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火災逃生 避開四個誤區

樓房火災逃生 避開四個誤區

在各種災害中,火災是威脅公眾安全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災害之一。火災會對人居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面對火災,最佳的逃生時間是90秒,民用住宅是2~3分鐘,高層建築是5~6分鐘。逃生時機稍縱即逝,避免誤區至關重要。

在各種火災中,樓房火災是常見類型。在樓房突發火情時,逃生一定要避免以下誤區。

誤區一:羊群效應

在火災發生時,人們傾向於群體行動,這種心理往往會導致盲目從眾。處於恐慌氛圍中,人們便傾向於急切地跟隨,如果是夜間,因為電源被切斷或已短路、跳閘等而處於黑暗環境中,都將使人們作出本能的反應而走向光亮的方向,殊不知光亮之處正是火魔逞威之地,走向“光明”恰恰可能是最不理智的選擇。

正確做法:“思路決定出路”,遇到火災時要臨危不亂,先觀察火勢,再決定逃生方式。假如是在陌生環境突遇火情,要先熟悉周圍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方位,再決定逃生方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關閉自身所處房間和疏散樓梯間的門,防止火勢和煙氣蔓延。

誤區二:穿過濃煙

火災現場會產生多種有毒致命氣體,期待用溼毛巾過濾這些有毒氣體,是錯誤的做法。火災濃煙中的很多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並不溶於水,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也不能阻擋有毒氣體的吸入。用溼毛巾捂住口鼻後穿過濃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正確做法:千萬不要以為有溼毛巾的保護就可以無所顧忌地穿越濃煙。溼毛巾是否有效得看具體情形。如有輕微煙氣,用溼毛巾捂口鼻可以快速通過。如遇大量濃煙,千萬不要以身犯險,應儘快尋找能夠安全逃生或等待救援的地方。建議高層居民樓住戶常備防煙面具,在火災逃生時及時佩戴,可以有效防止一氧化碳等有毒煙霧導致的中毒、窒息等危險。

誤區三:盲目往下跑

當高樓大廈發生火災時,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火是從下往上著的,越高越危險,越往下越安全,只有儘快逃到一層,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但有時下面可能是一片火海,特別是只有一條疏散樓梯、不具備防火防煙功能的老舊民房,貿然往樓下逃生是非常危險的。

正確做法:火災初期階段,應該立即選擇安全途徑快速逃生;如果樓下著火且煙火不大,應趕緊向下跑;如果樓下著火且火勢迅猛,千萬不要嘗試突破火點,因為火場中心溫度可高達1000攝氏度,此時應迅速向上面樓層移動。正確判斷很關鍵。如果火災燒不到自己家,最好是等待救援。

誤區四:跳樓逃生

2米以上就算是高處作業。從2樓跳樓求生,生存概率達90%,但從3樓(大約6米)跳樓求生,生存概率就只有25%。樓房發生火災時,當逃生之路被大火封死,火勢愈來愈大時,人們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此時萬萬不可盲目採取跳樓等冒險行為。

正確做法:首先,不提倡跳樓逃生,因為在火災中跳樓比火燒、煙燻的致死率還高。其次,跳樓只適合較低樓層,通常情況是3層及以下。即使是這種情況也不能直接跳下,而是應在跳樓逃生前往外丟一些棉被或衣物墊著,確保落地點柔軟,以減小跳下後的衝擊力。再次,如果是4層及以上住戶,千萬不可跳樓逃生。消防員在救援過程中會使用救生氣墊為選擇跳樓逃生的人提供保護,但救生氣墊只能保證人員在10米以下的高度墜落時的安全。在4層以上跳下時,即使是樓下有救生氣墊,也無法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必然出現傷亡。最後,遇到這種無法逃生的情況,要及時封堵門窗縫隙,防止煙氣進入,在陽臺等有新鮮空氣進入的區域等待救援。

文:陸軍特色醫學中心戰創傷醫學科 解雨 王豔 張連陽

編輯:王建影 於夢非

校對:於夢非 

審核:徐秉楠 王樂民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4BOMTZ5A】獲取授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