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熱,只要有這四種情況,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

小兒發熱,只要有這四種情況,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

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中醫實用技術叢書(全10卷 高清版)免費下載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 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視頻 【免費獲取】

I導讀:“①凡患兒平素或病時,在睡覺中眼不全閉者,②印堂處青筋明顯者,③臀腿肌肉不實者,④大便量多結構粗松者,凡具備這四者中任何二點者,皆為應當使用補中益氣湯之體質和證型。

補中益氣湯治療小兒感冒發熱

作者/郭貞卿

前輩醫家對補中益氣湯能治療外感發熱的情況多有論述,如《醫方集解》雲:李士材謂本方虛人感冒,不任發散者,此方可以代之。朱丹溪治傷寒多用補中益氣湯。《景嶽全書》指出:“東垣由此以治勞倦內傷發熱等症,雖曰助陽也,非發汗也,然實有不散而散之意,故於勞倦感寒或陽虛痎瘧及脾氣下陷等症,則最所宜也。若全無表邪寒熱,而但有中氣虧甚者,則升、柴之類,大非所宜。”

王孟英在《溫熱經緯》中指責東垣立此方命名本錯,僅知其補脾胃益氣,而忘卻其為中虛兼外感之方。就連東垣本人在使用此方的加減法中,也曾說到:“以手捫之而肌表熱者,表證也,只服補中益氣湯一二服,得微汗則已,非正發汗,乃陰陽氣和自然汗出也。”

趙養葵在《醫貫》中也曾經指出:“世人一見發熱,使以為外感風寒暑溼之邪,非發散邪從何出,又不能灼見風寒暑溼對證施治,乃通用解表之劑,雜然並進,因致斃者多矣。東垣深感其害,創立此方,以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傷者多,外感者間或有之,縱有外邪,亦是乘虛而入,但補其中,益其氣,而邪自退。不必攻邪,攻則虛者愈虛,而危亡隨其後矣。而內傷不甚者,即於本方中,酌加對證之藥,而外邪自退,所謂仁義之師,無敵於天下也。”

再對照東垣原方與趙氏對此方之加減法而看,使我得到很多啟發,小兒首當重視脾胃,我將此方用於小兒外感發燒,取得較好的療效,使用情況如下。

使用指徵:

①凡患兒平素或病時,在睡覺中眼不全閉者,②印堂處青筋明顯者,③臀腿肌肉不實者,④大便量多結構粗松者,凡具備這四者中任何二點者,皆為應當使用補中益氣湯之體質和證型。

至於一般常謂之面白、納呆、氣短、唇白舌淡等氣虛表現,反而退居於附屬的參考地位。

凡此類患兒外感發熱,皆為脾虛外感,均當用補中益氣湯為主加減論治。

1.發熱38°C以上者,加大青葉、蚤休、黃芩、薄荷、石膏、葛根;

2.發熱較輕、咳嗽者,加杏仁、百部、前胡、枳實、桔梗;

3.高熱咳嗽、氣喘痰鳴者,加地龍、蒼耳子、麻黃、杏仁、黃芩、石膏;

4.扁桃體紅腫、發熱、口渴者,加板藍根、大青葉、淡竹葉、牡丹皮、赤芍、銀花;

5.高熱挾食,可在第一條的基礎上,再加焦三仙;

6.發熱較甚,汗出又退,退後又復熱,舌苔膩者,可與柴陷湯(即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合方化裁);

7.發熱又見口舌糜爛者,加導赤散;

8.夏日受暑發熱無汗,合香薷飲;

9.在夏日發熱汗出,脈弱面垢,倦怠口渴者,可加減為東垣清暑益氣湯;

10.發熱,舌苔白膩且厚,尿黃,引飲,加檳榔、厚朴、草果、黃芩;

11.低熱,口渴不飲,苔膩舌尖紅,加茵陳、滑石、黃芩、車前草。

以上僅舉大概。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具備補中益氣湯的上述使用指徵者,用此方加減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而恢復較快,效果鞏固。不少患兒,過去常常感冒發熱,每次治療總是纏綿難愈,經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以後,感冒發熱的次數比過去有明顯的減少。

但是,凡不符合上述使用指徵者,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就難獲此效;甚至反有害者,不可不注意及此。

本文摘自《郭貞卿醫論醫話集》,學苑出版社出版。郭貞卿 編著。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中醫寶典App】免費下載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七方”、“十劑”、“八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