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販子成頂流網紅,這世道變了

人販子成頂流網紅,這世道變了

擔心被壞人拐走,可能是你我童年時都曾有過的心理陰影。

 

最近的一條新聞裡,被拐賣的主人公卻成了人人「羨慕」的對象。

 

甚至還有人要起了人販子的聯繫方式,想看看自己有沒有機會也被拐賣——

 

因為人販子將這個男孩,從一個千萬富翁家庭拐賣到了億萬富翁家庭。

這個男孩,就是最近在短視頻平臺刷屏了的「天生富二代」梅志強。

1997年,2歲多的梅志強在門口和姐姐玩,結果被人販子拐走。

25年後他找到親生父母,面臨的卻是在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間抉擇的「世紀難題」。

這種霸總小說般的情節,讓網友們炸了鍋:


「天生富貴命、逃都逃不掉;


人販子有眼光、玩的是高端局;

 

這孩子命最苦的時候就是被拐賣的那幾天……」

梅志強也成了繼萬柳書院「少爺」後,又一位登上熱搜的「被拐少爺」。

 

可當「少爺」成了受害者,一切開始變得奇怪了起來。

孩子被拐,父母一把辛酸淚

被拐走的時候,梅志強才2歲零4個月,還沒到記事的年紀。

 

他父親梅賢華的事業剛進入正軌,這年舉家從江西老家搬來雲南昆明。

 

這天,梅賢華在外地出差,梅志強的母親在家裡忙著顧生意,一邊看著梅志強的姐姐和他在門口玩。

 

可幾句話的功夫,母親發現門外只剩下了女兒一人,梅志強不見了。

 

屋外大雨滂沱,焦急的梅家人冒雨四處尋找孩子,依然毫無音訊。

 

沒人知道,這一找就是整整25年。

 

孩子丟了,梅志強的母親成了家裡最大的「壞人」,所有人話裡話外對她常常充滿埋怨。

 

她也饒不了自己,每天都像瘋了一樣四處找孩子。

 

看到孩子的衣物更是哭成淚人,看一次哭一次。

 

過去了近20天,她什麼東西都吃不下,只能依靠打吊針維持生命。

 

可尋人啟事印了無數,報紙上也刊發了找孩子的報道,但一切都像石沉大海、毫無音信。

梅志強的丟失,對這個家庭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

 

家不再像一個家,梅志強的母親更是崩潰絕望到頂點,嘗試輕生。

 

因為長期陷入自責與悲痛中,她患上了抑鬱症,時常分不清想象與現實,逐漸開始神志不清。

 

一切的希望,都寄託在了梅志強身上——

 

無論哪一年,只要到梅志強的生日,家人都會為他準備蛋糕。

 

哪怕他們連切開蛋糕的勇氣都沒有。

每逢過年過節,別人家歡聲笑語,梅家的氣氛沉默壓抑。

 

梅志強的母親總會為孩子準備一雙碗筷——

 

這套餐具像一個儀式,盛放著這家人全部的心酸、自責與苦痛。

 

節日的氛圍全無,一家人更是食不下咽。整個過程雖殘酷,但又是唯一緩解思念的方法。

 

恍恍惚惚間,25年過去。儘管痛苦,儘管無望,無數的努力換來的也全是徒勞。

 

但梅志強的家人沒有放棄過尋找,不怕奔波,更不怕花錢。

直到電話裡,那個令人盼了千千萬萬次的好消息傳來:

 

梅志強找到了!

 

那天掛掉電話後,梅志強的母親整整哭了兩個小時。

 

她能活下去了!25年了,她終於敢活下去了!

江西到福建,500餘公里,此時卻像是橫亙著一條銀河。

 

因為梅家夫婦太想見到孩子了,哪怕相隔百米也如千里。

 

終於熬到見面,一家人狠狠抱成了一團,任由淚水肆意落下。

 

在場所有人都看哭了,淚水一滴滴落下,像極了25年前的那場大雨。

家產億萬,被拐少爺不快樂

和親生父母見面後,千萬和億萬的抉擇即刻有了結果——

 

梅志強選擇了前者,也就是回到自己的親生父母身邊。

 

因為他之前的人生並不快樂,甚至從小學開始就隱約感覺出了自己並非親生。

或許這份記憶,源自養父母不是梅志強的第一任買家。

 

剛被拐走時,因為梅志強腸胃不好、總拉肚子,看起來瘦瘦弱弱的,直接被第一任買家「退了貨」。

 

因為同樣的理由,人販子幾乎找不到想要梅志強的買家。

 

直到養父母家的爺爺奶奶,覺得梅志強可憐,才收養了他。被嫌棄過,心裡自然有不安全感。

又或許這份記憶,源自養父母對待他和其他孩子的態度。

 

除了他,養父母還有三個孩子——兩個姐姐,一個弟弟。

 

別的孩子都是親生,梅志強或多或少像個外人,經常要被迫改變。

證據一,是尋人啟事裡,梅志強身上最鮮明的那個獨特標記不見了——

 

「左手戴手錶的地方有一寸許蘭黑色的胎記,形狀像一把劍,約有五分硬幣大小」。

 

取而代之的,是一道疤痕。

 

