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高血壓
高血壓是當代社會的常見病、多發病。首先要知道,並非所有的高血壓患者早期都有很典型的臨床表現,一些患者有臨床症狀,一些卻沒有。即使是有症狀的人群,其早期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
-
有些人會有頭痛、眩暈。
-
有些人會覺得心慌、胸悶。
-
有些人會有陣發性頭顳部血管波動感。
-
有些人會有情緒易波動、煩躁易怒及健忘失眠等表現。
如果您發現自己有以上身體不適或情緒不穩定,或有其他方面異於平常的不適,最好測量一下血壓,如果異於正常值,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高血壓的粗略診斷
一旦發現在未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連續2次或以上不同日測得的血壓值(每次不少於3次讀數,取平均值)即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並排除繼發因素,就可以粗略診斷為高血壓了。
高血壓的中醫中藥治療
對於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調肝治療是重要環節,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表現進行辨證,並據此進行個體化治療。
除了運用中醫藥治療和西醫降壓藥物治療之外,還可以配合一些日常調理方法,有助於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具體的生活調理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而各有側重:
-
飲食過於肥甘者需要改變飲食習慣,以清淡飲食為主。
-
平時缺乏體育鍛煉者需要增加運動量,適當運動肢體,能使氣血流通、柔和筋骨、安養精神。
-
體重過重者需要減輕體重。
-
飲食攝鹽過多者需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
-
有飲酒嗜好者需要控制飲酒量。
-
情緒波動大者需要穩定情緒。
-
合併其他容易引起高血壓疾病者需要積極治療其他疾病。
除了日常生活調理之外,中藥浴足療法和針刺雙側太沖穴的方法也對降低血壓和穩定血壓很有幫助。
中藥足浴
方藥: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5克、鉤藤10克、夏枯草10克、吳茱萸10克、肉桂10克。
用法:加水2000毫升煎煮,水沸後10分鐘,浴足水溫40℃左右;每日晨起、睡前浴足,每次30分鐘,2~3周為1個療程,常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針刺雙側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部第1、2 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處。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
主 編:鄒 旭 吳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