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原文
人有正值飲食之時,忽遇可驚之事,遂停滯不化,久成癥瘕者。醫有作痞塊治之不效,用補藥治之亦不效,蓋驚氣之未收也。
夫少陽膽氣,主發生者也,一遇驚則其氣鬱結不伸。膽與肝為表裡,膽病而肝亦病,必加怒於脾胃之土。脾胃畏木氣之旺,不能消化糟粕,於是木土之氣兩停於腸胃之間,遂成癥瘕而不可解也。
治法必須開少陽之鬱為先,佐之平肝之劑,則脾胃不畏肝膽之克,自能分消水谷,何至癥瘕之不散哉?
方用逍遙散治之。
白朮(二錢) 白芍(五錢) 當歸(三錢) 柴胡(二錢) 陳皮(一錢) 半夏(一錢) 鱉甲(三錢) 甘草(五分) 茯苓(三錢)
水煎服。
一劑輕,二劑又輕,十劑全愈。
逍遙散乃解鬱之神藥也。肝膽二經之鬱結開,則脾胃之癥瘕不攻自破矣。
此證用消瘕湯亦神效。
白芍(一兩) 白朮 鱉甲(各五錢) 甘草 鬱金(各一錢) 枳殼(五分) 天花粉丹皮 香附(各二錢) 茯苓 巴戟(各三錢) 白豆蔻(二粒) 廣木香(五分)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