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對西域的控制,唐朝毫無疑問是古代王朝中數一數二的一個,一度延伸到了今哈薩克斯坦的鹹海和伊朗東北部的呼羅珊地區。但是到了安史之亂後,唐朝在西域的領土就逐漸萎縮,逐漸被其他勢力瓜分了,呈現出“此去安西萬里疆,如今邊防在鳳翔”的尷尬局面,為什麼唐朝在西域的統治從此徹底瓦解並再也恢復不了了呢?
吐谷渾 _圖
-
吐蕃截斷中原和安西都護府的聯繫
公元753年,唐朝安西副大都護封常清率軍攻滅今克什米爾境內的大勃律國,斬斷了吐蕃人在西域的一支觸手,至此唐朝已經在東、北、西三個方向上對吐蕃形成戰略合圍壓制,吐蕃人幾乎絕望地認為自己要在青藏高原上翻不了身了。沒想到過了兩年的時間,唐朝內部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安祿山和史思明的河北叛軍勢如破竹,攻下唐朝兩京,皇帝倉皇西狩。為了平定叛亂,唐朝不得不從安西、北庭都護府和河西隴右這些對抗吐蕃的前線地區抽調大批精兵強將。
這些原本壓制自己的精銳部隊被抽走後,吐蕃的外部壓力大為減輕,可以逐步蠶食唐朝西北那些空虛的地方了。756年,吐蕃攻陷隴右都護府下的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勝、金天、天成等6軍及石堡、百穀、雕窠3城,鄯、武、疊、宕4州也被拿下。安史之亂結束的同年,吐蕃又攻取了取秦、渭、洮、臨、成、河、蘭、岷、廓9州,將戰線推進到離長安不遠的地方。
吐蕃軍隊 _圖
763年九月,剛剛平定安史之亂的唐朝還沒緩過氣來,吐蕃和吐谷渾、党項的20萬聯軍就衝著長安殺來。邊將再三告急,掌權的宦官程元振卻隱匿不報。十月,涇州刺史高暉投降吐蕃,並引導吐蕃軍劫掠奉天、武功等地,逼近長安。唐代宗李豫得知時長安兵力空虛,已來不及組織足夠的兵力防禦,只能逃離京城,到陝州避難。幸得郭子儀巧妙與吐蕃人周旋,迫使吐蕃在十五日後退出長安。
765年,原本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出了大力的將領僕固懷恩因受到誣陷和猜忌,被逼反叛,引吐蕃、回紇、吐谷渾等多個勢力的數十萬聯軍來犯。唐代宗急召郭子儀屯駐長安北面的涇陽,郭子儀行反間之計,使得回紇人倒戈唐朝反擊吐蕃,殺敵數萬人,解了京城之危。但是這場勝利並未阻止吐蕃人擴張的腳步。吐蕃於764年和766年先後佔領涼州和甘州、肅州,切斷了唐廷和安西、北庭都護府的道路,同回紇勢力接壤了。安西四鎮從此成為了唐朝的一段西域飛地,唐朝想要聯繫它們,只能借道回紇人的地盤了。
郭子儀(697年-781年) _圖
-
兩次會盟與涇原兵變
雖然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亂,但是並未完全消滅安史叛軍的力量,而是接受了叛軍將領的投降,唐廷做出妥協,允許他們繼續盤踞河北,從而成為叛服不常的河北三鎮。唐玄宗時期鋪開的節度使制度的種子這時候也結出惡果,到處都是擁兵自重的藩鎮,時不時就造個反。唐廷中央的軍隊平叛和維持現有的邊境線就費老大勁兒了,根本無力向吐蕃人收復失地。
776年,吐蕃人攻克瓜州,進一步壓縮安西都護府的生存空間。777年,吐蕃人攻州、州、鹽、夏四州,被郭子儀部將李懷光擊退。778年,靈、慶等河東州郡又被吐蕃大將馬重英攻打。781年,都知兵馬使閻朝在沙州抵抗吐蕃人很久,幾乎糧盡援絕,只得以勿徙它境為條件而開城出降。
剛即位的唐德宗李適,面臨著兩件大事:一是鞏固邊防,二是削弱藩鎮。而要想削弱藩鎮,整合內部,就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吐蕃是當時唐朝的主要外部威脅,因此唐德宗主動派遣使者謀求與吐蕃和好,將詔書的一些字眼改變,比如改“獻”為“進”,“賜”為“寄”,“領取”為“領之”,以表示兩國的對等地位,以求得吐蕃人的好感。
