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曬出照片
表示自己又“陽”了
同時,一些地區出現
新增的XBB.1.16變異株病例
新冠疫情第二波真的要來了嗎?
恰逢五一假期,人員流動增加
會不會出現大規模感染呢?
針對這些問題,多位專家進行回應
陽性案例確實有增加
但數量很少
▼
4月26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疾控局傳防司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介紹,近期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各地疫情處於局部零星散發狀態,個別地區疫情有小幅上升的跡象。總體來看,全國短期內出現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較小。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佈的數據顯示,從2022年12月份-2023年1月份迎來一波感染高峰之後,陽性率一直維持在1%以下。近期,新冠陽性率有小幅升高,4月20日檢測陽性率為1.7%。
從下圖可以直觀地看出,目前國內新冠疫情狀況仍維持極低水平。
全國報告人群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變化趨勢
圖源: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官網
“大角星”報告57例
會形成新的傳播優勢嗎?
▼
XBB.1.16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重組毒株的一種,屬於XBB家族,民間取名“大角星”。它是目前全球正在流行的600多種變異株之一,也是137種XBB亞分支之一。
截至4月18日,全球至少有33個國家或地區報告了XBB.1.16變異株3647條(例),主要來自印度(63.4%)、美國(10.9%)和新加坡(6.9%)。3月以來印度報告的序列中XBB.1.16佔比增長迅速,目前已成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國目前流行的變異株中仍以XBB.1.5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佔比均上升。
由於亞洲部分國家流行XBB.1.16,我國近期輸入病例中XBB.1.16的佔比增加。截至4月22日,我國已經在本土病例中監測到57例XBB.1.16及其亞分支病例。世衛組織認為,目前證據顯示,XBB.1.16的全球流行風險低於XBB.1.5和其他正在流行的變異株。
什麼時候會出現二次感染?
▼
4月20日,張文宏在“感染免疫高峰論壇”上介紹,根據數據顯示,如果新冠病毒發生變異,6個月後會慢慢出現二次感染,一般規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變異有效突破了人體為對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會形成感染高峰。
張文宏表示,應對新冠二次感染,需關注脆弱人群,不斷地監測、預警,做好藥物儲備,對任何變異株的到來做出快速反應。建議脆弱人群在6個月以後(再次接種疫苗)。
點擊下圖,進入新冠疫苗專區
儘快完成疫苗接種
第一輪未感染的人會二次感染嗎?
▼
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臺灣、日本、新加坡、美國、英國)均出現了兩波新冠疫情。
張文宏在“感染免疫高峰論壇”上解釋,二次感染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過的人免疫力逐漸衰減,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據監測數據,目前我國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況都是後者。
張文宏提醒,國際和國內的數據均顯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感染來臨時感染的風險較高。而對於二次感染,大約60歲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種疫苗的人感染風險較高。
五一假期大規模的人員流動
會帶來疫情高峰嗎?
▼
天氣轉暖,周圍戴口罩的人數逐漸減少。假期在即,親友聚會與出行人數逐漸增多。這又是否會加速二次感染到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確實會增加感染風險,但主要還是針對此前沒有感染過或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群來說。這部分人群保護能力較差,“五一”出行期間感染風險較高,呼籲這類人群在“五一”出行時做好個人防護。
“五一”假期人員流動的增加最多造成疫情的小幅上升,國內目前不存在新冠大規模流行的土壤或條件。
點擊下圖,密切瞭解疫情動態和病毒變異情況
使用多種防疫工具,保障五一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