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

中藥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由於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一步導致下肢肢體缺血的疾病。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人們普遍進食肉類、脂類增加,以及人口逐漸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逐年升高。

在疾病早期,下肢缺血不重,安靜狀態下血液供給基本能滿足需要,病人可能沒有什麼感覺。當運動時,下肢需要的血流量增加,患者由於下肢動脈的狹窄閉塞使血流通過緩慢,不能滿足身體需要,肌肉進行無氧代謝,酸性代謝產物增加導致下肢酸脹、疼痛,休息一段時間,症狀緩解,再次運動出現類似症狀。這時,間歇性跛行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典型症狀。

臨床特徵

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上,男女均可發病。雙下肢可同時發病,亦可單發,上肢也可出現發涼、麻木、疼痛感。下肢隨著缺血的加重,安靜狀態也可出現疼痛,疼痛持續而劇烈,在夜晚和氣溫下降時更為嚴重,很多病人夜不能寐、寢食難安,並可誘發心梗、腦梗、腦出血等意外發生。壞痛範圍大、發展快可波及全足、小腿,常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血栓。四肢和淺動脈多弦硬、扭曲;眼底可見視網膜動脈硬化;進一步發展會造成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西藥治療是控制病情發展,減輕痛苦、對症治療,患者應嚴禁吸菸,避免受潮受涼和外傷,患肢不能熱敷。

中醫認為,動脈硬化閉塞症主要是脾腎陽氣不足、不能溫養四肢、感受寒溼之邪導致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則痛所致。中醫根據病期不同辨證施治。

中醫內治

1 寒溼阻絡:

出現患肢患趾喜暖怕冷、麻木、酸脹疼痛,走路多時疼痛加劇,稍歇痛減,皮膚蒼白、觸之發涼者宜陽和湯治療。

陽和湯

溫陽通脈,袪寒化溼。

熟地黃30克,肉桂3克,麻黃2克,鹿角膠9克,黃芪30克,姜炭2克,紅花6克,白芥子6克,雞血藤30克,地龍15克,木瓜18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2次,兩煎藥混合後分早晚溫服。

2 血脈瘀阻:

患趾酸脹疼痛加重,夜難入眠,步履艱難,患趾皮色暗紅或紫暗,皮膚髮涼者用桃紅四物湯治療。

桃紅四物湯

活血化瘀,補血祛瘀。

熟地黃15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當歸12克,桃仁6克,紅花5克,水煎服,水煎兩次混合分早晚溫服。

3 溼毒熱盛:

患肢疼痛加劇,日輕夜重,局部腫脹,皮膚紫暗,浸淫蔓延,潰破腐爛,肉色不鮮宜四妙勇安湯治療。

四妙勇安湯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金銀花30克,玄參30克,當歸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2克,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黃連6克,石斛12克,生地黃1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兩次。

4 熱毒傷陰:

出現皮膚乾燥,毫毛脫落,趾甲增厚變形,乾性壞疽者用顧步湯治療。

顧步湯

補氣活血,祛瘀通絡。

丹參10克,紅花6克,桂枝6克,川芎6克,乳香5克,沒藥5克,烏蛇肉10克,黃柏10克,蒲公英30克,玄參15克,甘草6克,水煎兩次混合,分早晚溫服。

5 氣血兩虛:

病程日久,氣血兩虛,出現壞死組織脫落後,瘡口久不癒合,肉芽暗紅或淡而不鮮者可用八珍湯治療。

八珍湯

補氣養血,調和營衛。

當歸12克,川芎10 克,白芍10 克,熟地黃15克,黨參15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生薑5片,大棗6枚。水煎兩次混合後,分早晚溫服。


黨參

中醫外治

動脈硬化閉塞症未出現破潰時,採用中藥燻洗浴足等治療,可以緩解局部疼痛、不適等症狀。當動脈硬化閉塞症病情加重時,出現肢體局部壞疽、破潰等症狀時,應用中醫特色外治的祛腐清創,可最大限度保留肢體、控制破潰發展。配合促進生肌長肉的中藥,促使破潰創口儘快癒合。

中醫藥在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症中配合西藥和手術,可以明顯減少血栓、出血,減少抗凝劑、抗生素的使用,延緩再閉塞病變的發生。幹細胞移植配合中醫藥干預,是治療動脈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中醫藥的提前應用,可促進幹細胞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更好地促進側支循環建立,促進創口癒合,保全肢體,避免截肢,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有基礎病的患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栓塞等病人要加強治療,對促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早日痊癒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黃永信

本文編輯:朝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