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兩招:中醫用鹽和豬油治病!!!

隨手兩招:中醫用鹽和豬油治病!!!

劉紅梅



中醫寶典


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中醫實用技術叢書(全10卷 高清版)免費下載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 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視頻 【免費獲取】

第一招:鹽治病

中國古代關於食用鹽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夏代、周代,人們已經把鹹味作為“五味”之一,並用於醫治疾病。在古代,自然而生的鹽被稱為“滷”,而經過人力加工過的鹽,才稱之為“鹽”,按產地主要分為海鹽、井鹽、池鹽、土鹽以及岩鹽,海鹽的加工當是食用鹽製作的最早發現,古籍中記載炎帝時的諸侯宿沙氏首創用海水煮制海鹽,可視為中國海鹽業的開端。

鹽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史記》中就有記載稱“炎黃血戰,實為食鹽而起”。舜時期,解池是最早的“自然成鹽”的大鹽池,遇到南風吹來,沿岸的鹽水迅速蒸發,凝結成鹽顆粒,朝取暮生,暮取朝復,取之不竭,於是舜創作了南風之歌“南風之薰兮,可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阜吾民之財兮”。 

鹽不僅是生活必需品,中醫還深入地研究了它的性味歸經和藥用價值。除了餐桌上,還在病床前幫助患者,而且很多都能很快獲得療效。

1.止脘腹脹痛:食鹽治療胃脘脹痛,是取其有催吐的功效,在古代,常用鹽湯催吐治療內有痰涎積聚的疾病,而且是用於初發急迫的情況,如《肘後備急方》中就有“鹽半斤,熬水乾,著口中,飲熱湯二升,得吐愈”治療痰涎壅盛導致的中風腹痛。

2.清熱、涼血:食鹽性寒涼,可以治療熱證,味鹹,鹹走血,古代用食鹽治療風熱牙痛、齒齦出血,咽喉腫痛的小驗方很多,如《千金方》中治齒齦宣露“每旦噙鹽,熱水含百遍,五日後齒即牢”,當感覺咽喉乾燥微痛,或牙齦出血腫痛時,一種簡便的方法就是用鹽湯晨起漱口,簡單方便,又可緩解病痛。

3.潤腸通便、利小便:鹹能軟堅、潤下,用鹽湯內服或者鹽汁灌肛內,都可以起到不錯的療效,如中醫經典《金匱要略》中就有用戎鹽治療小便不利的記載。

4.提神醒酒:食鹽具有提神之效,當醉酒、嘔吐不止、頭昏腦脹之時,可立即飲用少量淡鹽水,即可緩解症狀,這在《肘後備急方》中就有記載“治飲酒不醉,凡飲酒,先食鹽一匕,則後飲必倍。”

5.治療眼疾:食鹽外洗眼目,可明目、去翳。《直指方》中記載“目中浮翳遮睛,白鹽生研少許,頻點屢效,小兒亦宜”,生活中如果患上沙眼,可用淡鹽水外洗,若眼部紅腫,可以用藥棉漬鹽湯外敷。

6.脫肛、肛痛:南北朝名醫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記載食鹽治“下部蝕瘡”,《經驗方》中以白礬、青鹽為末治療痔瘡漏瘡。不僅下部,其他部位的瘡瘍亦可以鹽湯外洗軟堅散結,古代常用食鹽熨肛部或鹽湯外洗來治療痔瘡、脫肛等疾病,現在若見脫肛,可以用食鹽與石榴皮同煮,涼而不燙時洗肛門,簡單方便又有效。

7.蚊蟲叮咬:蜂、蚊叮咬等蟲疾,古代以“嚼鹽塗之”,可見食鹽可解蜂、蚊之毒。

8.炮製中藥:中醫認為,鹹入腎,以鹽炮製中藥,能增強藥物的功效,取其“引藥氣入本髒”之意,如鹽黃柏、鹽知母,引藥入腎以滋陰,鹽補骨脂、鹽巴戟天、鹽杜仲等引藥入腎強筋骨,其他如鹽澤瀉、鹽車前子、鹽砂仁等等,用鹽炮製,可作為引經之藥。

第二招:豬油治病

對於豬油,可能中老年朋友並不陌生,小的時候,家家條件艱苦,沒有錢買肉,肚子裡沒有油水,就會買一些便宜的豬肥肉來煉豬油。下麵條、炒菜的時候加一勺豬油,真的是特別的香。
現代人們家家條件都好了,豬油也就很少吃了,肥肉有時就直接扔了,這是極大的浪費。其實豬油不僅僅是一種動物油,它在中醫的眼中還是一味良藥,很多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毛病都可以用豬油來治療。

