什麼?哪個時代出了哪些人?沒有。基本的人事文史都沒有,因為是小山村,他們都是勤勞樸實的山民。很少有人看到,有人帶頭做文史的長遠效果!龍山一地的故事,還是應新老師收集的,古大存的事蹟,還有他所作的‘從今不作鑽營計,願與農民論細詳’這種大願。
茫茫四海景無邊,任意遨遊眼界鮮。
唯嗟世事如蔴亂,祥禍從今待後賢。
壯士英雄願未償,喜看大地又回陽。
從今不作鑽營計,願與農民論細詳。
我從現在起,人我是非,名聞利養,寵辱得失,這些鑽牛角尖、勾心鬥角的事,通通拋開到一邊,唯與農民論細詳,就是和艱苦的人;而生病的人,也是艱苦的人,唯與苦疾共成長!像鄧老的恫瘝在抱心懷,也像小梅剛才彙報的精彩!
因為,你講的就是你一天做的,就是一張自己的日課,這種日課你可以在《我的筋傷修復之路》上面出現。其實大家來這裡,不單是要增長像萬花筒那樣的知識;其實更應該增長的,是更穩定的心性,要求定!水靜下來,會濁降清生,人定下來,會煩去慧長!學問不定沒有根底。
以前我跟診的時候,餘浩老師講過一句話:我說你們真的,要好好看看培傑,不怕慢、就怕站啊!筆不停記,書不歇寫!你們一站下來,在哪裡思慮過度,就會被後面走路的人超過。像兔子一坐下來,睡個覺就被烏龜超過了!所以,這些利名不要掛胸中。就像宋朝邵雍寫的《利名吟》:
利名都不到胸中,由此胸中氣自衝。
既愛且憎皆是病,靈臺何日得從容。
你的心裡哪天會從容?古聯上講:常使心中蕩朝氣,莫教身上沾俗塵。經常要讓自己胸中有一股朝氣蓬勃,不要讓心中靈臺染了灰塵!像龍山的天空那樣,像龍頸的水那樣清澈、明亮!
常使胸中明月在,自住蓬萊山水間!只有這樣的人,才能配得上各種榮耀、光環!就是狀元精神上面的,從一開始立志要科舉,到京城不考上不罷休!發心就可以看他的志氣,堅持就可以看他的勇毅。
一旦有了這種大心跟勇毅,那麼這樣的人,就自動匹配了所有善緣、機緣!中正有個技巧,在橄欖核上可以雕刻,以前有個畫師過來,我叫中正雕了幾個字,在橄欖核上,送給畫師。還記得嗎中正?是什麼字。
中正:無逸有聲。
師:哪個逸?
中正:放逸的逸。
師:此周公家訓,就是說只要不放逸,這個人,一定可以做出一番聲響!能做出可以留聲、流芳的業績。他們夫婦,看了很歡喜,無逸有聲。像他們畫門樓一樣,這種畫的精神,要一直帶著,到哪個地方,就將這地方,靚麗的一面畫出來,而且認認真真做作品!
我每次路過龍水瑤那大轉彎,都會讚歎這個農夫,耕田有匠人精神!潮汕人耕田如繡花,做的田壟,像用水平尺把過一樣!我並不需要跟他交流,我看他的作品就神交了。所以中國人,有見字如見面、見田如見人的說法。包括中正編籬笆,佳俊幹活,小梅種地,王偉開荒,雖然都是身邊的小事情,小處見大。近者悅遠者來!身邊近處要樂受開心,影響自動深遠!
所以,一個橄欖核,事情並不需要抓住大的做,小細節做得精,就是大!驚天事業書中出,舉世文章筆下修。那麼多好的靈感,不就是書中,知識堆裡頭挖出來的。所以,小梅最大的福利是什麼?就是忙碌了一整天,還有一兩個小時,給你安靜下來,讀讀書、寫寫字。睡眠以習勞為深沉,讀書也以勞動為深刻。
不能著急,因為本身許多人的根底,就不是上上乘,那就只能靠時間,慢慢成長。這裡一沒有家庭的負累,第二沒有紅塵俗世的名聞利養糾纏,只是放心做好學問,發個心將《我的筋傷康復之路》做個總結而已。所以,老師又起了一個頭,就是帶頭寫書、帶頭讓大家寫。寫經歷、拍案例。實踐感人,唯有振興蛻變的案例!
揭陽有一個玉都,他們能夠在玉石上面雕刻,刻字、花草、刻萬物都很精緻。他們全村人都從事這行業,從剛開始,對這些玉一無所知,到最後無所不知!為什麼?因為他們全村同心,所以功成玉都!
