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這種冷飲,中國古代多得是

冰淇淋這種冷飲,中國古代多得是


無論古今中外,冷飲的存在都使炎炎夏日不再那麼難捱。今天,就讓我們再回顧一下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冷飲吧。


早在春秋末期,一些高規格的宴席上,就已經出現了冰鎮米酒。為什麼是高規格的宴席才有呢?當時的冰塊可是個稀罕物,不像今天這樣隨手可得。古人需將冬天的冰貯藏在地下,存到夏日,才能獲得冰。


冰塊有多稀罕呢,在周朝,甚至還有專門的冰塊管理員,他們被稱為“凌人”。


可以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大部分人是沒有冰塊自由的,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冰飲。


難怪大詩人屈原在喝了冰鎮米酒後,讚不絕口,寫下“挫糟凍飲,酎清涼些”的詩句,連連安利冰鎮糯米酒,畢竟物以稀為貴嘛。

戰國青銅冰鑑。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唐朝時,冰塊流入市井之中,不再被皇室貴族壟斷,但價格十分昂貴。


據《雲仙雜記》記載,到了夏日,長安城的冰雪價格竟與黃金齊平。


冰塊貴如黃金,自然有人打起了從中撈一筆的打算。


《唐摭言》中就記有一個做冰塊生意的“奸商”,他將冰塊賣給難以忍受夏日悶熱的客人,竟然想從中牟利數倍,然而這種做法激怒了客人,最終冰塊沒賣出去,錢也沒掙到。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唐朝雪糕刺客被嫌棄的一生。

冰塊漸漸普及後,智慧的唐人研製出一種獨具特色的“冰淇淋”——酥山。


所謂“酥”,根據《齊民要術》的說明,其實就是牛乳熬製奶酪時冷卻凝成的浮皮。


而酥山,則是一種冷凍的奶製品,據詩人王泠然的描述,其口感介於固態和液態之間,一觸到舌尖便會在口腔之中化開。


《宮詞百首》曰:暖金盤裡點酥山,擬望君王子細看。

《春光好》寫:玉指剪裁羅勝,金盤點綴酥山。窺宋深心無限事,小眉彎。

從這兩首詩可見,酥山是一道十分精緻的甜點,常常被裝在金盤之中呈上。


章懷太子墓中的壁畫也印證了這一點,畫中,侍女手捧金盤,金盤之上,是形如小山的酥山,上面還插了花朵和樹枝用作裝飾。


唐章懷太子墓前甬道東壁壁畫中手捧“酥山”的侍女


至於如何製作這種唐朝特色冰淇淋,王泠然在《蘇合山賦》中也有描述。


首先,將“酥”加熱到融化狀態,在器皿上滴淋,一邊淋一邊做出山的形態,然後放到冰窖裡冷凍,冷凍至定型後再進行點綴便大功告成了。


宋朝是真正實現了冰塊自由的朝代。


《東京夢華錄》曾寫下這樣一段話:“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別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遠邇笙歌,通夕而罷。”描繪的就是北宋都城百姓度夏的場景。


這宋人消夏,可少不了“雪檻冰盤”啊。


《十八學士圖之棋》。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面左下角的“雪檻冰盤”


滿大街隨處可見的“冰飲店”,也是宋人初步實現冰塊自由的佐證。


楊萬里有詩曰:“帝城六月日停午, 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 行人未吃心眼開。”

《東京夢華錄》載,每逢夏日,都城的“巷陌路口、橋門市井”都有賣一應夏日小菜、“冰雪、涼水荔枝膏”的,且“皆用青布傘,當街列床凳堆垛”。


清明上河圖中亦有兩家“冰飲專賣店”,形制與《東京夢華錄》的記載相符。

北宋《清明上河圖》中賣“飲子”的店


可以想見,每逢酷暑時分,曾經的大宋都城便成了冰飲的領地。商人們沿街撐起青布傘,當街擺放桌椅板凳,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賣冰雪甘草湯、雪泡縮皮飲、雪泡梅花酒、涼水荔枝膏、椰子水、甘蔗汁、涼酸漿、綠豆水、木瓜漿、楊梅渴水、砂糖冰雪冷元子、砂糖綠豆甘草冰雪涼水、乳糖真雪咯!”


試想盛夏的晌午,你大汗淋漓地走在大宋的街頭,毒辣的太陽彷彿要將你烤熟,這時,你聽到了冰飲的叫賣聲,除了乖乖掏錢,好像也別無選擇了。


北宋《清明上河圖》中賣“飲子”的店


而在宋朝當公務員,你甚至不需要自己掏錢買冰飲。因為宋朝政府有“三伏日,五日一賜冰”的福利,故而每到夏季,大臣們可以得到高溫補貼。在宋真宗曾賜給臣下的一份賜品清單中,還有一種叫做“伏日蜜沙冰”的冰飲。


宋代帝半身像冊 宋真宗。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


宋朝的平民百姓能有一定的吃冰自由,皇帝自然更加自由。


然而冰塊吃得太多了也不是個事兒,宋孝宗就曾因冰塊過度自由而吃壞了肚子。此事在《宋史》第三百八十五卷中亦有記載:“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


明清時期,售賣冰食已經十分常見。


清代詩人王士禎曾寫“櫻桃已過茶香減,銅碗聲聲喚賣冰”,說的就是街頭的賣冰小販用兩個小銅碗相互敲擊以招攬生意的情景。


敲銅碗也叫“打冰盞”,相似的詩句還有“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甌冰水和梅湯”,足見冰鎮酸梅湯在清朝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大眾美食。


要想來點更富貴些的消夏美食,還得看《紅樓夢》。


第三十四回,寶玉捱打後,王夫人讓襲人拿了兩瓶子香露送去,一瓶“木樨清露”,一瓶“玫瑰清露”,都裝在螺絲銀蓋的玻璃小瓶裡,見慣大世面的襲人看了也不禁感慨“好尊貴東西”。


這兩瓶子香露,其實就是花露了,花露在明清時期尤為流行。


清代《養小錄》中有一篇《群芳譜》,專門介紹了花露的蒸制方法及原料,“凡諸花及諸葉香者,俱可蒸露,入湯代茶,種種益人,入酒增味,調汁制餌,無所不宜”,花露可以入湯入酒,實乃養生上品。


清 孫溫 紅樓夢。來源/旅順博物館


第三十五回,薛姨媽等人去看望寶玉,王夫人問寶玉想吃什麼,寶玉便說要“小荷葉兒小蓮蓬兒的湯”。


寶玉指名要喝的湯就是蓮葉羹,《本草再新》說蓮葉可以“清涼解暑,止渴生津,治瀉痢,解火熱”,這樣看來,蓮葉羹簡直就是絕佳的夏日飲品。


清 孫溫 紅樓夢。來源/旅順博物館


參考資料:

《周禮·天宮·凌人》

《楚辭·招魂》

《雲仙雜記·卷六》

《唐摭言·卷十二》

《蘇合山賦》

《東京夢華錄·第八卷》

《宋史》三百八十五卷

《紅樓夢》

《本草再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