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不幸染病在京逝世,留下遺囑將一生資產捐給國家!妻子哭成淚人

周立波不幸染病在京逝世,留下遺囑將一生資產捐給國家!妻子哭成淚人

作者:貝菈
來源:貝菈(ID:beila365)

他雖是一介書生,但從抨擊鎮壓革命行為,到鼓勵罷工反抗,再到絕不認罪減刑……我們都可以看到他渾身不屈的傲骨。

說起周立波,很多人會想到名嘴主持人周立波。
然而,今天這篇文章所要介紹的,是我國著名鄉土作家周立波。
他以一支筆桿子,在國家危難時刻喚醒國人。
一生為國為民,直到染病死亡那刻,仍不忘將一生積蓄捐贈給國家。
他的一生,值得我們所有人讀一讀。

1908年,周立波出生於湖南益陽縣的一個小村莊。
母親務農,父親在一私塾任教。
雖然家境拮据,但是在教育上,父親十分重視。
經過父親引導啟蒙,周立波在6歲時,就表現出了對知識的強烈渴望。
8歲時,正式進入私塾就學。
16歲順利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
然而,在長沙求學期間突遇“馬日事變”,時局動盪,周立波不得不暫時離開,回到益陽。
因不滿曹明陣的做法,讓人民痛苦不堪,他公開大罵其罪行。
結果,遭他人告密後,引來殺身之禍。
好在,當地縣立高小的校長張尚斌先生出面擔保,才讓他逃過一劫。
後來,為了逃避曹明陣的加害,周立波前往上海。
這年,他20歲。為了在此立足,他考取了江灣勞動大學。
然而,在校學習期間,因多次參加革命活動,引起了校方不滿和惱怒。
最終,學校以“品行不良”為由,將他開除。

被開除後的周立波並不氣餒,此時的他已認識了不少同道中人。
現代文學翻譯家周揚就是其中之一。
1930年9月,兩人合作翻譯了蘇聯小說《狗衚衕》,以及一篇蘇聯盧卡契論小說的論文。
這些作品對現代文明的危機進行了深刻揭露與批判,賦予了文學救贖個人和國家的重任。
也是從這時起,周立波試圖以一支筆桿子喚醒國人,共同救國。
1932年,很多地方都爆發工人罷工。
周立波寫了不少罷工宣言,並張貼,結果被抓進監獄。
當時,偽高等法院以“煽動工潮”罪,判處他2年半的有期徒刑。
判決出來一個月後,因《淞滬停戰協議》的簽訂,當地依法對所有犯人實行赦免。
此時,只要認罪悔罪,就能減刑提早出獄。
然而,周立波拒絕所有自首坦白的勸告。
他依然痛斥欺壓工農的種種暴行。
最後,他被送到蘇州反省院繼續服刑。
1934年7月,坐了2年牢的周立波出獄,被遣送回益陽。
在老家休養2個月後,他偷偷潛回了上海,併成為了一名黨員,擔任編輯左聯秘密會刊的工作。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升級。
周立波參加郭沫若等人發起的“文藝界戰時服務團”,到街頭募捐。
隨後,他又接到任務,撤離上海,轉赴華北抗日前線做戰地記者。
他當時給周揚的信中寫道:
“我要拋棄紙筆,去做一名游擊隊員。我毫無顧忌,毫無畏懼,我要無掛無礙地參加抗日戰爭。”
從中可見他獻身於民族解放鬥爭的赤誠之心。
不過,他的這一宣言並未實現,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任務需要去完成。
這年10月,他與周恩來、朱德、彭德懷以及任弼時等人見面,瞭解了八路軍戰略戰術,以及平型關大捷的輝煌戰績。
那次見面後不久,彭德懷又在萬安單獨跟他見面,再一次為他介紹了抗戰時“敵我鬥爭”形勢。
周立波據此寫成《彭德懷將軍論抗戰形勢》一文,並在《新學識》雜誌上發表。
12月,他受任弼時派遣,陪美國武官到晉察冀邊區訪問。
50多天裡,他們多次衝破敵人封鎖線,進入廣闊戰場。
也是這時,他親眼見證了根據地軍民同日寇浴血奮戰的場景,蒐集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朱德後來跟他見面,鼓勵他把這些一線戰況寫出來:
揭露敵人殘酷與暴行,也傳遞正義與希望,讓世人看見一個真實的戰場。
隨後,他創作了報告文學《晉察翼邊區印象記》、散文集《戰地日記》。
這些都是我國最早反映八路軍英勇抗戰事蹟的文學作品。

