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中國約有6-7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口腔疾病患病率高達97.6%。口腔問題雖不會危及生命,但影響生活質量,嚴重時可引發各種疾病,絕不能掉以輕心。
最近的研究表明,口腔疾病如齲齒、牙周炎等與許多全身性疾病有著密切的聯繫,包括心臟病、糖尿病等等。那麼,口腔疾病是如何影響全身健康的呢?想要護牙健齒,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點擊下圖,進入口腔健康服務
預約口腔保健 呵護牙齒健康生活
齲齒和牙周病這兩大常見口腔疾病導致的牙齒疼痛、牙齦紅腫、牙齒鬆動等症狀,不僅會給大家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而且會造成牙齒喪失。牙齒喪失導致咀嚼功能和美觀發音受到影響,極大地影響身心健康!此外,大家還要高度重視這些牙齒疾病與許多全身疾病的密切關係。
圖源:陝西百姓健康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糖代謝障礙疾病。有研究證明,糖尿病與牙周病發病存在共同危險因素,且互為高危因素,牙周病可增加糖尿病發病風險2-3倍。糖尿病患者易患牙周疾病,並且患牙周炎後其症狀和程度較血糖正常者更重,常常伴發牙周腫脹、溢膿。
另一方面,重度的牙周炎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危險因素之一。伴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其血糖控制遠不如無牙周炎者,而進行徹底、有效的牙周治療不僅能控制牙周病進展,還可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胰島素的用量,增進糖尿病治療的效果。
牙周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甚至可能是獨立危險因素,二者密切相關。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引起或加重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冠心病等疾病,其中冠心病發病風險增加近4倍。也就是說,牙周病患者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既往科學研究發現,有過牙周病導致失牙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近一倍。
牙周病患者接受完善的牙周治療,控制炎症,能夠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
孕婦如果懷孕前牙周病控制不佳,妊娠期間牙齦炎症會進一步加重。妊娠期女性體內激素水平升高會導致牙齦血管擴張,加重原有的牙齦炎症。孕婦如果出現牙齦出血、紅腫加重,甚至牙齦增生,不僅影響進食、生活質量,還會造成精神心理上的壓力。此外,妊娠期未控制的牙周炎也會增加孕婦早產(孕期<37周)和低體重新生兒(<2500克)的風險。
此外,口腔疾病是導致低體重嬰兒出生的危險因素之一,牙周炎能增加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或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風險2-4倍。
因此,建議適齡女性備孕期進行牙周檢查,有異常及時治療。孕期注意口腔衛生,呵護牙周健康。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中樞神經退行性疾病,多見於老年人,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改變。近年來有研究表明,牙周病的一種主要致病菌,增加了患這種疾病的風險,而且還與這種疾病的更快發展有關。
每日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不少於3分鐘,晚上刷牙後不進食,建議睡前刷。飲茶或咖啡後可以漱口,不必刷牙。
刷頭不要太長,不然很難清潔到口腔的後半部分,寬度不超過四排刷毛,刷頭的頂部是橢圓形的,這樣的刷頭方便操作;
刷毛的材質應選擇軟而細的尼龍絲,刷毛頂端是磨光面,耐磨且容易乾燥,刷毛的軟硬度要適中,太硬會損傷牙體組織,太軟不容易清潔乾淨。
牙刷柄,要自己握起來比較舒服,有彈性並且防滑。
科學高效的“巴氏刷牙法”:
科學高效的“巴氏刷牙法”
圖源:陝西疾控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正確刷牙外,餐後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也很有必要。對於牙縫較大的部位,大家可遵醫囑使用大小合適的牙間隙刷(牙縫刷)。正確使用牙線、遵醫囑使用牙縫刷並不會增大牙縫,還有助於保持口腔衛生、預防牙周炎,避免牙周炎造成牙縫進一步增大。
圖源:央視新聞
也許你每天都認真刷牙,保質保量;也許你使用牙線特別勤快,方法正確;也許你自信擁有一口與眾不同的“好牙齒”——依然建議:
-
兒童青少年每三個月檢查一次牙;
-
成人每半年看一次牙。
這樣做可以讓口腔醫生用專業的手段幫助你發現隱蔽的齲壞,清潔平時處理不到的邊邊角角,及時消除齲齒和牙周病的隱患。
如果用心觀察,會發現口腔發出的警示信號,提醒你口腔已經出現問題:
-
牙齒上出現了“黑點”。
-
牙齒冷熱敏感、咬東西不舒服、牙齒疼痛。
-
刷牙時牙齦出血、牙齒舌側或者頸部有些刷不掉的牙結石。
-
口腔異味、牙齦有些紅腫等。
常見口腔問題
圖源:陝西疾控
發現以上症狀,務必及時就醫,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愛牙護齒無小事,健康生活一身輕。關注口腔健康,從今天開始,從現在做起!
信息來源:健康中國、陝西疾控、河南疾控
騰訊健康為您提供以下健康服務哦⬇️
喜歡就轉發給家人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