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年人來說,酒似乎是不可或缺的,上班應酬需要喝酒,朋友聚會需要喝酒,家庭團聚包括平時的娛樂休閒也需要有酒,似乎只有帶有酒的生活才可以色彩斑斕,而這也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酒文化。
自古以來,白酒就是中國老百姓款待親朋好友的必備佳品,有人說酒是糧食精,小酌怡情,也有人說,酒是穿腸毒藥,喝了傷身。那麼,喝酒到底對身體有啥影響?
一般來講,白酒是由糧食發酵而成,大部分都是水分,剩下的是乙醇以及少量的酸類物質、乙醛、脂質物質組合而成,富含的微量成分比較多,其中酯類成分主要提供香型和柔順的口感,而雜醇類、酸類和醛類物質,則會造成生澀辛辣苦的口感。
少量飲用一些酒,可以起到一定的壓力舒緩效果,改善夜間的睡眠質量,但如果長時間飲用酒精,或者一次性喝過多的酒,大腦在酒精的侵害影響下,會導致神經分泌出現變化。
導致大腦變得異常亢奮,同時多巴胺釋放增加,造成自身長時間出現緊張表現,不能有效控制心態,睡眠會不可避免出現下降的情況,並且影響深度睡眠狀態的保持。
對人的身體健康來講,睡眠是十分關鍵的一步,一個人長時間受到失眠多夢困擾,會導致自身的精力、體力恢復方面無法有效進行,次日起床後變得無精打采,降低生活中的各方面效率,看著毫無精氣神。
長期喝酒的話會肝臟帶來影響,因為喝酒時攝入的酒精在身體之後,大部分需要通過肝臟來進行代謝。
而大量的乙醛乙醚堆積在肝臟中,也使得肝臟在代謝過程中造成壓力負擔,同時也影響著肝臟的正常功能,長期以往誘發酒精肝,脂肪肝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如果患上肝病後,不加以控制,還會誘發肝癌的到來。
臨床上高發性的心腦血管疾病和腦部疾病的患病機制,是由於腦部系統接收的稀釋性有氧血液長期受阻,造成的器官衰弱或者器官老化引起的病理性疾病。
臨床上的心腦血管專家和心內科的醫生指出,心血管疾病成為老年人健康的殺手之一,酒精帶給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性威脅,主要來源於乙醇和乙醚,隨著新陳代謝激素水平的轉化功能和血液的運輸機制到達機體的組織器官,運輸大量的腎上腺激素和多種氧化水平來抑制血液的運輸,從而誘發的血壓升、心率加快等多種病理性疾病。
長期的大量飲酒會導致精神麻痺,那麼長時間的精神麻痺,將會導致人的狀態意識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身體內的酒精也是需要一個長期而緩慢的代謝過程,不僅會經過肝臟代謝,還會在大腦中的血液中轉一遭,日積月累將會影響到神經遞質。
當意識障礙受到威脅時,將會影響到神經系統的輸出,嚴重時還會出現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生。
長期飲酒有可能會誘發胰腺炎,多是因為酒精能夠刺激胃酸分泌,導致胃黏膜損傷及十二指腸呈酸性環境當中,有可能會使胰液分泌增多,破壞胰腺導管開口,導致胰腺水腫,使胰液聚積,引起胰腺炎症。
另外,長時間的喝酒還有可能會導致胰腺出現纖維化,形成慢性炎症持續存在,長期喝酒除了會誘發胰腺炎症外,還有可能會對肝臟、腎臟、心腦血管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