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益美傳媒
ID丨ysylg888
3月24日,扎克伯格在臉書官宣,妻子產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嬰。
此前,他已經有了2個女兒,而育兒方式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雖然Facebook帶給扎克伯格巨大的成功和財富,但對他而言,家庭和孩子,卻是大過一切的存在。
看完他對待家庭和孩子的態度,或許能給你一些關於生活的啟發。
近年來一直很火的一個詞,叫做“喪偶式育兒”。
父親以各種理由把育兒的責任推給母親,而自己一回到家就刷視頻、打遊戲,無所事事。
他們藉以推脫責任的理由,往往是“忙”。
“要是今天在家陪孩子,那個大項目怎麼辦?”
“我每天在外面辛辛苦苦掙錢,你連孩子都照顧不好?”
“累死了,別來煩我。”
……
忙,真的可以作為推卸家庭責任的藉口嗎?
來看看扎克伯格是怎麼做的。
扎克伯格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勤奮的人之一,他每週工作幾十個小時,隨時要應對龐大公司裡的各種瑣事。
他經常通宵工作,熬夜到早上6~8點是常有的事。
他曾經說,“別人睡覺了,我還在熬夜;別人下班了,我還在工作。”
這樣一個男人,恐怕沒人能說他“不忙”。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奮鬥成癮”的男人,會為了家庭毫不猶豫地扔掉工作。
在大女兒Max出生後,扎克伯格直接把公司拋在腦後,休了兩個月的陪產假。
不僅自己休假,還修改了公司的產假規定:
“所有Facebook全職員工都將擁有4個月的帶薪產假或陪產假。”
這條規定不僅適用於女性員工,也對男性員工有效。
在二女兒出生後,他又不顧價值百億的產業,再次休了一個月產假。
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無法與身價百億的世界富豪相比擬。
我們無法隨隨便便給自己放幾個月的假期,大部分父親需要為了家庭的生計榨乾自己的每一分鐘。
但是,或許我們能在允許的範圍內,帶給家人些許的溫暖。
下班回家的路上,捎帶一些日用品,讓妻子少跑一趟;工作不忙的時候,檢查檢查孩子的作業,溫和地糾正Ta的錯誤;
也許偶爾能趕上一個假期,不妨放下手機,帶著家人一起去山上、湖邊、公園裡散步……
不是隻有扎克伯格才擁有愛的特權,每個父親都能給家人帶來獨一無二的偏愛。
扎克伯格從來不會讓妻子承擔所有的育兒任務。
他會親自給嬰兒換尿布;
他會帶著她們去打疫苗;
他會一週給嬰兒洗3次澡;
他甚至自己開發了一款記錄儀,用來全天候無死角地記錄育兒生活。
這些事情瑣碎、繁雜,比起扎克伯格的公司和事業,似乎平平無奇。
但是扎克伯格永遠把家庭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總有人說自己忙,可是每個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
對一個人、一件事說“忙”,其實是把“更重要”的事情排在了Ta前面。
當你想對孩子、妻子說“忙”的時候,不妨想想親自給嬰兒換尿布的百億公司老總——扎克伯格。
有時候,一場應酬的酒局,真的沒有一個期盼擁抱和陪伴的小孩重要。
有句話說得好:“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人生的花就開在哪裡。”
小孩子不是隻會惹禍、搗亂,當你用足夠的愛去陪伴他們,他們就會以同樣令人驚喜的愛回應你。
家庭教育,除了重視,還要“用心”。沒有質量的陪伴,不如不陪伴。
西方國家向來以素質教育聞名,扎克伯格也對素質教育十分推崇。
但他深知,素質教育不是快樂教育,更不等於放手教育。
有人問他,你們家這麼有錢,是不是孩子們的一切要求都能得到滿足?
