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司天、在泉

太陽司天、在泉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是學習中醫的必讀書之一。

本書選取最能體現《黃帝內經》理論體系的100個問題進行闡釋,每一個問題基本上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對該問題的闡釋,二是闡釋所依據的相關經典。內容上分為概念正名、陰陽之道、氣血陰陽、法於陰陽、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溼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百病生於氣10個部分。實為學習中醫、學習《黃帝內經》不可或缺的案頭書籍。

膀胱足太陽與腎足少陰相表裡,在五行六氣理論中,少陰之名被心手少陰心所用,故用腎足少陰腎的腑膀胱足太陽命名,簡稱太陽寒水。《素問•氣交變大論》:“歲水太過,寒氣流行,邪害心火。”水寒同氣,冬水太過,寒氣流行,水火以平為常,水勝則火病,所以說邪害心火。太陽值天,寒水淫勝就會出現寒氣非其時而至,水結冰之象。寒則凝,血得寒則凝滯於內,營氣流注不順,發為癰瘍。寒水淫勝乘於心火,出現厥逆心痛。寒在外,熱在內,令人嘔血、便血、衄血。水勝乘心,則患心痛,善悲,時常眩暈撲倒。如果火氣炎烈,水火交戰,則有暴雨冰雹。水不升,火不降,升降痞隔故胸腹滿,手熱,肘臂攣急,腋腫,心悸動,胸脅胃脘不舒,面赤,目黃,善噯氣,咽喉乾燥,面黑如炭,口渴欲飲水,病在於心。手少陰心的神門穴,其動應手,診不應手為心氣竭,死不治。治療原則:寒淫於內,水氣勝。辛能散寒,火能溫熱,故平以辛和熱。水寒勝害心火,土甘能制水亢,火苦能勝水,故佐以苦和甘。腎欲軟,水寒淫勝則堅結,以鹹軟之,潤之,以恢復其本性。




太陽在地,寒氣下臨淫勝,則天地之氣寒凝肅殺,人們多病心與小腸,少腹疼痛牽引睪丸、腰脊,向上衝心而痛,出血,咽喉痛,頷部腫。寒淫於內,水氣勝,土能平之,火能溫之,故治以甘熱。佐以苦和辛,以鹹軟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

 


特別提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