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城記|佛圖古關摩崖石刻上面寫的什麼?

尋城記|佛圖古關摩崖石刻上面寫的什麼?

上山路線很多,軌道2號線佛圖關站和大坪站(5號出入口附近),都有上山的路。導航輸入佛圖關碑記石刻,從一家酒窖的位置上山,找到佛圖古關的指示牌,此為最近路線。

4月20日,穀雨淅瀝,沁潤山路,微風送爽,落葉蕭蕭,遊客三三兩兩,正應了蘇東坡有一首詩:春風吹落葉,江城似深秋。滿山的黃葉飛舞,倒有幾分空山古韻。

明代曹學佺在《蜀中廣記·名勝記·上川東道·重慶府》中提到:“《志》雲,治西十里石壁繪佛像一,徑僅容輿馬,即佛圖關也。”

此外,《蜀中廣記》記載了佛像細節:

摩崖造像有:一佛二弟子像,弧形龕,宋刻,部分殘壞;佛、觀音弟子像,弧形龕,宋刻,部分殘壞;釋迦牟尼說法經變相,高浮雕大佛,結跏趺坐,宋刻,蓮座下部風化,手指部分殘壞。

重慶晚報-廂遇記者諮詢了當天值班巡邏的工作人員——安保李老師,他說

半年前,這裡都是封閉保護著……

後來,上山的人增多,因為還有古佛像,燒香的人不少,恐引起山火,佛頭就被轉移保護,安保人員就來回巡邏,防止燃香起火。畢竟這裡還有不少摩崖石刻,若起火,再下雨,石刻容易崩壞。你看石刻上的網,還有那些打入巨石的正方形水泥柱,都是為了加固。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易宇很喜歡佛圖關的摩崖石刻,對此有一定了解。他說

重慶是一座山城,兩江環繞……

重慶兩江環繞,獨西面為陸路通道,地勢易守難攻。同治《巴縣誌》記載“渝城三面抱江,陸路惟佛圖關一線耳。壁立萬仞,磴曲千層,兩江虹束,如帶不獨,為渝城乾龍起頂處,實為咽喉扼要之區。佛圖能守,全城可保。”由此可見,重慶城西面的佛圖關不單單是重慶城外的制高點,更是陸路咽喉所在。

佛圖關,又名浮圖關,海拔323米。佛圖關之名,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至遲得於南宋。一種說法是老虎說,“佛圖、浮圖”源於楚語“於菟(wu tu,虎)”;一種說法是佛圖說。《宋史·張珏傳》:“大兵會重慶,駐佛圖關。”《元史·也罕的斤傳》:“十四年(至元,1277年)從圍瀘州,攻神臂門,先登拔之,從行樞密副使布哈攻重慶,屯佛圖關。說明南宋軍隊與蒙古軍作戰時,重慶已有關隘名佛圖關。佛圖關上,巨巖壁立,便於摩崖鐫刻。既名佛圖關,說明宋時關上應有佛教造像,但宋代造像現已不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