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正是季節交替的時節,天氣漸漸轉暖,萬物復甦,一派生機盎然之象,然而有一部分人可能無法感受春之美好,那便是鼻炎患者,每到這個時節,他們多會陷入鼻炎發作的痛苦之中,氣溫的變化、柳絮、花粉等都可能讓鼻炎患者噴嚏頻作、鼻涕不斷。拯救鼻炎患者,老中醫有驗方——
【組成】
麻黃15g,附子9g(先煎),細辛9g,白芷15g,蒼耳子9g,辛夷9g,生地黃30g,赤芍30g,烏梅30g,蟬蛻15g,地龍15g。
【功能】
溫陽解表,祛風通竅。
【主治】
主治鼻鼽,證屬陽虛外感者。鼻鼽相當於西醫學的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症見:鼻塞流涕、咽癢聲嘶、噴嚏頻作、畏寒倦臥,遇寒及花粉、油漆、油煙等刺激者加重。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用法】
上藥加水500mL,煎取200mL;再加水400mL,煎取200mL。共取400mL,混勻,分2次早晚溫服。日服1劑,3天為1個療程。
【方解】
虛寒型鼻鼽多由於臟腑虛弱,正氣不足,腠理疏鬆,衛表不固,風邪寒邪或異氣侵襲所致。陽氣虧虛於內,氣虛衛表不固,這與麻黃附子細辛湯主治的太少兩感證相符合,並且鼻鼽患者遇冷時症狀明顯與太陽經密切相關。
太陽主開,統攝營衛,為六經之藩籬,主一身之大表,其功能固護於外,風寒在表,太陽經受寒,必導致肺氣失宣等症狀,肺位居上焦,為五臟之華蓋,肺失宣發,正邪交爭故出現鼻鼽症狀。
治療方法應以溫經解表、祛風通竅為主。在麻黃附子細辛湯基礎上化裁使用。
素體陽虛,惡寒劇甚,倦臥多眠,是外受風寒、邪正相爭所致;表證脈當浮,今脈象反沉微,兼見神疲欲寐,是知陽氣已虛。此陽氣外感,表裡俱寒之證。方中麻黃辛溫,發汗解表為君藥;附子辛熱,溫腎助陽,為臣藥。二藥配合,相輔相成,為助陽解表的常用組合。
細辛、辛夷、蒼耳子均歸肺經,芳香氣濃,性善走竄,通徹表裡,既能祛風散寒,助麻黃解表,細辛又可鼓動腎中真陽之氣,協助附子溫裡,共為佐藥。
生地黃、赤芍涼血活血,烏梅酸澀收斂,蟬蛻祛風止癢,地龍通絡並用引經之功。
方中麻黃散寒宣肺,附子溫腎助陽,細辛協兩藥辛通上下,合用則具宣上溫下、開啟鼻竅之功。
老發揮經方之長,結合地域、氣候特點,加減應用做到古方新用之妙,屢見奇效。
黃涕,加黃芩15g,黃連15g,知母15g,山梔子15g;鼻流清涕,加桂枝15g,乾薑10g,五味子30g;清涕不止,加益智仁15g,山藥15g。
陰虛內熱及風熱犯表之證不宜使用。
患者,女,32歲。2015年3月26日就診。陣發性噴嚏,鼻癢,流清鼻涕3年餘。平素鼻癢,陣發性噴嚏反覆發作,並伴有清水樣鼻涕,每日晨起及遇冷風,或氣候變化時症狀加重,鼻塞,通氣差。平素畏寒怕冷,舌質淡,苔薄白,脈弱。
檢查:鼻黏膜充血,雙下鼻甲腫脹。辨證屬肺氣虛寒型。給予何氏鼻炎方:麻黃15g,附子9g(先煎),細辛9g,白芷15g,蒼耳子9g,辛夷9g,生地黃30g,赤芍30g,烏梅30g,蟬蛻15g,地龍15g,紫草15g,墨旱蓮15g,甘草30g。7劑,日1劑。
1周後二診,症狀明顯減輕,繼服兩週後檢查,鼻黏膜色澤恢復正常,雙下鼻甲形態大小正常。
全國名老中醫何復東老先生在中藥與方劑應用方面頗有建樹,本書全面總結了何老臨床中使用對藥、角藥、方劑的豐富經驗,內容翔實,論述精當,可供臨床學習參考。
《何復東五十年臨證高效驗方》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是首部總結研究全國名老中醫何復東的臨證方劑的專著。全書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驗方錄,系統梳理分析何老多年來應用於臨證的三十六首驗方,記錄了其組成、功效、主治,分析了其方義,並附有臨證驗案;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對何老處方常用的對藥、角藥進行了總結;第四部分收錄了何復東名醫工作室採用方劑計量學方法研究何老方劑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