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次髎、白環俞治白帶症

針刺次髎、白環俞治白帶症

楊兆勤



中醫寶典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I導讀:白帶一症多與溼邪有關,易從寒化、從熱化,作者以針刺次髎、白環俞為主,根據寒熱證型不同,辨證加減施針治癒了寒熱兩型白帶症,辨證簡明,操作簡便。 

針灸治療白帶症

作者/楊兆勤

仲景雲:“帶下有餘,皆為溼化”言帶證的形成,多與溼邪有關,責之脾、腎、肝三髒,我在臨床中,摸索針刺次髎、白環俞為主,根據證型不同辨證加減施針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
溼滯體內,有溼從寒化為寒溼帶症,有從熱化為溼熱帶症之不同,故臨床分為溼熱和寒溼兩種類型。
  • 治療方法:
寒溼型取穴:次髎,白環俞。配穴:配腎俞並加艾灸,灸的方法是用自制大艾盒灸,大艾盒是用木頭做成,長30公分,寬20公分,中間用鐵紗窗水平隔開。艾條四節,每節10公分長。用火點燃艾條一端放入木盒內鐵紗窗上,把蓋蓋上後把艾盒放在腰部腎俞、次髎和白環俞穴處灸20分鐘。此法簡便省力,火力適中,患者感到舒服,療效又好。

溼熱型取穴:次髎,白環俞,配穴三陰交、陰陵泉。
患者取俯臥法。穴位常規消毒後用30號2寸毫針,進針1.5寸深,得氣直達到小腹或前陰部。
寒溼型用平補平瀉法,留針40分鐘,帶針加灸30分鐘;溼熱型用瀉法,留針30分鐘,加火罐5分鐘。兩型在治療時均每日針刺一次,七天為一療程,間隔三天,再續第二療程。

  • 病例介紹:
例1李××,女,50歲,1985年9月25日就診。主訴:帶下已9年,量多而稀,如米泔水,重時如解小便,雖經治療,病情時輕時重。伴發腰部冷痛、四肢無力、頭暈、心悸等。
辨證:命門火衰,帶脈不固,而致寒溼帶下。
治則:溫經散寒祛溼。
取穴:次髎、白環俞,配穴腎俞。用平補平瀉法,留針40分鐘,帶針加艾灸20分鐘。次日複診,自述經針灸一次後白帶稍減,腰痛大為減輕。治療同上。
再經三次針灸,白帶基本消失。為鞏固療效,又同法治療6天,一年後複診未見覆發。
例2姜××,女,25歲,1986年2月9日就診。近兩個月來帶下量增多、色黃,心煩,口苦,納差,兩乳脹痛,大便幹,小便黃等。脈弦微數,舌苔黃膩。

辨證:溼熱下注。
治則:清瀉溼熱。
取穴:次髎、白環俞,配穴:三陰交,陰陵泉。用瀉法,留針30分鐘,帶針撥火罐5分鐘。經針刺4次已痊癒。一年後隨訪,無復發。
  • 體會:
次髎、白環俞均屬足太陽膀胱經穴,膀胱與腎相表裡。腎司固藏,主氣化,針刺可以直達病所,阻止溼邪下注胞宮,調整腎與膀胱之氣而化溼邪。針刺腎俞加灸以達溫經散寒祛溼之效。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合”穴,脾與胃相表裡。脾主運化水溼,脾胃又是氣血生化之源,三陰交亦屬足太陰脾經,又是三陰經的交會穴,能調補脾腎固納腎氣。針刺以上穴位,艾灸加火罐,以達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健脾除溼的作用,故取得滿意的療效。

本文摘自《中醫研究》1988年6月第1卷第2期,作者/楊兆勤,轉載請註明出處。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