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喧囂的時代,需要找機會安靜地讀書,來撫平內心的慌張。
梁文道做了件特別的事情,他把之前在《八分》《一千零一夜》《開卷八分鐘》等節目裡介紹過的書,挑出了五本整理成書單。它們隱隱約約透露出了一條線索,是他想要送給讀者的話。在今天閱讀這些書,或許會對我們所身處的時空有另一番遙遠的、有距離的思考。
本文由《八分》和別克昂科旗聯合推出,梁文道將揭開這份書單的面紗,對五本書層層剖析。如果你恰好是擁有靜音科技的別克昂科旗車主,建議在宛如移動讀書館的車內收聽有聲書,填補曾經失落的讀書時間。
講述 | 梁文道
來源 | 看理想《八分》
首先我要回顧當年做《一千零一夜》時第一本介紹的書,那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它是美國大作家菲茨傑拉德在1925年出版的一本小說,篇幅並不大,但已被公認為是英語文學史,尤其是美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了。
書名的由來就是蓋茨比,一個很神秘的富豪。他參與過某些灰色甚至是不法的交易,生活非常奢華。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一般的土豪,相當低調,而且是個很努力塑造自己的人。一步一腳印,讓自己變得更加有學識,體格變得更加健魄,能夠出入各種高尚場合而不丟人。
他這麼做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接近另一個富二代的老婆,他年輕時候的戀人。從這個角度來講,你可以說這是個愛情故事,但是其實這又是關於那個年代的整個社會的描寫。當時的美國社會有很多年輕人都要湧入大都市,想要把自己造就成不一樣的人,開創屬於自己的新世界。
那個社會是美國正式成為世界最強國的關鍵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完,美國成為了戰勝國,逐步取代了大英帝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同時資本主義發展到了一個大眾消費市場階段。廣告業在美國變得非常興盛,汽車也越來越普及,整個社會瀰漫著一股拜金的熱潮。
另一方面,美國也有了自己的大眾文化。你知道以前美國文化在歐洲人的心目中是挺土的,但這個時候不一樣了。他們出現了自己的音樂風格,那就是爵士樂;在建築和設計上面也有了自己的語言,那就是阿戴克裝飾藝術。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那是美國冉冉上升的黃金階段。
於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美國夢概念就出現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是對於美國夢的特寫,然而蓋茨比在小說結局是比較悽慘的,令人帶著無奈的惋惜。很多人會覺得這本書其實不止在寫美國夢是種怎麼樣充滿金黃色的夢想,而且也預告了美國夢的破碎,那就是1929年華爾街股災所帶來的長達10年的全球經濟大蕭條。
但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是1925年出版的,菲茨傑拉德預感到了即將到來的夢想破碎的悲劇結局。他察覺到整個時代的氛圍,同時也察覺到那個氛圍底下潛藏的一股不安定,以及這種不安定可能引至的不太好的方向。
說到做夢以及夢醒,就想到我介紹過的另一本書,白先勇老師的《臺北人》。它出版於1971年,裡面是白先勇老師在當時發表過的14篇短篇小說。打開書的封面,你會看到有段提獻,白先勇老師要獻給他的父母,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
《臺北人》這部集子有意思的地方是,裡面描寫的人物絕大部分都不是土生土長的臺北人,而是五六十年代隨著國民黨殘部東渡到臺灣的所謂外省人。在那個年代,他們很多時候都會想辦法維持曾經在大陸上有過的模樣,經營出一個他們還在當年那個老民國的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講,它描寫的其實是一群遺老遺少的故事。
這些小說多半寫成於白先勇老師在美國留學,20來歲的那個時候。他回不到大陸,但是對於臺灣也有一定的距離感。當他思念家鄉,思念故國的時候,他就要想中國到底是什麼,什麼叫做中國。所以我覺得這本書多少也投射了他自己的中國想象,他對家的想象。