扎克伯格回答,我們不會滿足她們的所有要求,她們也需要承擔責任。
扎克伯格和妻子讓孩子們從小就要參與家務活。
才4歲就要參與家裡的大掃除,站在凳子上奮力擦洗水槽;
自己打雞蛋、做烙餅,為家人準備早餐;
除了這些身體力行的工作,扎克伯格育兒方式的另一個亮點在於:
先雞自己,再雞娃。
就拿電子產品來舉例。
很多父母都是談“手機”色變,對孩子的管控更是極其嚴苛。
但扎克伯格對待電子產品的態度不是“一禁了之”。
他認為,只要控制屏幕時間,讓電子產品產生正面的影響即可。
而這些要求,離不開高質量的陪伴和引導。二女兒August三歲就用筆記本電腦學編程。
扎克伯格說,“她每分鐘打1~2個單詞,這是對我耐心的最大考驗。”
試問,有多少父母能夠像他這樣,按捺著煩躁、抑制著不快,把溫柔和耐心留給孩子?
面對語無倫次的女兒依然能保持耐心的家長,和輔導10分鐘的作業就暴跳如雷的家長,後代的起跑線就在這裡第一次產生了差距。
電子產品不是洪水猛獸,只是一種比較難以駕馭的工具。
只不過,大多數父母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駕馭它,寧願圖省事“一禁了之”。
“圖省事”教育出來的孩子,能有多大的潛力?
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是不做事,而是做正確的事、喜歡的事。
扎克伯格會帶著女兒擊劍,因為他自己就曾經當過學校擊劍隊的副隊長;
他會揹著女兒健身,讓她從小接受運動的理念;
爸爸一停,她就大叫:“再來再來!”
和妻子一起參加家庭馬拉松,小朋友路都走不穩,也跟著狂奔。
扎克伯格和妻子還會輪流帶兩個孩子去辦公室,讓她們知道父母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盡最大努力地回饋社會,對這個世界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鄭淵潔談到家庭教育時這樣說:“為人父這麼多年,最深刻的體會就是,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身教勝於言傳。
有的父母在家不是刷手機,就是看電視,怎麼能指望孩子熱愛學習?
想讓孩子做到,先讓自己做到。
扎克伯格從來不把自己的情緒和壓力傳遞給家人。
他曾給小女兒寫過一封信,在信裡他無數次地提到“愛”和“樂觀”。
而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這一點從他對妻子的態度中就能看出。
有一次,他回到母校哈佛大學做演講。
臺下有聽眾提問,“你在哈佛大學的最大收穫是什麼?”
扎克伯格回答,“在這裡,我遇到了我的妻子。”
扎克伯格的妻子是個華裔女子,姓陳,名叫普莉希拉。
她陪伴在扎克伯格身邊,一點也不顯黯淡,反而與他勢均力敵。
她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貧民窟,考上哈佛大學,成為了一名醫生。也許,扎克伯格看重的就是她獨立和奮鬥的精神。
每個星期,扎克伯格都會從百忙之中抽出一個晚上,陪妻子度過一個浪漫的“約會夜”。
經常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可是對扎克伯格來說,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新的起點。
在商業界和科技界,扎克伯格和妻子的恩愛可謂是一股“清流”。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和女下屬傳出緋聞,與前妻梅琳達離婚;
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結婚又離婚,兩段婚姻均以失敗告終;
馬斯克的感情生活更是混亂,先後離了3次婚,生下6個娃;
不得不說,扎克伯格與普莉希拉的感情,堅固得令人豔羨。
而如果仔細審視他們的感情,就會發現維持彼此深愛的真諦,那就是互相珍視。
扎克伯格和妻子在很多場合都表達過對彼此的愛意。
恩愛的夫妻感情、和睦的家庭環境,才能培養出陽光向上的後代。
看到父母之間恩愛和睦,孩子就會把這種人際關係代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對待老師、同學、朋友也會更溫柔、更耐心;
而時常冷戰的家庭,會把不安全感的種子深深埋在孩子的腦海裡。
他們可能會在今後的一生中莫名其妙地感受到危險、煩躁、沮喪,而這些情緒就是劣質的原生家庭埋下的惡果。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紐約客》雜誌曾這樣評價扎克伯格:
他是新世紀父親的代表人物,不僅事業成功,還以家庭幸福為人生宗旨。
其實,家庭教育和任何一項事業一樣,甘於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星雲大師曾打過一個比方: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則是複印件。
你上進,孩子就不頹廢;你博愛,伴侶就不冷漠。
像對待工作一樣對待家庭生活,才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家庭成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益美傳媒(ID:YeeMedia),本文轉載已獲授權,其他賬號轉載請聯繫原賬號。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後臺。
//· The End ·//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