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一定留意這個:有老人因被叮咬去世!

“五一”出行一定留意這個:有老人因被叮咬去世!

“五一”假期,很多人已經在出行的旅途中。專家提醒,蜱蟲進入活躍期,外出遊玩時千萬要注意提防被蜱蟲叮咬。

一位患者耳朵被蜱蟲死死咬住。寧波晚報圖

老人被蜱蟲叮咬去世,四名親屬相繼感染!

4月19日,據都市快報報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急診科接收了一家四口患者。入院前,他們都出現持續高熱、腹瀉,白細胞和血小板驟降等相似症狀。其中,56歲的王女士(化名)意識模糊不清,情況最嚴重,最後確診為病毒性腦膜炎。

而傳播此病的元兇正是蜱蟲。經醫院檢測,四人的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均為陽性——這是一種以蜱蟲為主要傳播媒介的病毒感染。

經醫生了解,王女士的母親上山採茶後開始發燒、腹瀉,幾天後不見好轉,意識模糊,被送到當地醫院,但沒能搶救過來。醫生表示,老人很可能在上山採茶時被蜱蟲叮咬,出現症狀後未能及時就醫,又將病毒傳至家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介紹,浙大一院每年都會接診數十例感染病患。

曾經有一家人讓盛吉芳印象深刻。早在十幾年前,這家人的老人戶外回來後先出現發燒、血小板減少等症狀。因當時缺乏對該病的診斷經驗,輾轉當地多家醫院後未明確病因。很遺憾,老爺子沒多久就病逝了。

才辦完老人的喪事,家裡陸續十七口人相繼出現了類似症狀,其間又有一位老人病逝。一家人陷入恐慌,後輾轉來到浙大一院,才被明確為“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經對症治療,其他人預後情況良好。

小小蜱蟲為何有如此大的殺傷力?

盛吉芳主任解釋,新型布尼亞病毒在國內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蜱蟲叮咬,可以人-人傳播,接觸感染者(及屍體)血液、體液、嘔吐物後,被傳染幾率非常高。蜱蟲吸取人體血液的同時,還將會把它體內的毒液(新型布尼亞病毒)帶入到人體血液中,病毒隨著血液循環逐漸散發到全身,引起多臟器功能損害,威脅人的生命健康。

該病毒可引起全身感染,最常見的是發熱、血小板減低、白細胞減低,嚴重的會發生休克,繼而引起多臟器衰竭,或是引發腦炎或心肌炎導致死亡。

“病情的輕重和感染病毒的量、自身免疫力以及是否有基礎疾病等有關。輕型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經對症治療可以痊癒,但是重症型的致死率較高,約佔5%~33%,通常發生於老年人群。”盛吉芳表示。

遇到蜱蟲咬人,注意3點!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張穎穎2020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提醒,遇到蜱蟲咬人,注意3點!

1、不可硬拽、死捏

一旦發現身上有蜱蟲,千萬不可用硬拽、死捏、火燒等方式,因為蜱蟲的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膚後很難被拔除,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折斷蜱蟲的口器,刺激蜱蟲分泌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如果蜱蟲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鑽入過深,要及時就醫處理。

2、可用酒精或菸頭

發現有蜱蟲叮咬皮膚,可以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或用菸頭、香頭輕輕燙蜱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

把蜱蟲取出後,再用碘酒或者酒精進行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

3、戶外草地穿長袖長褲

應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可以穿長袖衣服;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附著;針織衣物表面應當儘量光滑,不要穿涼鞋。

特別提醒,被蜱蟲叮咬後,如果出現發熱、乏力、頭疼等身體不適,要儘快就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