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沉雅集•一位駐日特派記者的筆記|奈良洗禮

鉤沉雅集•一位駐日特派記者的筆記|奈良洗禮

1976年陽春,是我赴日後第一次離開東京,赴奈良、京都和九州採訪。

在奈良,鍵田忠三郎市長告訴我:1969年,他給當時的西安革委會主任孫長興寫信,提出締結姊妹城市的願望。1974年2月1日,奈良與西安如願以償,結為友好城市。

1976年初春,奈良市長鍵田忠三郎(中)陪同作者(左)採訪

奈良是古代中日交往不可替代的聖地,東大寺、唐招提寺是奈良必看的兩個網紅地。

東大寺亦稱大華嚴寺,始建於公元728年,正殿大佛殿於758年建成。大佛殿宏偉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殿內高約15米、重約380噸的盧舍那大佛鑄於公元743年,據說是孝謙天皇的報身佛。孝謙天皇尊崇則天女皇,東大寺的住持說,這座盧舍那金身與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武則天的報身佛)一般無二。

鑑真和尚到達日本後,公元754年,在這座寺院的戒壇院為聖武太上皇、光明皇太后和孝謙天皇授菩薩戒。接著,為430名沙彌證修授具足戒。此後,又給神榮、行潛等55人授戒,正式開啟三師七證授戒法度。這是日本戒律的開山,鑑真因此被天皇尊為傳燈大法師。

東大寺最令人驚豔的地方是正倉院。這座倉庫建於八世紀後半葉,主要收藏光明皇后公元756年獻給東大寺的600餘件聖武天皇遺物。正倉院藏品近萬件,主要分三大類:唐代中國物品、經中國傳入日本的西域物品和奈良時代日本模仿中國製造的精品,堪稱“唐代盧浮宮”。聖武天皇生前珍愛的舉世無雙的唐螺鈿紫檀五絃琵琶、日本存世最大的檀香木(黃熟香,重11.6公斤)、木畫紫檀碁局、紅牙撥縷撥、王羲之父子的墨寶以及平螺鈿背緣鏡等奇世珍寶等等,不勝枚舉。

每年秋天規定的日期內,正倉院都會拿出一些藏品供人參觀。長老抱歉地說:“對不起,不是藏品開放的日子,只能讓你們欣賞圖片了。”

作者(中)在奈良公園向小鹿餵食鹿餅

鑑真大師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是奈良另一個遊人如織的地方。公元758年8月1日,鑑真被賜號大和尚,次年被贈賜新田部親王的舊宅。為布戒和弘揚佛法,鑑真在舊宅上開始興建唐律招提寺,即今天的唐招提寺。令人惋惜的是,鑑真大師沒能看到竣工的唐招提寺,圓寂於763年(770年唐招提寺建成)。

南門處“唐招提寺”四個大字,是孝謙女皇仿二王字體所書。“招提”是梵語,意為“四方”或“乾坤”。講堂和戒壇為天平時期所建,此後,奈良時代後期和鎌倉時代,又建了金堂和鼓樓、禮堂。

唐招提寺的開山堂前有一座石碑,上面鐫刻著日本著名俳句大師松尾芭蕉1688年參觀時所作俳句:

  //  

若葉して 御目の雫 拭はばや


新綠滿蒼梧,

滴翠輕拂大師目,

遠眺楚天舒。

(作者譯)

1963年5月6日,鑑真大師圓寂1200週年紀念之日,趙樸初作了《唐鑑真大和尚紀念碑碑文》,寫道:

  //  

巍巍魯殿,

燦燦奈良。

莊嚴廟像,

儼然盛唐……

1974、75年他又詩曰:

  //  

好與影堂添印證,

風月同天弟兄邦。

兩邦兄弟永相親,

二分明月招提寺。

森本長老告訴我,趙樸老對唐招提寺情有獨鍾,因為他說過,將來想把骨灰埋在鑑真大師墓旁。後來聽說,1992年趙樸老訪日掉了一顆牙齒,這顆牙就葬在鑑真墓旁。2000年,趙樸老去世,遵照他的遺囑,骨灰的一半,真的葬在了鑑真大師墓旁。

參觀中,森本長老披露了兩件事。一是鑑真大師別離故國已有1200餘年,期望大師的坐像能夠回國省親;二是他正在籌劃御影堂的障壁畫,已經延請日本最富盛名的東山魁夷大師繪就一幅《山雲》圖,另一幅《濤聲》正在創作。我遂把森本長老的意願報告國內。這一年,國內邀請東山先生訪華,遍訪名山大川,豐富他障壁畫的創作素材。

1978年9月,鄧小平副總理訪日,森本長老的兩個意願都有了結果。小平副總理說:“鑑真應該回家看看。”御影堂的障壁畫也大功告成。1979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鄧穎超訪唐招提寺,對森本長老表示,歡迎鑑真大師早日回國省親。1980年4月13日,在森本長老的護送下,鑑真大師乾漆夾紵坐像歷經1200多年的歲月回到故鄉。抵達上海機場時,春雨綿綿,新綠滴翠。第二天到達揚州,藍天白雲,和風習習。森本長老說:“佛祖旨意,天隨人願,大師回家了!”

鑑真坐像

在森本長老引導下,我移步唐招提寺御影堂。這是森本長老主持建造的一座寢殿式建築,殿內供奉著從開山堂奉請過來的鑑真大師乾漆夾紵坐像。長老生怕驚動大師千年打坐似的,輕輕推開御影堂的門扉,一縷陽光灑落在鑑真大師寧靜、肅穆的立體塑像上,一片光明。鑑真大師乾漆夾紵坐像每年只對外開放一次,承蒙森本長老和鍵田市長厚意,我破例目睹了大師的真容。

鑑真墓

走出御影堂,我又拜謁了位於唐招提寺東北角的鑑真墓。墓塔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拾階而上,可以看到不同年代從中國移植來的桂花、牡丹和芍藥。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唐招提寺蓮、孫文蓮、唐招提寺青蓮和日中友好蓮。關於荷花的故事, 如有機會我再詳細介紹。

圖片由作者提供

張雲方

1943年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歷任人民日報社國際部編輯、記者,人民日報社駐日本特派記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副主任、外事局負責人,國務院中日經濟知識交流會秘書長,中國徐福會會長,中華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徐福國際交流協會顧問,中日陝西協力會顧問等職。


下圖進入微店

《人民中國》
2023年第4期
當月5日發行
點擊圖片可購買→

掃一掃,關注人民中國

微信ID:peopleschina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