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要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球健康城市典範。”在《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中,上海市發出了健康宣言。從1960年上海市南翔鎮被評為全國首批國家衛生鎮,到2003年上海市在全國率先開展健康城市建設,在愛國衛生運動的歷程中,上海市的每一步都鏗然有聲。如今,健康上海行動的20項指標提前達到“健康中國2030”目標要求。
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型,上海這座國際都市如何運用社會綜合治理的“大處方”書寫好愛國衛生運動的新答卷?近日,記者在這裡進行了實地探訪。
陳爺爺的第二份事業
“我要檢討自己。”拿到驗血化驗單後,75歲的丁爺爺有些失落,“我近期的總膽固醇、血糖值都有升高,超過了正常範圍,說明自我管理不到位。”在丁爺爺主動說出自己的問題後,上海市靜安區重華社區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成員、社區醫生展開了熱烈討論。
自2017年加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糖尿病研究所牽頭的糖尿病管理同伴支持項目後,該小組的活動更加豐富了。組內糖尿病患者每年參加1~2次體檢,在拿到化驗單後召開一次針對化驗結果的對策交流會。“做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觀念在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的一次次學習和活動中不斷強化,也逐漸內化為居民的健康實踐。
“2007年8月8日,社區的第一個高血壓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成立。”重華社區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組長陳爺爺回憶說,當年6月,上海市啟動高血壓健康自我管理小組項目,經過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集體培訓,剛剛退休的他回到社區開啟了人生的第二份事業。如今,80歲的他依然精神矍鑠,頭上只泛著點點銀絲。
沿著“中華第一商業街”南京西路進入一條弄堂,重華社區在這裡顯得格外靜謐,“鞏固國家衛生城區,推進靜安健康行動”的標語映入眼簾。這個社區老齡化特徵明顯,社區居委會主任周乾震介紹:“目前,社區常住居民有7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多名。”社區共有3個健康自我管理小組,50多名60歲以上老人參與其中。隨著社區老齡化趨勢加劇,小組將關注範圍從高血壓、糖尿病擴展到所有老年慢性疾病。
被記者問起有什麼生活習慣時,陳爺爺打開了話匣子。“生活細節決定身體健康。起床要先伸懶腰、蹬蹬腿,再打開音樂……刷牙一定要刷夠3分鐘。”陳爺爺說著,哼起了小組創作的科學刷牙歌。
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每週組織一次活動,大家唱歌、做操、講課、做手抄報、舉辦健康知識競答,人人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健康素養水平在不斷豐富的活動內容中得到提升。“我媽90多歲了,我擔心她腿腳不方便,不讓她來,她還跟我生氣。”居民李阿姨嘴上說著不樂意,可每次還是放下手頭的事,送母親參加小組活動。
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已經成為上海市愛國衛生戰線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為打造健康村居注入了活力。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市每個社區都建立了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共計4萬餘個,90.3萬人參與健康自我管理活動。
以健康村居為代表的健康細胞構成了健康城市的微觀基礎。近年來,上海市的健康細胞類型不斷豐富,為社會綜合治理的“大處方”加入了更多良藥。上述負責人表示,上海市在2016年就培育了一批健康學校、健康企業、健康村居的示範典型,如今建設健康家庭、健康機關、健康促進醫院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通過建設健康場所,能把職業人群、學生、居民等各種群體動員起來,將健康政策、健康服務融入其中。”在上述負責人看來,健康場所建設需要多部門參與,愛衛機構的主要職責是發動和連接,建立技術標準,開展技術指導。今年,上海市發佈相關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責任。此外,在國家相關規範的基礎上,上海市針對各類健康場所都制定了更為詳細和易於落地的建設標準。
醫生站上新的舞臺
“某度某度絕症起步。上網2小時,生命只剩3個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住院醫師李方圓在臺上侃侃而談,觀眾不時放聲大笑。1月20日,由上海市多部門打造的《健康脫口秀·第二季》決賽播出。“大家都說這是參賽選手平均學歷最高的脫口秀節目。”上述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笑著說。
截至目前,《健康脫口秀》兩季節目收看人次超過22億。火爆的數據背後,是上海市推進健康科普過程中探索出的新路徑。2021年,該節目播出第一季,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醫學科普新星站在聚光燈下,以吐槽和段子的形式,以更接地氣的科普視角,在歡笑中帶百姓走出健康誤區。
“沒講過脫口秀的醫生,科普生涯是不完整的。”作為《健康脫口秀》節目的評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頻出金句。葛均波深耕健康科普領域多年,他認為,醫生的職業舞臺不應限於診室、病房和手術檯,傳遞健康信息也是每一個醫生的職責所在。做好健康科普,既是醫者責任,也是時代命題。
把複雜、深奧、專業的醫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科普內容,讓老百姓聽得懂、學得會、記得住,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上海市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作答。