一勺豬油等於十副藥
豬油是一種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老百姓通常會煉豬油來炒菜做飯。中醫認為:豬油中含動物油脂,可浸酒,可以外敷,可以炒菜。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來說,可以滋陰補虛,同時豬油潤滑的形狀,使它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一些長期便秘的人群,正確食用豬油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便秘的功效。
保護眼睛
因為豬油中含有胡蘿蔔素具有保護人眼睛視力的作用。適量的β-胡羅卜能促進視紫質達到正常含量,從而避免了缺少維生素A所致的暗視野適應遲鈍,也避免暗視野之後出現強光對眼睛所造成的損害。此外,還可以預防夜盲症、乾眼症、角膜潰瘍症以及角膜軟化症。
滋養五臟
豬油可以滋養五臟,尤其針對脾胃和肺。豬油味甘,可以使脾臟變得強健,有助於食物在體內更容易被消化,所以豬油可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身材瘦弱的人群。
補虛
豬油可以滋養五臟,尤其對脾胃和肺。豬油味甘,可使脾胃強健,有助消化,開胃。所以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身體瘦弱的朋友可用豬油來增肥。
潤腸通便
豬油滑膩,又入大腸經,豬油正好可以“潤滑”腸道,使人排便通暢。所以具有潤腸通便的功能。
補肺止咳
如果肺部發熱,乾咳不止,不但需要清熱,還要補脾。故中醫有“肺虛者補脾”之說。
解毒潤燥
豬油不但能治療婦科炎症,還有解“諸肝毒”。此外豬油使人皮膚光滑細膩,有彈性,治療脫髮。中醫認為,肺主皮毛,即人體皮膚、毛髮的生長靠肺滋養。豬油能補益肺陰,這就間接促進了皮膚和毛髮。因此豬油固有“悅皮膚,作手膏,不皸裂”(出自《本草經集註》)、“生髮悅面”(出自《名醫別錄》)之說。
豬油治病方
1、肝勞虛寒,關格勞澀,閉塞不通,毛悴色大:豬油、薑汁各150mL,先將薑汁煮成15mL,服時加豬油60mL,分次服下。

2、大、小便不通:取豬油如雞蛋大,切碎,以酒50mL煮沸,再放進豬油煎一二沸,分兩回服下。
3、虛火咳嗽(久咳不愈,聲啞失音):豬板油60g,溶化去渣,加蜂蜜60g至沸,盛於瓷器中,每天熱水沖服1匙。
4、脫肛:豬油60g、蒲黃30g,煉油去渣,加入蒲黃末,用時塗於肛/門。
5、支氣管炎,哮喘:a、豬板油、冰糖各500g,蜂蜜1000g,杏仁120g研成細末,和諸味一起混合成膏,每天兩回,每回1茶匙服之;b、黃花龍牙30g、豬板油60g,水煎,每天兩回服。
6、肺熱暴啞:豬油500g煉過,加白蜜500g,再煉少頃,冷後隨時挑食1匙。
7、便秘:豬油、冬葵子各適量的,研細為末,作丸,每丸9g,每回1丸,每天兩至三回。
8、治風溼痺痛:雪豬油配白酒服。
9、胃疼(泛酸水,飢飽皆痛):豬板油60g、冰糖30g,每晨一回燉熟吃。
10、治腳生癢瘡:明雄黃、冰片,共研細末,和勻,雪豬油調搽。(《四川中藥志》)

注意:豬油油脂含量非常高,一些比較肥胖的人群,或者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朋友不要食用。同時大便滑瀉患者也要慎食,會加重病情。
豬油怎麼煉?
豬油自己在家就能煉,但是並不是把肥肉扔鍋裡這麼簡單,想要煉出好油是有訣竅的。
做法:
1、豬板油洗淨,切成兩三釐米見方的小塊;
2、放入炒鍋中,加入小半碗水,大火熬開;
3、轉小火慢慢熬即可,熬了30分鐘左右(加水是為了防止肉塊突然受熱而變焦。這樣熬出的豬油冷卻後更白更香。水開後一定要轉最小火慢慢熬,會看到水逐漸消失,而油慢慢變多)
4、熬了1小時左右,肉丁縮成很小塊,微黃即可,不可熬過了。全程都是小火,避免火太大了油渣變焦而破壞了油的味道和成份,整個過程不用蓋蓋,只在開始油少時稍微攪拌幾次,避免受熱不均勻;
5、撈出油渣,油徹底冷卻後倒入容器中密封冷藏保存(注意不要把鍋底的碎渣倒入),若一時吃不完,也可以分盒冷凍。

提醒:熬製的熟豬油一般只能保存兩三個月,若儲存在有光照、高溫、潮溼、不通風的環境中一段時間或在微量金屬的作用下,其中的遊離不飽和脂肪會被氧化,產生難聞的“哈喇味”,這樣的豬油就已經變質。不僅原有的營養成份喪失,吃後還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

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中醫寶典App】免費下載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七方”、“十劑”、“八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