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椅!一把椅子背後的現代設計史

B3椅!一把椅子背後的現代設計史

#Masters and Masterpieces

 大師與傑作                      


檯燈、椅子、住宅、汽車……這些現代生活中最平常的設計,卻聯繫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與生活方式。同時,也是這些現代設計的傑作,連接起了一個個設計師通過設計,為人們創造更美好生活的歷程,並最終惠澤世人,點亮時代。

我們稱這些人為影響人類設計的“大師”(Master)。

芭莎設計大賞特別推出#Masters and Masterpieces大師與傑作欄目,跨越歷史與當下,探索影響設計歷史的核心人物,展現精彩的設計文化與人生旅程,挖掘設計背後的個體故事。

#大師與傑作 第一系列將推出影響現代設計的8位大師:阿爾瓦爾·阿爾託(Alvar Aalto)、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安妮·阿爾伯斯 (Anni Albers)、艾托爾·索扎斯(Ettore Sottass)、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Frank Lloyd Wright)、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柳宗理(Sori Yanagi )、馬瑟·布勞耶(Marcel Breuer),追溯現代設計的誕生時刻。

Marcel Breuer(1902–1981)

Artwork by 河內タカ ©️https://andpremium.jp

“有趣的是,現代傢俱是由建築師,而不是專業的傢俱設計師發展起來的。”

——馬瑟·布勞耶


現在讓我們回到1930年代的包豪斯浪潮,認識現代主義設計大師馬瑟·布勞耶(Marcel Breuer),和他設計的“家居設計史上第一把椅子”B3椅(也稱瓦西里椅)。

Wassily Chair (B3 Chair)

1. 誕生:包豪斯經典之作

2. 美學:蒙德里安與荷蘭風格派

3. 技術:彎曲鋼管

4. 哲學:功能主義

5. 愛:一切始於友誼

誕生:包豪斯經典之作





包豪斯時期的布勞耶

致謝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設計學院

馬瑟·布勞耶(Marcel Breuer)於1902年出生於匈牙利,18歲離開家鄉到維也納皇家藝術學院進修,19歲就加入了剛成立一年的包豪斯學院,和約瑟夫·艾伯斯(Joseph Albers)、保羅·克利(Paul Klee)成為了同學。也正是在布勞耶加入包豪斯學院的這一年,瓦西里椅誕生,讓布勞耶成為包豪斯流派的領軍人物。


包豪斯大師們的群像:約瑟夫·阿爾貝斯,希內克·舍佩爾,喬治·穆切,拉斯洛·莫霍利·納吉,赫伯特·拜爾,約斯特·施密特,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包豪斯學院的創始人),馬瑟·布勞耶,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羅·克利,利昂內爾·費寧格,貢塔·斯托爾茲爾,奧斯卡·施萊默 ©️Bibliothèque Kandinsky, MNAM/CCI, Centre Pompidou – Dist. RMN-Grand Palais

“讓我們一起計劃、構思和創造未來的新建築,它將建築、雕塑和繪畫等一切事物統一為一種形式,有一天它將從百萬工匠手中拔地而起,成為未來的一個新的和即將到來的信仰。”

——格羅皮烏斯

建築師沃爾特·格羅皮烏斯 (Walter Gropius) 在 Lyonel Feininger 的卷首插畫小冊子中呼籲藝術家迴歸手工藝並在建築方面進行合作,還概述了新學校的課程。Lyonel Feininger,包豪斯宣言的初步設計,1919 年,哈佛藝術博物館/Busch-Reisinger 博物館,由Julia Feininger 捐贈,致謝哈佛藝術博物館

包豪斯是20世紀初最重要的藝術運動之一,標誌著設計作為人文學科的全面崛起,也催生出一系列全新的美學理念。

一戰結束後,在政治動盪、經濟凋敝的環境下,懷抱狂熱社會改革理想的青年,渴望構建新的社會秩序和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如火如荼進展中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社會、經濟和技術三股力量的共同推動下,嶄新的建築設計學院包豪斯應運而生。

學院從1919年輾轉運作至1933年,直到納粹政府勒令將其關閉。儘管辦學時間才短短14年,但包豪斯成功地在建築、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和手工藝領域的創新工作中樹立了國際聲譽。如今,包豪斯不再單指學校,而是其倡導建築流派和風格的統稱。

包豪斯之所以能夠在設計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在於其消弭了美術和應用藝術之間的傳統鴻溝,並重新定義了藝術、設計和工業製造技術之間的關係。在包豪斯之前,並沒有一位藝術家或工匠是理論與技術兼具的,可見格羅皮烏斯的宣言是超越時代的先鋒意識的體現。

