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陽明臟獨至,是陽氣重併也。當瀉陽補陰,取之下俞。”——《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接前文)我們再看看古代醫家的理解。古代醫家爭議主要是在陽氣重並還是陽氣重並,我們先看第一個,第一個看法是《素問釋義》裡邊的解釋,陽氣重病就是非常沉重的重,是陽明經感受陽邪的意思,他說∶“陽末勝於陽明,陽邪傳之,是為兩陽相併”。(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也就是陽經感受陽邪,兩陽相併,這就是陽氣重並,因為重合了。所以在這個時候講的就是陽明經獨盛,陽明髒獨至是陽氣重並也,這樣理解非常順當。
為什麼這樣說呢?《生氣通天論》裡邊也講∶“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病乃狂”,這個病就是重合的意思。《素問·調經論》裡邊也講∶“血病於陰,氣病於陽。血病於上,氣病於下”,這個地方的病字就是指的邪氣與正氣相併而言,所以大多數的古代醫家都比較支持《素問釋義》的說法。還有一個就是我們剛才講的是太陽、少陽合與陽明,這是張志聰的註解。張志聰寫了一本書叫《素問集註》,某種意義上的署名是張志聰,其實是他及他的學生們,學生們可多了,據現在的醫學史的考證,可能在上百人,上百人的學生一起集註《素問》,所以這方面前後連貫性就非常好。他說∶“此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陽明之獨至,是太少重並於陽明”。是指的太陽和少陽合併於陽明的意思,這也說得過去。第三種是張介賓的說法,張介賓認為陽明經邪病入陽明腑, 他在《類經》裡邊註解∶“陽明為十二經之海,而氣行於三陽。若其獨至,則陽氣因邪而重並於本髒”。張介賓想得比較深一些,他認為這還不是簡單的經脈的問題,有可能是通過經脈跟臟腑相連,併入本髒,本髒是哪裡?就是胃。
所以說陽明是十二經之海,因此行氣於三陽經。如果是他獨至的話,因為陽氣之邪太重,而且這個邪已經是併入陽明腑,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瀉陽明之氣。瀉在哪裡呢?這種看法古代醫家就都一致,就是取下俞穴,就是取陽明經的輸穴,也就是陷谷穴這個位置。補是補哪裡呢?是補太陰之輸穴太白。(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馬蒔註解∶“胃屬陽,脾屬陰,為陽氣重並,當瀉足陽明胃經之俞穴陷谷,補足太陰脾經之俞穴太白”。這樣一解釋的話,整個條文就完美了,就完全符合了。
這是取穴的方法,取穴有時候《黃帝內經》會教你瀉哪裡或者補哪裡,或者同時講的就是當瀉陽補陰,瀉陽的同時要補陰。咱們知道針灸學比較直接,兩個穴同時取,一點都不相悖。要是用藥可能就需要牽扯的東西就多,比如瀉陽明經用白虎湯,陽明腑用承氣湯。瀉完了之後還得補太陰,補太陰可能用四君子湯,也有可能用參苓白朮散,有也有可能補胃陰,可能用玉竹、白扁豆等等這些藥,這就非常細了。
古代醫家有專門的一套說法是講怎麼補脾陰的,一般人就認為只滋補胃陰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補脾?脾陰和胃陰有什麼區別呢?古代醫家這些話題在唐以前的本草裡邊很少涉及,這些內容都是在明清之後的醫家會涉及,比如脾陰的問題。俞嘉言、繆希雍,他們就比較喜歡討論這一類的問題,那都是明清之後的醫家。這些醫家他們就想出很多辦法,有一些小朋友嘴唇紅紅的,小便特別黃,嘴裡還有口氣,很多人就認為是胃火,他這是脾陰不足,這時候用什麼呢?用山藥、白扁豆,還要加一些滋陰的藥材,這就是一種看法。但落實到用藥,你要是補太陰之陰,就是瀉陽補陰,補太陰的話,我理解的就是健脾胃,健脾胃用四君子湯,脾胃氣虛的話有可能有點黃芪。瀉陽明的話可能用承氣輩,但是承氣輩有點太狠了,用大黃、厚朴,再用芒硝,這個太狠了,尤其是芒硝,現在一般人很少用,這個也是挺猛的一味藥,一旦用上,我以前上學的時候就嘗過芒硝,芒硝和大黃的感覺不一樣,大黃是比較慢慢的柔柔的給你往下排。芒硝就不是了,喝完之後直接就在腸道內形成滲透壓比較大,直接就是水瀉。我們以前在上學的時候也專門嘗過。
所以在臨床中除了張子和,自古以來的汗吐下三法,尤其是吐法和下法,就是《儒門事親》,張子和,金元四大家之一,張子和用的特別多。他那本書叫《儒門事親》,《儒門事親》現在的研究人員不多,為什麼呢?因為都不太敢用,喝了張子和的藥,基本上不是吐就是瀉,經過吐和瀉之後,患者的病就好了,這也是非常獨特的一種治療方法。吐法和瀉法,現在臨床中醫師不怎麼給你用,尤其是一些身體弱的人,他就不怎麼給你用。但是我們會看到我們會學到這其中的思路,也就是瀉陽明的時候,同時你還得補太陰,其實這個思路是非常妙。(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不用芒硝,你可以稍微用點大黃,比如三克、五克的大黃,再用點厚朴、枳實,這就是小承氣湯,再用點陳皮、茯苓祛溼,這就是瀉法,這就是往下走,往下利水溼,同時還是通大便,在這基礎之上再用點四君子湯健脾胃,健了脾胃的同時再往下通大便,利小便,這樣一來的話就是攻補兼施了,這就是《黃帝內經》這段話教給我們的,當瀉陽補陰。(未完待續)
學了彭鑫博士今天講的課程之後,相信您對《黃帝內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後做一個答題互動,測一下您的學習成果。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