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中醫非藥物調理師
厚朴中醫臨床班八期在讀
事件發生的時間很有意思,清明節剛過兩天的週五,我正努力碼字準備提交臨床班實操課的艾灸作業,家中小王正在準備晚餐,奮力地劈著排骨……
突然就聽到了慘烈的嚎叫聲……過去一看,小王右手中指第二指關節(學名:近端指間關節)大塊皮肉切開,肉眼可見內裡白色關節軟骨。據他描述是不小心用刀背劈到了手……
伴隨一聲聲嚎叫,眼見著出血量越來越大,我略慌,去醫院清創縫針,還是我先搞?一秒後決定,先搞了再說。(當時內心os:萬一搞砸了再去醫院也來得及。)
第一步先清洗創面,用純淨水沖洗傷口,碘酒擦拭消毒,將錯位的皮肉先復位,綁上創口貼。拿出手機開始下單:紗布、生理鹽水、雲南白藥。
直到這時,其實我還沒有想到艾灸。完成以上步驟後,想起要繼續寫作業,才反應過來,我可以艾灸啊!徵得小王同意,立馬擺好陣仗(撕掉了剛綁好的創口貼),準備開搞。
點好的艾條剛挪到傷口上方,就感受到了強大的吸力。這時我腦中就浮現出徐老師說過的“時機”二字——它剛好需要,而我剛好又有,這就是順勢而為。艾條被牢牢禁錮在那個小範圍中,眼看著傷口邊緣一點點變清晰、一點點收斂,也不再往外滲血,我不用做什麼,就持著艾條,妥妥的“工具人”。
差不多1小時之後,艾條的吸力突然開始減弱,感覺似乎被告知“我夠了”“我不需要了”,就此第一次艾灸急救,收功。
血次呼啦的照片沒拍,慘烈的嚎叫聲讓我沒忍心拿起手機……湊合看下艾灸後的傷口復位圖(上圖)吧,下圖為傷後第四天拍攝,已完全看不出最初的慘烈。
回想艾灸的這個過程,十分清晰。突然的受傷,身體拉響警報,調動起“應急部隊”去傷口急救,此時支上一根艾條就彷彿神兵支援,傷口迅速止血、收斂、皮層癒合。而在達到初級修復目標後,就收兵恢復休養調整,以備後續,並不會連續不斷地持續作戰。
此時再細看傷口,錯位的皮肉已經完全又長回去了,壓根看不出1個多小時前幾乎要離體而去的狀態。在中指的近端指間關節,原本深可見骨關節的地方,皮肉又完整覆蓋,內裡有瘀血類的存在。血已完全止住。再用生理鹽水、碘酒等清洗、消毒創面,重新包裹。
直到此時,我才想起去看看到底是啥“排骨”至於劈成這樣。肋排——一種擁有著極度明顯骨縫的排骨,為何要“劈”?我拿起那把“兇器刀”,用水沖洗乾淨,順滑地沿縫切完。小王一臉“裂開”
表情狀在旁默默觀看。
當然,晚餐還是小王大廚帶“重傷”上陣,製作的芝士排骨,味道不錯。
*故事至此已結束*
事後反思,這件事情如果擱在幾年前,我肯定傻眼了,只能去醫院處理。但這三年厚朴臨床班的學習,西城店內的培訓實操,成為我可以坦然面對且有效處理此次突發事件的底氣。
徐文兵老師在《明哲保身》一書講到,
古人把皮破了叫“傷”,肉裂了叫“創”,合成“創傷”。二者的區別在於損害程度的深淺……如果創傷深達肌肉,除了止血,還需要縫合,否則不僅影響癒合,還會影響肌肉的功能、活動。創在肌肉,傷口和創面久久不能癒合的情況,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治病的“時機”,當神與氣都在向同一個目標努力時,作為醫者給一個助力,幫扶一把,說到底,還是病人的自愈力在努力工作,醫者更為重要的是找到且把握好這個時機。
這也是我們在日常給客戶的非藥物調理中最為關注的點,當時當下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氣在哪?神又在哪?所謂“應急”,應的就是神與氣,堅信不疑,順勢而為,自得其妙。無論是按摩、艾灸還是刮痧,所從皆為客戶之氣與神,當有“緊急情況”發生時,實乃非藥物調理的最佳時刻~!
還有一個最初我並未注意到的關鍵點:在我將事件寫成作業交給關立雙老師(臨床班八期七組艾灸刮痧實操課帶教老師)後,關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回神定神是艾灸最明顯的效果,要觀察他前後的神態狀態。如此再回憶,愈加驚奇,小王在受傷之初是真慌亂,但隨著艾灸的推進,逐漸平復,竟還能做出一頓美味的芝士排骨,可見其已神回神定!嘆哉,嘆哉~
本次分享至此結束,僅供大家做個瞭解,若遇類似情況,該就醫還是得就醫,切記切記!
點擊“閱讀原文” || 瞭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