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養生知識
交流養生經驗
公眾號合作請聯繫 QQ:365300103
天氣乍暖還寒,頸部有宿疾的人受涼後極易容易出現落枕。
《諸病源候論·失枕候》有云:“失枕,頭項有風,在於筋之間,因臥而氣血虛者,值風發動,故失枕。”
發生落枕應及時診治,如果不予重視,會導致反覆發作,最終還可能演變成頸椎問題,導致頸椎病、寰樞關節不穩等問題。
一般以12~15cm為宜,亦不能過低或者不枕枕頭,這樣都容易造成頸肌勞損和扭傷。
枕頭以軟硬適度為宜,填充物材質以蕎麥皮、決明子等為好。
頭頸部切莫長時間處於偏歪狀態,這樣會造成肌肉緊張痙攣和頸椎小關節失穩。
防止頸部扭傷。不做猛然轉頭、甩頭動作,更不要長時間上網、低頭看手機。
中醫有“熱則筋縱,寒則筋攣”之說,應避免頸部遭受風寒侵襲,導致氣血不通,脈絡瘀阻,不通則痛。
落枕採用中醫綜合治療可取得良效,包括手法按摩、中藥內服外用、穴位調理、功法鍛鍊等。
操作時,患者取坐位,醫生先用點按、拿捏等手法,施展於頸部至上背部痛點,鬆解痙攣肌肉筋膜。
繼而採用端項旋轉法,一手託其下頜,一手扶於枕部,使頭略向後仰,兩手同時用力向上端提,來回連續作左旋右旋活動3~5次,以理順筋絡、活動頸椎小關節。
最後施以理筋手法。
本病治宜祛風散寒,宣痺通絡。可辨證選用溫通經絡、舒筋活血中藥內服,如桂枝湯、葛根湯加減等。
中成藥可服獨活寄生丸,每次5g,1日2次。
有頭痛形寒等表證者,可用羌活勝溼湯加減。外用可選貼傷溼止痛膏、消痛貼膏等。
可選用肩外俞(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肩井(在頸後部,第7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大椎(在頸後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
以及外關(在前臂後側,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懸鐘(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阿是穴(局部壓痛點)等,給予指揉法,每穴2~3分鐘。
亦可採用艾條溫灸上述穴位,至皮膚出現紅暈為止,每次每穴3~5分鐘。
以下介紹2種方法可供選擇。
站立,首先雙手叉腰,上身不動,頭儘量後仰,同時深吸氣,此時頸部前屈肌群緊張對抗,然後復原,同時呼氣。
其次再低頭,閉口,下頜儘量緊貼前胸,同時呼氣,頸部後伸肌群對抗用力,然後復原,同時吸氣。
本法反覆10~20次為一組,每日2~3組。
站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
頭頸用力伸向左前方,雙目注視前方地面約1.5m處。
身體不動,頸部繼續努力向前探伸,同時吸氣,然後還原,同時呼氣。
左右相同,各做10~20次為一組,每日2~3組。
點擊上方關注【黃帝養生上品女人視頻號】
點亮【在看】,讓更多人走進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