“必須要讓百姓看得進去。”上述負責人認為,要想在浩瀚的科普海洋裡脫穎而出,健康科普的形式創新很重要。上海市不斷開動腦筋,讀懂百姓愛好,於是有了《人間世》《急診室故事》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象級作品。
在將健康科普推向品牌化的同時,上海市也意識到健康科普頂層設計不可缺位。今年,上海市9個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健全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佈和傳播機制增加健康科普優質資源供給的實施意見》明確,建立健康科普知識發佈傳播的協調聯動、發佈管理、監測通報、激勵引導四大機制。
為了優化健康科普高質量供給,上海市敢為人先。上述負責人介紹,上海市率先將健康科普納入醫療、藥學、護理、技術等衛生專業人員高級職稱評價;率先推出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專項,培養健康科普引領人才和青年英才;在全國推出首個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健康科普影響力指數排行榜。
一系列舉措讓上海市衛生健康系統從上到下掀起了一陣陣科普熱潮。“從目前來看,上海市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重視健康科普的濃厚社會氛圍已經形成,但距離精準化的健康科普還存在一定差距。”上述負責人說,相關部門開始自我加碼,要讓健康科普促進百姓形成健康行為。接下來,要加強對健康科普的監測評估,瞭解健康科普的真實效果,有方向地優化科普供給。
創新機制回答時代命題
愛國衛生運動已走過71載。走在前列的上海市,正處於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型的愛國衛生運動新階段,“大衛生、大健康”的理念不斷增強,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變得密不可分。
那麼,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到底是何關係?上海市很早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2005年,上海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有了另一重身份——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在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健康教育等工作時,我們利用健康促進委員會的名義;開展環境整治、病媒生物防制等傳統愛國衛生工作,則使用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身份。”上述負責人說,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的一套工作班子管兩條線的工作,讓愛國衛生與新時代健康管理擦出了新的火花。
到了2016年,上海市將健康教育所與計劃生育宣教中心合併,形成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180多個編制使得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的人才池得到有力補充,也有了更加專業的技術賦能。
隨著一步步探索,上海市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健康促進是與國際化、現代化接軌的愛國衛生,愛國衛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健康促進。”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健全市、區兩級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技術指導機構,公立醫院建立健康促進委員會。截至目前,全市16個區全部成立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中心,包括34家市級醫院在內的400多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成立健康促進委員會。
這也讓上海市松江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工作人員鬆了一口氣。“以往區裡愛衛辦只有3個人,要負責病媒生物防制、控煙、衛生創建、健康促進、血防等多條線工作,工作壓力很大。如今,在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技術指導機構的幫助下,各項工作可以進一步理順,做得更加細緻。”松江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當下,上海市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上海市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出臺,以法治思維加快構建醫療衛生機構健康促進工作體系,形成臨床醫療、公共衛生之外的“第三大供給系統”。
記者手記
做愛國衛生運動的實幹派
打造健康城市、縱深推進愛國衛生運動需要腳踏實地的實幹派,上海展示出實幹精神。無論是出臺全國首個省級中長期的健康行動方案——《健康上海行動(2019—2030年)》,還是打造健康脫口秀等健康科普節目,上海市的“指揮棒”從未缺席。眾多文件的發佈,顯示出上海乾事創業的姿態和決心。
愛國衛生運動是衛生健康領域獨有的群眾性工作機制,需要多部門密切配合,涉及分工、落實、評估等事宜。各個過程需要捋順,各處細節需要明確,各項工作都要落在實處,不能停留在喊口號上。上海的探索實踐,真正讓愛國衛生運動深度融入了群眾日常生活。
這種實幹還體現在不斷自我創新,發揮基層首創精神之上。10多年前,上海市就開始探索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就是最好的證明。80歲的陳爺爺依然為健康事業忙碌著,成為身邊人的“健康顧問”,並且帶領小組將這份事業越做越活,創新了“家訪”的健康管理模式,遠遠超出規定動作要求,讓健康觀念深入人心,也詮釋著社會健康綜合治理的深刻內涵。
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將健康融入萬策,需要這種實幹和創新精神。
文:健康報記者 吳倩
編輯:於夢非
審核:徐秉楠 王樂民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9SM4NIL5】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