而瓦西里椅(B3椅),就誕生在包豪斯發起的最初時刻,見證了這一場美學運動的開始。



美學:蒙德里安與荷蘭風格派

瓦西里椅(B3椅)設計於1925年,那時的布勞耶年僅23歲,是包豪斯學院傢俱工作坊的主任。這把椅子是布勞耶設計生涯中最重要的傢俱作品之一,一經發布就引發了轟動。

從瓦西里椅的平面圖和側面圖可以看出整件傢俱的設計突出了包豪斯的極簡風格:靠背、坐墊和扶手都以精準的線條帶來比例和諧的塊面關係,沒有任何多餘和模糊不明的元素,流暢的彎曲鋼管最大程度上減少了連接處,具有強烈的整體感,使其從不同角度看去都是那麼優美、簡約,像是欣賞著一幅蒙德里安的畫作。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Club chair正面側面圖 ©️KNOLL

Club chair (model B3)1927–1928,

courtesy of MOMA

第 IV 號畫面,1925 年

Courtesy of Piet Mondrian Organization

布勞耶的早期作品受到荷蘭風格派運動(De Stijl)的影響。荷蘭風格派運動主張樸素、極簡的造型,追求抽象的幾何關係,並將色彩的使用限制在黑白與紅黃藍三原色。在這一運動中,最有名的人物便是藝術家皮特·蒙德里安和設計師赫裡特·裡特費爾德(Gerrit Rietveld)。


從布勞耶於1922年設計的第一把椅子Lattenstuhl(Slat Chair)中可以明顯看到他對荷蘭風格派的致敬,也能看見荷蘭設計師赫裡特·裡特費爾德知名作品紅藍椅的影子。


左圖:板條扶手椅,Lattenstuhl,Marcel Breuer,1924 年(照片 ©️HEICKMANN KG )
右圖:《紅藍椅》赫裡特·裡特費爾德(Gerrit Rietveld),1917年 ©️Centraal Museum, Utrecht/Axel Funke/Pictoright

技術:彎曲鋼管技術

瓦西里椅的創作靈感來自阿德勒自行車(Adler Bicycle)車把,建築師馬瑟·布勞耶運用金屬彎管加工技術,創造出極簡又富流線感的造型 ©️Velojoy

瓦西里椅的造型受到了自行車車把的啟發,且使用了當時最新的彎曲鋼管技術,是設計史上第一件以彎曲鋼管制作的傢俱。彎曲的鋼管框架配合簡約、扁平的織物靠背和坐墊,為椅子帶來流暢、開放、輕薄的結構,既優雅又摩登。電鍍無縫鋼管,以螺絲相連接,便於裝配且適合大量生產,成本低廉,運輸也十分方便。

對彎曲鋼管的使用為布勞耶的傢俱創造帶來了更多現代的氣息,這一實驗也從椅子延伸到桌子、餐車等不同傢俱的設計,在最大限度上挖掘、發揮了鋼管作為傢俱材料的潛力和美學價值。

布勞耶這樣評價他對瓦西里椅子的設計:“這是我最極致的作品,無論從外觀上還是材料的使用上。它是極其理性、工業化的,將對藝術性和舒適性的表達降到了最低。

左圖:茶車(型號B54)1928年,致謝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右圖:Cesca 扶手椅(型號 B64)1928年,致謝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哲學 :功能主義

鋼管不僅可以在工業化的時代背景下被快速、大量生產,它超輕的重量與冷銀色反光的質感也是20世紀20年代審美的縮影,見證了功能主義在包豪斯時期的臻於成熟。作為包豪斯學院的核心成員,布勞耶成功發展了功能主義的設計語言,並通過這把瓦西里椅改變了設計的歷史。

泡茶器和過濾器,設計師Marianne Brandt ,約 1924年

克里斯蒂安·戴爾,咖啡壺,1925 年,致謝哈佛藝術博物館/Busch-Reisinger 博物館

檯燈,Wilhelm Wagenfeld 和 Carl Jacob Jucker,1924 年,致謝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Busch-Reisinger博物館


功能主義發端於19世紀末,在20世紀20-30年代達到頂峰。“形式遵循功能”是功能主義的最基本原則,於1896年由美國建築師路易斯·薩利文提出。作為一種創作方法、藝術流派和美學理論,功能主義著力解決形式和功能、美和效用之間的關係,提倡簡約、理性的設計,在工業革命的大背景之下,提倡通過機器技術與設計的結合來達到產品高效、標準化的生產,摒棄繁複的裝飾和與功能無關的視覺元素。