創業維艱,我祖倍嘗辛苦,
守成不易,吾兒力戒奢華。
‘都’就是聚的意思,中醫有個都氣丸,以前有個人老是短氣,我叫他吃都氣丸,吃完以後,他說氣就吸到肚臍底下,本來小肚子涼涼的,說明這個呼吸很重要。
所以,老師在田間帶頭剷土,其實就是帶頭在打氣。剷土、鋤地都像天地在給我們身體打氣。《道德經》將肺比喻成‘橐龠’一呼一吸。在編織、割草時,你們有沒有發現,平常思想、看手機、做事時那呼吸是淺的,但是一到荻園裡,放下一切練的時候,那呼吸一下長了好幾倍,身體氣就滿了。橐龠讀音同駝躍,指古代鼓風吹火用的器具,比喻肺主氣,司呼吸,調節氣機的功能。橐龠推進了金屬冶煉的發展。
一天都不能忘記煉身啊!因為,你的氣壯以後,你的力就會雄,你做事情,就會有一股魄力!會乾脆、爽朗、會非常有積極、樂觀的態度,都是勞動帶來的。現在的人,還嚴重低估了勞動的價值!大多數人在推崇運動,其實勞動它的各種投入、付出,跟均勻、細緻、到位!勞動是大養生,是尊貴的修行!
從蹲下來拔草,到站起來挑水,到負重,到意志要專注在蔬菜上,做田壟用各種工具,可以說沒有一處是身體練不到的!其實就是身體打掃除!所以,在稻盛和夫的書中,提到:勞動是最尊貴的修行!身不怕勞,怕逸;勞則壯,逸則病。
勞動是最尊貴啊!因為它讓人,有好的氣貌、精神面貌以後,他就可以靜靜的思考,會有很多的靈感。所以,大家要帶頭勞動!立春、雨水可以說,是一年節氣中,數一數二的帶頭節氣,春風來了、春雨到了。風水來了,要風生水起了!一年之計在此春啊!
節氣是帶頭的,那麼大家有沒有帶頭之氣?開創之氣?中醫的小柴胡湯,就是一股帶頭之氣,流通上下、對流內外。最近有許多人說咽喉痛。陽氣一往上升,一鬱住咽喉就痛、咽乾口苦、眼睛又澀澀的,用小柴胡湯、桔梗、薄荷,吃完以後就解了。
所以,有時候幫人解一些症狀,就是一兩個湯方的問題。下午我去龍水瑤,碰到一個婦女,她說:曾老師謝謝你。我說怎麼說?她說她的小女兒以前皮膚老癢,我們給她開了小柴胡湯、丹參、菖蒲,吃完後七八歲的孩子,皮膚就不癢了。我說這是舉手之勞,小柴胡湯對應少陽,一年的春風,有一股帶頭之氣。
今天草草講這麼多,最後一句話: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幾十年。許多人勾心鬥角去求官,有人漏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你看同樣在一條南北道路上,有些人他徹夜要去趕考,有些人高官俸祿,卻放棄。
像陳繼儒回到家鄉,寫書、畫畫,明朝能被記住的人很少,陳繼儒算其中一個,萬萬人之中,能被人記住的。所以,大家要想想,歷史要銘記哪些人?銘記那些有思想、有哲理,而且又有家國情懷的,創出的事業能夠醒世、能振奮人的!
因為,這是永恆不過時的春風化雨!永遠的一份。大家今天去植樹造林,能夠上升到這個領域,那麼樹沒白植!
附:文章中引申資料擴展:
1吊竹梅(Tradescantia zebrina Bosse),常綠草本,莖柔弱質脆,匍匐地面呈蔓性生長。因其葉形似竹、葉片美麗常以盆栽懸掛室內,觀賞其四散柔垂的莖葉,故名之吊竹梅。吊竹梅也可作藥用,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利尿的功能,可用於急性結膜炎、咽喉腫痛、白帶、毒蛇咬傷等的治療。
2黃自元,黃自元(1837-1918),字敬輿,號澹叟,湖南安化縣龍塘鄉人,清末書法家,實業家。清同治六年(1867)舉於鄉,次年殿試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和江南鄉試副考官。光緒年間,黃曆任河南道、陝西道監察御史,簡放甘肅寧夏知府。在任期間,常跨馬出巡,考察河工,徵求民隱;進而精修暗洞,以洩黃河之滷,寧夏人至今利之。至中年,因丁憂回籍,不復出仕。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清廷起用湘軍。黃被調北上,兵敗後,隻身自海上逃歸。此後定居長沙,先後主講湘水校經堂及成得書院,與諸生析疑釋難,勤誨不倦。
民國7(1918)病逝。黃善書法,著有《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已收入《中國書法大辭典》)。後經湖南美術出版社重印和出版的,尚有《黃自元臨九成宮》和《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