到底是否像網友所說,是養父母怕梅志強被找到故意洗掉了胎記,我們不知道。

 

可無論戴上多麼名貴的表,依然遮不住那條印記,那條和血脈相連的印記。

證據二,是梅志強因為養父母的觀念改變的人生軌跡。

 

因為養父母做生意,並不看重學業。

 

這種觀念也深深影響了梅志強,所以他念到高中就選擇了輟學、創業,並沒有繼續上大學。

 

原以為賺錢很容易的梅志強,在進入社會自己創業後,才體會到了那份心酸……

類似能說明梅志強在養父母家過得不開心的細節,還有很多很多。

 

雖然梅志強沒有明說,但很多人還是從他眼中看出了那份因為缺乏關愛,帶來的不自信。

 

最有力的證據,或許是梅志強自己做出的尋親選擇——

 

如果在養父母家過得好,就不會懷疑自己非親生,更不會選擇去尋找親生父母。

 

他自己去血庫存了DNA,比對後不到一個月就找到了親生父母,並且有結果後梅志強隔天就認了親。

或許,像他親生父親梅賢華所說「不管錢多少,我們的愛不一樣」。

 

梅志強的親生父母看到他的照片,第一反應就是擔心孩子為什麼瘦成這樣。

 

他一回家,母親就拉著他各種調理腸胃,希望他能吃得多一點、吃得壯一點……

 

梅志強也在看到父母后,迅速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親切感,並毅然選擇回到他們的身邊。

 

江西撫州老家的稻田、荷花池,這麼多年時常出現在梅志強的夢裡。

 

儘管他不知道那是哪裡,但他知道那裡一定是自己的家。

拜金媚富,換得滿紙荒唐言

梅志強和無數走失的孩子一樣,被偷走了一大段人生。
 
梅家夫婦漫長的尋子之旅也步步艱辛,梅志強的舅舅為了找他甚至差點丟了性命。
 
但這份苦痛,卻在鋪天蓋地的「被拐少爺」「天生富二代」標籤裡被埋沒了。
人們討論的重點,幾乎全部都是圍繞他從千萬到億萬的家境跨越——
連梅志強尋人啟事裡,那張90年代小孩很常見的寫真裝束,也被調侃成了「從小就是皇太子打扮」。
「有人販子的聯繫方式嗎;
這命究竟是好到了什麼程度,才能如此不可思議;
希望我也能是拐來的,這份好運能不能傳給我啊……」
又有多少人記得,這是一起拐賣案?
過去,我們已經看到過太多因為金錢美化富人的事件——
 
一條男生打籃球的視頻,因為加上了「萬柳書院」的定位,被扒出了出鏡的各種物品價值,迅速成為人們口中的「萬柳少爺」。
 
因為他有錢,就被理所當然美化成了「溫文爾雅、氣宇軒昂、彬彬有禮、文質彬彬、謙謙君子」等一萬種美好的樣子……
相關的視頻下面,更是有不少人說著想給少爺當狗、當保安、當兒子、當老奴……
沒想到,如今金錢不僅能美化富人,還能美化犯罪。
 
潛逃了29年的殺人犯,因為如今的身份是千萬富翁,就得到了網友所謂代替受害者家屬的原諒及開脫:
 
「有膽識,屬於犯了事被逼上梁山的好漢,賠錢取得諒解就行了……」
 
沒有人在乎,受害者家屬失去親人的痛苦。
王思聰上海打了人,也被美化成了「有錢任性」。
 
不僅有人排著隊想去捱打拿賠償,甚至還有人覺得只要賠得起,「老公」想打就打。
 
沒有人知道,受害者走在路上平白無故被揍的恐懼與痛苦。
到了現在,梅志強案裡的人販子,犯罪後不僅在整個事件中隱形,甚至還被當成了某種能幫人逆天改命的「伯樂」。
 
似乎人販子將孩子拐賣進有錢人家,就不再是犯罪,而是做好事。
 
沒有人知道,失去孩子的家庭要撐下去有多麼艱難。
 
打拐電影《親愛的》原型之一的孫海洋,找了兒子孫卓整整14年。
 
他見過太多家長在尋子途中出意外,甚至堅持不下去選擇跳樓自殺……
還有尋找了兒子24年、經歷被改編成了打拐電影《失孤》的郭剛堂。
 
他騎著摩托車,掛著尋人啟事一路向前。多年如一日遭受風吹雨淋,滄桑的面容令人心痛。
可當他找到孩子時,孩子卻選擇了留在買家身邊。
 
人販子偷走的不只是一個孩子,更是剝奪了一個家庭、一對父母幸福的權利。
 
「讓原本失去孩子的家庭,再次承受失去孩子的痛苦。」
殺人就是殺人,犯罪就是犯罪。
 
富人的命是命,窮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條件再好,都不能掩蓋買賣兒童的犯罪事實,更不能美化人販子拐賣兒童的犯罪行為。
梅志強從來都不該是什麼被拐少爺,這些年他受過的那份「寄人籬下」的苦,又有多少人關心?
美化富人,美化犯罪,我們的道德底線什麼時候低成了這樣?
如果最後只剩被拐家庭的人們還記得犯罪就是犯罪,真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End-
作者: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轉載請聯繫(ID:iiidaily)授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