布勞耶在瓦西里椅設計中對鋼管材質的運用和規模生產,完美地體現了功能主義對極簡風格與標準化量產的追求。除了馬瑟·布勞耶之外,功能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有法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工業產品設計先驅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包豪斯女傑瑪麗安·勃蘭特(Marianne Brandt)和燈具設計師克里斯蒂安·戴爾(Christian Dell)。

愛:一切始於友誼

瓦西里椅的設計背後,也是布勞耶與包豪斯大師沃爾特·格羅皮烏斯,以及同僚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深刻友誼。


瓦西里椅是布勞耶抵達包豪斯學院後著手的第一件設計作品,這把椅子的誕生讓格羅皮烏斯對布勞耶的才華大為驚歎,也因此讓格羅皮烏斯成為布勞耶一生的精神導師,鼓勵布勞耶從產品設計向室內和建築設計拓展,成為現代主義設計全

(左圖)Marcel Breuer 與 1966年設計的The Met Breuer(局部)合影,1967 年拍攝 ©️Ezra Stoller / Esto

(右圖)位於紐約市麥迪遜大道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於 1966 年開放 ©️Arthur Swoger Archive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包豪斯學院因故關閉,格羅皮烏斯遠赴美國哈佛大學任教,這時的他還不忘邀請布勞耶成為他的得力搭檔,憑兩人之力開創了美國現代房屋設計的先河,他們教授的學生包括貝律銘、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等後來享譽全球的設計大師如今,在珍貴的歷史檔案中,也能看見在格羅皮烏斯家中的布勞耶傢俱設計的身影。

格羅皮烏斯在馬薩諸塞州的家中隱約可見布勞耶1925-1926年設計的嵌套桌的身影
Photograph of Walter Gropius's Study, looking into the Living Room, Gropius House, Lincoln, Massachusetts, n.d.Walter Gropius Papers ©️ Harvard Art Museums Archives
沃爾特和伊勢格羅皮烏斯在他們“現代”的客廳裡,沃爾特坐在布勞耶設計的B3椅子上
由 Lucia Moholy-Nagy 攝影。大師之家 ©️ Bauhaus-Archiv Berlin / vG Bild-Kunst.HEAN

格羅皮烏斯於1935年寄給馬瑟·布勞耶的新年賀信
Walter Gropius. Walter Gropius to Marcel Breuer, 1934 Dec.?. Marcel Breuer papers, 1920-1986. ©️Archives of American Art,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同時,瓦西里(B3)椅的設計以布勞耶的包豪斯同僚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名字作為別稱而廣為流傳,更為這一克制、理性的功能主義設計增加了一絲溫情。在瓦西里椅的設計之初,瓦西里·康定斯基就表達出了對這件作品的喜愛。因此,布勞耶特地在瓦西里椅投入生產前送了康定斯基一把椅子模型作為禮物,佈置在康定斯基的家中,成為兩人深厚情誼的見證。

如今瓦西里椅依然在生產當中,讓我們仍有機會與現代設計誕生的時刻連接,體味現代主義的設計理念,感受現代設計的獨特魅力。

探索瓦西里椅的100年 ✨


瓦西里椅改變了俱樂部椅歷來厚重的形態,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與轉型中的現代住宅空間相匹配,即便在今天看來也毫不過時,依然是傢俱愛好者們最喜歡的單品之一。從20世紀20年代至今,瓦西里椅在家居空間的演進中持續迸發活力

1920s

An unidentified woman wearing an Oskar Schlemmer mask, seated in a Marcel Breuer Wassily Chair, c. 1926.

1980s

Photograph by Karin Székessy from the Knoll Archive ©️Knoll

1980s

Photograph by Guy Bourdin from the Knoll Archive ©️Knoll

Today 

©️Bec Kirby

©️Knoll                                


3本書瞭解布勞耶📖


《馬瑟·布勞耶:塑造戰後時代的建築》

作者:約翰·波羅斯 John Poros

出版社 : Routledge; 第一版 (2022年9月9日)

《包豪斯的西進:英美的現代藝術和設計》

作者:珀爾思(Alan Powers)

出版社:Thames and Hudson Ltd; 第一版 (2019年2月28日)

《布魯爾的波西米亞:建築師、他的圈子和新英格蘭的中世紀房屋》

作者:詹姆斯·克魯普 James Crump

出版社:The Monacelli Press (2021年9月14日)

GREEN BAZAAR

芭莎文化創新部

出品


監製:徐寧

編輯、文:王夢瑤

項目運營:楊帆

實習:徐哲敏

視覺:徐洋


[email protected]

©️圖片版權歸所有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