1938年11月,周立波被調任到周恩來手下工作。
同月,日軍侵佔嶽州,逼近長沙。
隨後,周恩來派遣周立波前往湖南。
周立波受命前往後,與廖沫沙、歐陽山、草明等人一起編輯《抗戰日報》,為該區域民眾及時傳播了黨的聲音。
隔年年末,他又被調任到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
在這個時期,周立波革命文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他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方針,無論是中國文學,還是外國文學,都進行了精闢、生動分析。
包括但不限於《紅樓夢》《水滸傳》《阿Q正傳》,還有高爾基、法捷耶夫、歌德、普希金、托爾斯泰等人的作品。
每次他一開課,魯迅藝術學院不同系的學員都會跑來聽課,每每座無虛席。
在魯藝任教期間,周立波還跟何其芳、嚴文井等人組織文學社團——草葉社。
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專門邀約周立波等人在楊家嶺窯洞座談。
而這次座談會,對周立波文藝思想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他定下決心,真正去成為“工農兵的忠實代言人”。

為更好地深入工農兵群體,周立波決定暫時投筆從戎。
這一決定,獲得不少領導人支持。
1944年-1945年,他與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
為了把戰地情況傳播給群眾,時刻傳播毛澤東思想和聲音。
他利用休戰間隙,一個人起草、寫稿、編輯、刻印《解放》小報。
戰爭打到哪裡,他就把聲音傳到哪裡。
王恩茂後來回憶起他時,說:
“周立波是鋼鐵的文藝戰士。”
他所做的一切,不僅鼓舞了戰士的革命鬥志,也傳播了革命的火種。
抗日戰爭結束後,周立波被調令到省委宣傳部工作。
此後,他在夫人林嵐的協助下,創作了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山鄉鉅變》。
《暴風驟雨》榮獲斯大林文學獎;《山鄉鉅變》在2019年時入選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他的一生,都圍繞救國展開;他的文字,充滿對祖國鄉土的熱愛。
即使在特殊時期,受到殘酷迫害和批鬥,他都沒絲毫怯懦,對國對黨的信念一直堅定不移。
在一場場惡作劇式的批鬥會上,他都據理力爭,把黑爪牙們駁得啞口無言。
好在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他的身份得以平反。
不幸的是,十年浩劫中備受摧殘,他早已積勞成疾。
1978年,在發表了《湘江一夜》這本軍事鬥爭題材小說後,他重病不起。


儘管當時北京醫學專家齊聚,可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周立波的性命。
1979年9月25日凌晨,周立波的心臟停止跳動,告別了人間!
而令人淚眼婆娑的是,他在離世前立下遺囑。
這份遺囑中,他交代妻子林嵐,要把自己全部資產一一清點,然後捐贈給國家。
林嵐泣不成聲,哭成淚人。
但她始終以丈夫為自豪。
他真正做到了為祖國奉獻一生。
他以一支筆桿子,寫盡那個時代國家面臨的處境,告訴民眾可以如何參與救國。
他奔赴戰場,記錄所見所聞,謳歌戰士英雄事蹟,傳播革命的火種,讓民眾看得到希望。
他雖是一介書生,但從抨擊鎮壓革命行為,到鼓勵罷工反抗,再到絕不認罪減刑……我們都可以看到他渾身不屈的傲骨。
當代詩人臧克家說:“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
周立波軀體已離去多年,可他的靈魂至今仍留人間。
他的愛國精神、甘於奉獻的情操,以及文學作品都深入人心。
他影響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人,還有今天的我們。
最後,我想說:
您雖無法親眼見證這盛世,但如你所願,如今山河遠闊,國泰平安。
您的一生曲折而偉大,值得吾輩細讀和品味,更值得我們緬懷和學習。
此致,敬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