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士尼最近是不是被下降頭了?
“髒辮黑人魚”的風波還沒過去,下一部真人電影《星際寶貝》又緊跟著翻車。
此前公佈女主Lilo的扮演者時,全網幾乎是一致好評——
這不妥妥從動畫片裡走出來的小可愛嘛!
但姐姐Nani的扮演者可沒這麼幸運,官宣當天,就被罵上推特熱搜。
故事中,Lilo和Nani是一對夏威夷土著姐妹,屬於棕色人種。
但迪士尼卻選擇讓白人演員Sydney Agudong出演,不僅得罪了有色人種群體,還順手毀了我們的童年……
2021年他們曾放出一條頗具爭議的聖誕短片《繼父》,
說的是一個黑人來到一個華人家庭給兩個華人孩子當繼父,四口之家幸福過新年的故事。
儘管廣告極力渲染非常融洽的人類大家庭氛圍,但美國的非裔和華裔群體都非常生氣。
其一,華裔群體認為華人女子和華人孩子的膚色,有刻意醜化的嫌疑,
其二,在敘事方式上,華裔群體覺得,迪士尼在強調非裔男子才能給華人家庭帶來快樂。
其三,黑人男子的樣貌酷似被白人警察跪殺的弗洛伊德,非裔群體認為迪士尼有討好的意味,但這種方式讓他們特別不爽。
美國的其他輿論也對這個短片頗有不滿,網友們更是把迪士尼宣傳短片的那條油管視頻罵到關閉評論。
FreedomNeverFree:白左真是為了種族和諧操碎了心,奈何現實情況是75%的黑人孩子沒有爹……
Ok-Wedding-4913:長的還神似弗洛伊德。我建議國內廠商翻拍一個相似劇情的短篇,東亞裔換黑人家庭,繼父改白人。
但迪士尼也許覺得“黑紅也是紅”吧,接下來類似騷操作不僅沒有停止,還越來越多。
比如讓白人有個黑人娘,黑人有個白人爹(髒辮美人魚的爸爸是白人)之類的…以及“喪心病狂”地大量改寫人種。
像2年前音樂劇《美女與野獸》首演,大家就被貝兒公主狠狠震驚了一把。
女演員Jade是個大碼、有同性戀傾向的黑人女性,和動畫片中的貝兒完全兩模兩樣。
原本來面試“茶壺太太”的她根本沒想到,自己此生還能演上迪士尼公主。
而導演認為,Jade除了長相,她身上的“兇猛、聰明、脆弱”氣質,和天籟嗓音都和貝兒完美契合,是最合適的人選。
這樣的貝兒,需要同樣“兇猛、聰明、脆弱”的野獸——
他認為自己“可以用假腿跳踢踏舞,還蠻像個燭臺的”……
這樣“顏值不夠,Buff來湊”的主角班子,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有些觀眾認為美不該以外貌定義,但更多人則是抗議這種為了政治正確,肆意粉碎童話夢的做法。
《匹諾曹》裡的“藍仙女”(The Blue Fairy)。
“美麗的小女孩從窗口探出頭,深藍色的頭髮和白皙的臉龐,讓她看起來像一尊蠟像。”
動畫片將藍色頭髮改成了金色,依舊不失仙女的靈動可愛,可以說是最經典的仙女形象之一。
結果到了真人電影,不僅仙女成了黑人,甚至還是光頭。
無獨有偶,在這個月放出的《小飛俠與溫蒂》真人版電影預告中,小叮噹仙子也成了黑人。
你要說迪士尼審美不行,但他們選出來的反派女二又都是公認的大美女。
前幾天《小美人魚》拍攝路透釋出,大家發現美人魚的情敵——
人類公主“凡妮莎”,居然是Jessica Alexander扮演的。
而在真人版《白雪公主》中,神奇女俠Gal Gadot成了黑雪公主Rachel Zegler的後媽……
不懂就問,魔鏡不長眼就算了,王后還需要嫉妒別人的美貌嗎?
除了強行把公主替換成有色人種之外,為了“政治正確”,迪士尼還在電影中加入了更多LGBTQ+的情節和角色。
第一個被認證的同性戀角色,是《美女與野獸》中男二加斯頓的男僕“來福”。
在原著中,來福出於對主人的崇拜和羨慕,對加斯頓百依百順,處處維護。
但在真人電影中,導演將這種情感解讀成了“不可言說的愛慕”。
初次試水還只是模糊地暗示,看大多數人沒有異議,迪士尼便逐漸大膽起來。
在《唐老鴨俱樂部》第三季中,就出現一對身份明確的同性戀家長。
他們是小峰鳥維奧萊特的養父,穿著帶有“我和爸爸一起”字樣的上衣。
而在去年上映的迪士尼新片《光年正傳》中,甚至出現了同性情侶親吻的畫面。
且迪士尼拒絕刪減的強硬態度,最終導致這部電影被14個國家禁播。
令人驚訝的是,一向高舉LGBTQ+大旗的歐美人,這次也開始抗議了。
“你是同性戀我尊重,但我不想在看完卡通片之後,和小孩討論性取向問題……”
“我尊重黑人群體,但迪士尼可以重新創造黑人公主的故事,而不是毀掉那些經典的公主形象。”
“人們說我是‘政治正確白雪公主’。確實是,但我們需要這樣。”
“這是一部85年前創作的動畫片,而我們的版本是個全新的故事,它想表達的不僅僅是‘終有一天,我的王子會到來’。”
迪士尼的初衷是打破固有印象,將大眾心中“靠男人拯救”的公主,改寫成將命運緊握在自己手中的新時代女性。
雖然影片是從純愛童話《睡美人》改編而來,但王子在其中幾乎沒有存在感。
它以詛咒公主的魔女馬琳菲森為主角,講述了她在遭遇背叛黑化之後,如何被公主的純真美好拯救,最終親手打破自己施下的沉睡魔咒。
秉持這個原則,迪士尼在選角時會更關注演員自身的氣質。
而觀眾更在意的與原著相符的美貌,反而不在他們優先考慮的範圍內。
白人可以演黑人,黑人也可以演白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在採訪中,《小美人魚》導演談到自己的選角理由,也是類似的想法:
“經過幾個月的尋找,很明顯Halle罕見地集齊了精神、心靈、年輕、單純和富有內涵這些特質,再加上優美的歌聲,這些都是扮演這一標誌性角色所必須的內在品質。”
他們在試圖扭轉長久以來的“白人敘事”,首先從角色適配度出發。
也欣然接受在衝破固有印象的同時,必須遭受的那些矛盾與謾罵。
雖然迪士尼在這條路上已經堅持了2年有餘,但爭議依舊只增不減。
有人逐漸接受了多元的美,認為該給他們一個機會,不能因為膚色和長相就一味抵制;
但也有人批評迪士尼這樣是“偷懶”,試圖用“人種替換”來逃避為少數群體創造他們自己的作品所要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