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將軍是解放軍的中流砥柱,自1946年到1949年間,在針對國民黨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中,他接連取得大勝,解放了大片國土,直接促成了新中國的建立,毛主席對他十分倚重,曾多次給予他不俗的評價。
粟裕和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時期就已經成為摯友,那是在1929年,主席前往福建養病,負責護衛主席的正是粟。他深知主席對於中國革命的重要性,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日夜守在主席的身邊,生怕出一丁點差池。主席對於這個負責任的小幹部很是喜歡,閒暇時會主動和他聊天,給他講解共產主義理論,錘鍊他的個人能力。
1935年初,主席剛剛率軍到達陝北,南方突然傳來消息,稱留在福建打游擊的粟裕犧牲了。當時南北方紅軍的聯繫完全被隔斷,黨中央根本不瞭解南方的具體情況,以為粟裕真的犧牲了,主席為此還神傷了好一陣子。直到1937年,新四軍整編的時候,主席在將領名單上看到了粟裕的名字,很是高興,不禁拊掌大笑,說了一句“我就知道粟裕命大,不會這麼輕易就被反動派殺害”。
抗戰時期,粟裕展現了出眾的軍事才能,帶領新四軍連戰連捷,打得小鬼子節節敗退。毛主席看著從江淮發來的一封封捷報,笑得合不攏嘴,跟周總理說粟裕是一員難得的虎將,將來能當大將軍,指揮四五十萬人嘞!解放戰爭時,由於陳老總暫時被借調到中野任職,華野一把手的位置空缺了出來,毛主席決定讓粟將軍補這個缺。
但粟卻委婉拒絕了這番好意,他認為自己的資歷尚淺,不足以擔此大任,因此提出退一步擔任“代司令員”,主席予以應允。消滅了張靈甫部之後,主席通報嘉獎了華野的將士,其中還著重表揚了粟,稱他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1948年,豫東戰役打響,這是一場事關敵我雙方命運的大決戰,如果國民黨軍戰敗,其必將走向敗亡,而如果我軍戰敗,此前積累的一切優勢將蕩然無存,人民武裝將再度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中。所幸在粟裕的精妙指揮下,解放軍順利擊敗國民黨軍,取得了一場大勝,敵一個主力野戰兵團被殲滅,一個主力兵團被重創,另有許多地方部隊被吃掉。
反動派自此之後失去了所有機動作戰力量,只能轉入重點防禦。事後,毛主席評說,這一戰是一個拐點,預示著解放軍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未來必定會取得勝利,而粟裕則是幫助解放軍渡過難關的“貴人”,這份功績是要寫進黨史的。淮海戰役勝利後,主席歡欣異常,直言中野和華野吃了一鍋夾生飯,而粟裕在此戰中立下了大功。
1950年,中國打算派遣部隊入朝作戰,毛主席列入了兩個掛帥人選,其一是林帥,其二便是粟裕將軍。但可惜的是,以上兩位將軍都因為身患惡疾無法出戰,錯失了建功立業的好機會,主席思慮再三,方才決定讓彭總指揮志願軍。1951年,毛主席欽點粟將軍出任副總參,並將他安排到福州軍區指揮部隊抗擊反動派,並直言要讓他負責未來解放臺灣的行動,由此可見主席對於他的信任有多麼深。毛主席南巡經過徐州的時候,猛然回憶起了往昔的淮海戰役,進而聯想到了粟將軍,主席不禁感嘆他是一位帥才,是解放軍的中流砥柱。
70、80年代,毛主席與粟將軍先後去世,屬於老一輩革命者的榮光也隨之逐漸遠去,過往的事情慢慢被人們淡忘,粟將軍的功績也一點一點被歷史的塵埃掩蓋。這時,李銀橋站了出來,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很多有關毛主席與粟裕的故事,他直言如果再不說,以後大家恐怕就忘記粟將軍這位偉大的共和國功勳了。除此之外,蘇中和湖南都修建了粟裕紀念堂,裡面陳列了很多有關粟將軍的老照片和老物件,楊尚昆同志和張愛萍同志還專門為紀念堂題字以表敬意!
粟裕將軍是一員頂級戰將,他對於整個戰局的把控以及運動戰的理解登峰造極,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華野完成了驚天逆戰,以弱勝強,擊敗了國民黨軍,扭轉了人民武裝的不利處境,加速了反動派的敗亡,客觀上有力推動了新中國的建立。建國後,他致力於研究軍事理論,撰寫了許多專業著作,為後輩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