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Z世代版《殺人回憶》
02.
鬆動的螺絲釘刺穿系統
03.
拯救下一個素熙
從系統的角度講,最可能成為下一個素熙的,是素熙的職高同學們。他們有相似的出身:已經為子女傾盡全力或者直接甩手的父母,亟待子女走上社會補貼家用的家庭。他們也在被系統反覆傾軋:有的拿命做吃播被網暴,有的進工廠被老員工欺凌,有的同時做好幾份兼職。
與此同時,系統並不給他們提供退出機制。這不僅因為系統本身難以撼動,更因為系統運轉背後的資本統治邏輯。
作者陳雨桐討論過現代經濟牢籠的本質:“資本的抽象統治不以任何個人、階級或組織為基礎,其根本的來源是資本主義特定的勞動形式,它作為一種獨立、抽象、普遍的社會結構對立於並支配生活於其中的全部個體;當我們以直觀去把握它時,它呈現為無責任、無主體的自然過程,彷彿有種神秘的自然力量在幕後操縱著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卻無法追溯到任何具體的個人或組織來為這種統治形式最終負責。”
也就是說,“只要價值依然是統治性的社會規定原則,只要人類依然要依靠僱傭勞動參與商品的生產和交換,便無法逃離資本的奴役”。靠自己謀生活的人無法退出系統。素熙也許正是感受到了這一點,才會在看到一束陽光的剎那,下了自殺的決心。
既然如此,要如何拯救下一個素熙呢?導演給出了女性主義的溫柔注視:給予人關照,把人還原成人。電影前半段,素熙的死亡並非沒有挽救的縫隙。素熙自殺前,同學注意到她在冬天光腳穿著拖鞋,提議送她回家;前輩接到素熙的電話,答應過一會兒就來見她。只可惜,他們都因為忙於個人生計,沒能在關鍵時刻給予素熙陪伴。
所以導演在電影后半段,讓宥真做了他們沒來得及為素熙做的事情。也許是第一次,有人認真地瞭解了他們沉默的不為人知的生活。宥真寬慰他們“素熙的死不是你的錯”,告訴他們“衝動前一定要找個人說出來,對警察說也沒關係的”。
人畢竟不是真的螺絲釘,人需要更像“人”一點。這樣的時刻越多,或許就多一點生的希望。素熙在自殺前,把手機上的內容刪了個乾淨,只留下她一個人跳舞的視頻。
宥真在結案時問素熙媽媽:“您知道素熙跳舞嗎?”素熙媽媽一臉茫然:“第一次聽說,我真的不知道。”於是宥真就告訴她:“她喜歡跳舞,而且跳得很好。”“如果早點知道該多好”,素熙媽媽對著素熙的遺體哭了起來。
是啊,如果早點知道,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