這個想象有時候是一場夢,只不過我們處在剛剛睡醒、而夢已經結束的狀態。你想努力把夢記起來,但是破破碎碎的,中間好多東西似乎不能連貫。你依稀記得有一些讓人感動的場面,也依稀記得有一些讓人悲傷的離別,但那中間到底是什麼樣的因果,什麼樣的邏輯不是太清晰了。我們甚至可以說《臺北人》就是一場關於民國的夢。
那民國的人物是什麼樣的人物?這裡面有以前上海舞廳的大班,有一些下海做生意的小姑娘,有一些曾經叱吒風雲的將軍,也有一些少年時代充滿浪漫精神、如今卻唏噓不已的學者。白先勇老師對他們是稍微有點嘲諷的,但同時有更多的憐憫。他們有的會努力想在臺北經營出一副上海的模樣跟規模,有的就只能悽慘地面對一切光華落盡,最後在臺北獨自面對風燭殘年的境況。
我們在《臺北人》裡讀到了一些當年參與抗戰的國軍將領的喪禮。這讓我想起來在抗戰的年代,其實中國的文藝界也非常積極地投入,但是作為一個作家該怎樣參與抗戰?那就是那個年代獨有的產物,所謂的抗戰文學或者抗戰文藝。抗戰時期中國的作家、藝術家,尤其是聚集到後方的這一批人,非常積極地想要創作各種作品來團結國民精神,鼓動國民抗戰的志氣和情緒。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現代中國最偉大的作家老舍當然也不例外。
老舍在抗戰文學裡留下的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四世同堂》了。這是一部非常獨特、非常不一般的抗戰小說,它在抗戰期間開始書寫,到了最後真正出版的時候抗戰已經結束了。另外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雖然寫作的時候不在北京,但老舍真的寫出了一種可能我們今天都覺得很陌生的北京。
這樣的北京主要是要透過一個家庭的四代人物寫出來的。住在小羊圈衚衕5號的祁家,大家長叫做祁老人。小說一開始七七事變了,祁老人正好是75歲。這個老人家是典型的“老北平”,對很多事情都有相當的準備。畢竟是1862年出生的人,見過八國聯軍,見過清末民初各種各樣的混亂。
所以他算是見過世面的人,知道北京要出事,家裡面總得先存下3個月的乾糧。因為以他過往的經驗,北京再亂也不會亂超過3個月。當然抗戰的時候,他們大概都沒想到竟然那麼多年,他整個人就帶著一種“老北平”的眼光來看待這場戰爭、度過這場戰爭。
那個“老北平”是怎麼樣,就是每個人做事好像都有重重的心思。這些心思倒不是怎麼樣去搞人,而是怎麼樣不傷人,怎麼樣體面。所謂體面的意思,就是要保存人家的尊嚴,要照顧人家的感情,甚至要照顧人家的小生意小買賣。能夠有這麼多考慮的人,才是個周全的人,才是個體面的人。
而作為數百年古都的市民,大概就應該要成為這樣的人才對,哪怕是在敵人侵佔了我們領土的時刻,這個東西是不能丟的。如果丟掉的話,我們不就真的亡了嗎?雖然《四世同堂》裡,我們會看到進步青年,看到積極投身抗日運動、投身戰爭的熱血人士,也看到一些做漢奸的人。但是整個小說裡,我最感動的其實還是老舍在寫他熟悉的北京人的這種文化時刻。
當然老舍也並不是不矛盾的,他也知道我們曾經有過的那種民族情緒,那種民族性很可能也是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否則的話,這個國家要如何再往前走,要如何強盛起來,避免再一次面臨災難。
實際上,並不是寫於抗戰期間的文學作品就叫抗戰文藝,比如我現在要介紹的《呼蘭河傳》,這是蕭紅的名著。它是在抗戰背景中開始寫,大概是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之後,完稿於1940年,那個時候蕭紅已經在香港了。
這個作品從另一個側面寫了中國人的性格。那就是時代再怎麼變遷,人的確也還是要活著的,但那個活卻是一種非常酷劣的活。哈爾濱邊的呼蘭的冬天,是一種極端惡劣、對人非常不友善的自然環境。在那種環境下,人怎麼維持自己的狀態繼續活呢?這書裡面我覺得寫得太好了,而且坦白講是相當讓人難過的。
蕭紅說:“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著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不大好,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就拉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至於還沒有被拉去的,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著。”
