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管炒,老婆管滷,杭州建北橋頭這家無名安徽料理“滷豬皮”一絕

老公管炒,老婆管滷,杭州建北橋頭這家無名安徽料理“滷豬皮”一絕

這家店沒有名字,你也很難在網上搜到,它甚至不算一個店,但私下卻在杭州咖啡圈的老闆之間很有名氣。

“是不是建北橋頭那家安徽料理?”

建國北路會安壩弄口子上,綠化帶中立著一塊石頭刻著“艮山”二字,往裡走五六步就是了。

由外往裡是三家小店,第一間做早餐,賣豆漿油條;第二家做早午餐,賣餛飩拌麵;我們推薦的這家大排檔,就做夜宵。

八點四十已經開始排隊

年輕情侶一人炒一份粉幹牛河,切一盤滷味

摺疊桌就擺在花壇邊上

網上搜不到是正常的,它都沒名兒。

白天不開的,晚上八點半開火,支起一個猛火爐,抄一口不算大的鐵鍋,顛顛炒炒,呼呼竄起的猛火,一份炒粉幹,一分鐘不用就可出鍋。

吃這種夜宵攤,要的就是那點簡單粗暴,不修邊幅。

夫妻倆背靠背,一個炒粉幹,一個切滷味

夫妻倆河南人,來杭十幾年,以前在建國北路馬路邊擺攤,也是炒粉幹。五六年前,開到這裡,算是遊牧變農耕。

夫妻倆一人分管一頭,老公管炒,老婆管滷,滷豬皮、滷鴨腸、滷蛋、滷雞爪、滷火腿腸、滷豆腐乾、滷鴨頭,滿滿一大鍋!

豐滿的大鴨腿是招牌,第一次去我以為是鵝腿。很多客人炒份粉幹,都逃不過鴨腿的誘惑,加加加,整條蓋上去!

加了大鴨腿的炒河粉,滿滿一碗

一般我們吃的安徽料理,滷鴨腿這種都是提前滷好,放在那裡都冷掉了,炒粉乾的時候,加料,切碎炒進去,不會像他家一樣,一口鋼精鍋,底下加著熱,一直熱騰騰滷在那邊,溫情而入味。

她家滷豬皮,一定要嘗一嘗,那種QQ糯糯

七八點就有客人上門等著了,綠化帶邊上支個摺疊桌,倆塑料凳,炒個粉幹,加點火腿腸、青菜、豆芽、辣椒麵,切點鴨腸豬皮啥的。

一分鐘上桌,炒法自然,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白天干體力活的,就再搞瓶勁酒。既果腹,也解乏。

就在這家安徽料理拐個彎的西俞巷,還有一家晚上吃東西的店,提供不一樣的夜宵。

西俞巷是一條並不起眼的小巷,在這條並不起眼的小巷裡,有一家更不起眼的冷飲店。無數在杭溫州人想家了就會過來喝杯糖水。

招牌小得像創可貼

朝暉路和平飯店斜對面拐進來,左側是星都嘉苑,右側是金都華庭,巷子不長,攏共也沒多少家店,即使這樣,你也很容易把她家划過去,它的門頭是這樣的。

店開了兩年多,只有20平米,原先是旁邊脊立健康的鋪面,劃了一小間分租出去,原來是開手機店的,嫌太小,周美琴夫婦倆轉租過來,賣起了溫州冷飲

十全十美是招牌,菠蘿、椰果、葡萄、黃桃、橘子、黑白涼粉、桃膠、花生、荔枝……隨意搭配十款,打成一杯糖水。

客人進來容易選擇恐懼症,就是,既要,又要,還要。每杯糖水,老闆最後都會給你滴幾滴薄荷水,喝起來清涼沁人心脾!

眾多選料中,杏仁腐是最受歡迎的,溫州人從小吃到大,是集體記憶。

事實上,杏仁腐和杏仁沒啥關係,溫州人會把瓊脂燒開,加入煉乳,凝結成奶凍,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菱形,再放入橘子、黃桃、葡萄乾、薄荷水等配料,就是一杯經典的溫州冷飲。

說實話,杭州雖然滿大街都是奶茶店,真到了炎炎夏日,最能撫慰我曬焦靈魂的,還是這杯傳統的溫州冷飲。

天涼的時候,還有熱飲,桃膠馬蹄羹

馬蹄羹是周美琴當天家裡熬好送過來的,就那麼土裡土氣地裝在電飯煲裡,客人點,喝著還是溫熱的。

馬蹄羹裡面有馬蹄、紅豆、梨、芸豆、白芝麻、葡萄乾,料給得很足。

一碗馬蹄羹,最後澆上一勺桃膠,色澤剔透誘人。馬蹄羹甜味潤滑溫補,旋完一整碗也不會有喝奶茶後舌頭那種甜膩感。

老闆夫妻倆是平陽人,店裡也提供一些簡單的滷味。滷鵪鶉蛋、滷豆乾、滷雞爪幾樣小滷味都滷得很好吃。

鵪鶉蛋五毛錢一個,一天一大鍋不夠賣,晚上去晚一點,想吃,沒了。

雞爪五塊錢一隻,他家滷雞爪顏色會淡一些,沒有杭州這邊上色深,吃起來更糯一些,偏甜口一點。

都是老婆周美琴家裡煮好,再送到店裡,白天賣完,晚上通常要補貨,老客吃不到會嬌嗔。

豆乾是老家溫州平陽騰蛟鎮拿的貨,半手工五香乾。

說到騰蛟鎮,大有來頭,那是大數學家蘇步青,中國象棋棋王謝俠遜的家鄉。

老闆一邊自豪地介紹,我一邊不由自主多吃了兩片。

就是這麼一條小巷子,仲夏夜,店門口,樹蔭下,支幾張小桌子小凳子,一人點一杯冰冰涼的糖水,沒有晚風,也覺得有一縷清風拂過。

老闆夫婦倆年過六旬,到了不再能夠大動干戈的人生階段,就利用家裡的灶臺,每天煮點糖水,守著一間小小的鋪面,服務著有限的客人,簡單而踏實。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呂磊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