這就讓我聯想到當代作家之中最出色的一位餘華所寫的《活著》。難道中國人繁衍至今,靠的就是這種認命的精神嗎?這樣的一種宿命大家都能夠接受,然後我們就繼續活著,活下去就很好了。
我覺得蕭紅的文筆厲害的地方,就是非常冷靜地寫下了這些讓人觸目驚心的句子。整個《呼蘭河傳》在描寫的就是我們中國人不論性別,不論年齡,在一個非常嚴酷的自然環境下,如果你要生活下去,你就得接受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帶來的風霜雨打,你同時也得接受在這個環境下的社會帶給你的種種可能讓你不舒服、讓你痛苦的地方。
這樣的一種認命的宿命感,讓我覺得《呼蘭河傳》真的是一場如夢幻般的悲劇。要欣賞這樣的文字,比如說要聽書的時候,還真的需要慢慢的,安靜一點。如果你不是像我這種任何時候都在看書的人,你可能需要安靜一點,才能夠走到書裡有意思的世界。假如你是別克的車主,坐上了有特殊靜音科技的昂科旗,聽這些作品就恰到好處了。
說下來好像總在講悲劇,最後要介紹我的讀書節目裡最正能量的書,那就是海明威的經典《老人與海》。很多人說它是悲劇,但又好像挺好笑的。因為簡單講它是一個釣魚的故事,到了最後這個魚釣回來還都給啃光肉了,只剩下白骨頭。
這個故事怎麼能夠叫做正能量?我們要來看看這個老人跟水下這條大魚的決鬥,海明威寫的是非常緊張,非常懸疑。雙方都看不到對方,隔著水面進行了一場為期三天的搏鬥。老人發現這條魚非常美,非常雄壯,非常英勇,雖然它是他的目標,是他的獵物,但是他必須尊敬它,就如尊敬命運一樣。尊敬命運的最好方法不是順從它,而是跟它搏鬥,鬥爭到最後。
那這場搏鬥的最終結局是什麼呢?我們讀者作為旁觀者都能看到,老人勝利了,他終於逼得這條大馬林魚精疲力盡,成功地把它拖回漁港。可是小說裡的旁觀者,看到的就只不過是一個很奇異的景觀,沙灘的石頭上面亮著一條白色的四五米長的魚骨。
這些人是什麼人?他不知道你的命運是什麼,他不知道你如何掙扎走到今天,他不瞭解你經歷的一切,只看到一個白亮亮的魚骨,然後就以為你是個失敗者,而且甚至還誤會了,以為你的這個獵物是一條被啃光的鯊魚骨頭,連這條魚是什麼他都不知道。
但這個老人也不需要去解釋什麼,書裡面的一句名言講“好漢可以被毀滅,絕對不能被打敗”。他沒有被打敗,他成功了,你不知道那是你的事情而已。這麼講起來,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有點阿Q呢?明顯不是的。阿Q是把自己吃不到的葡萄都說成是酸的那種人,他能夠把自己的失敗形容為成功,但是那個失敗是徹頭徹尾的失敗。可是這個老人不一樣,我們讀者都看到老人中間付出的才智,他的體力,甚至他的生命,以及他最後光輝的勝利,所以真不是一個普通的阿Q那麼簡單。
這本書你也可以形容為海明威給自己打氣的一本正能量作品。因為在寫出這本書之前,海明威曾經遭遇過評論界的冷遇。他作為一個那麼有名的大作家,被人認為已經喪失才華,再也不是過去那個海明威了。這時候他用這本書來告訴自己,告訴讀者以及評論家:你們不瞭解我,你們不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你們不知道我在寫作中經歷了什麼。我到底是不是一個好漢,我自己是最清楚的。
在最困難的時候,方能體現出人類的尊嚴和勇氣。所以我覺得這應該算是非常正能量的書,對不對?我不知道這樣子五本書連下來,你能看到什麼,但這算是我對這個時代以及處在這個時代中的你,我的一封私信。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人們總是處於高壓狀態下。但身處別克昂科旗中,世界突然安靜下來,如同置身於一個移動讀書館。
昂科旗採用整車聲學密封設計,並標配ANC主動降噪科技,大大降低日常駕駛過程中的各類噪音。同時配備14個揚聲器的Bose Centerpoint虛擬環繞聲技術,帶來豐富飽滿的音效體驗,彷彿身臨講述現場。
現在在別克的部分車型中,你便能收聽到本期《八分》推薦的五本書籍。靜靜聽一路,用耳朵見識世界。
本文整理自《八分》第443期,由SUV品牌別克昂科旗贊助播出。
📖🚗
長按下方海報,
掃描二維碼收聽完整內容

音頻編輯:楊大壹
微信內容編輯:布里
監製:郭盧燁燁
配圖:《在森崎書店的日子》
《一千零一夜》《了不起的蓋茨比》
《童年往事》《茶館》《黃金時代》《老人與海》
轉載:請微信後臺回覆“轉載”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