唐德宗李適(kuò)(742年-805年) _圖
783年,隴右節度使張鎰帶著部屬官僚在清水縣與吐蕃大相尚結贊、大將論悉頰藏、論臧熱、論利陀、論力徐會盟,確定了兩國邊界:“唐地涇州右盡彈箏峽,隴州右極清水,鳳州西盡同谷,劍南盡西山、大度水。吐蕃守鎮蘭、渭、原、會,西臨洮,東成州,抵劍南西磨些諸蠻、大度水之西南。盡大河北自新泉軍抵大磧,南極賀蘭橐它嶺,其間為閒田。二國所棄戍地毋增兵,毋創城堡,毋耕邊田。”這實質上就是以法定形式確定唐朝丟失了河西隴右地區,從而換取吐蕃罷兵和日後的軍事援助。
成年人的世界,往往不能我全都要。在和吐蕃人談判的同時,唐德宗實行迅猛的削藩政策,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之後卻遭致個藩鎮的聯合反對。龍節度使朱滔自稱冀王、成德王武俊稱趙王、淄青李納稱齊王、魏博田悅稱魏王,“四鎮”以朱滔為盟主,聯合對抗朝廷。隨後,淮西節度使李希烈也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策應“四鎮”的反叛行動。
這些節度使兵強馬壯,靠朝廷的力量難以獲勝,唐德宗便調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軍援救被叛軍攻打的河南襄城。涇原的五千兵馬到了長安後,並未得到想要的豐厚賞賜,反而被冷落,一怒之下便發動兵變,搶奪長安的府庫。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叛軍擁立前太尉朱泚,也就是朱滔的哥哥在長安建國稱帝,這幾乎是安史之亂的2.0版本。
長安地理位置示意圖 _圖
唐德宗逃亡後,調集忠於朝廷的各路節度使前來勤王平叛,同時向吐蕃人求援。吐蕃人學習當年幫助平定安史之亂的回紇人趁火打劫,表示幫忙可以,但是需要把安西和北庭都護府讓給吐蕃。唐德宗急得火燒眉毛:長安都保不住了,還能捨不得西域那點地嗎?於是馬上答應了吐蕃人的請求。但是平定涇原兵變的主力還是唐軍,吐蕃僅僅出動了2萬偏師援助。叛亂平定後,唐德宗想讓駐守安西和北庭的李元忠與郭昕回長安,將地方讓給吐蕃,被宰相李泌勸止。
惱羞成怒的吐蕃人加緊了對唐朝邊境的攻伐,但是在隴右這邊被名將李晟接連打敗。在安西北庭,李元忠、楊襲古與郭昕堅守疆土。吐蕃見戰場上佔不得便宜,就策劃了一個陰謀,以求和為名在平涼組織一場會盟,組織鴻門宴幹掉名將渾瑊,成功後又讓唐廷處罰負責聯絡的將領馬燧。唐德宗急於求和,罷免主戰的李晟,按吐蕃的要求派渾瑊參加會盟。果然吐蕃刀斧手四出,還好渾瑊及時被部下救走。
此事打破了唐德宗對與吐蕃人和平相處的幻想,再度啟用主戰派大臣決心對抗吐蕃。而當時能夠制衡吐蕃的一股重要力量,就是漠北的回鶻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_圖
-
“聯回制蕃”也無力迴天
回鶻人就是回紇人,在唐玄宗時期取代後突厥汗國成為漠北草原的主人。安史之亂時,回紇人幫助唐朝收復兩京,但也把洛陽洗劫地夠嗆。諸軍會集陝州平叛時,雍王李適攜幕僚前往陝州北拜見回紇可汗,因李適不肯以君臣之禮拜見可汗,可汗就下令鞭打李適的幕僚藥子昂等人,有的直接被打死。回紇人進入洛陽時縱兵搶掠三天,焚燒聖善寺、白馬寺,殺死一萬多人。765年那次,回紇人又受吐蕃的邀請進犯。
此後回紇人多次和唐朝鬧摩擦。每進獻一馬就要價四十匹縑,而且每年都帶幾萬匹駑馬來賣,逼迫唐廷買下來。回紇人在京城殺了人被逮捕,惹得民憤很大,唐代宗卻下令放人,貫徹綏靖政策。778年,回紇人甚至入侵太原被擊退。唐代宗為了不想再多個敵人,對回紇的姿態放的很低,以至於回紇人有了一種把自己騎在唐朝頭上拉屎的感覺。所以唐朝君臣對回紇人的態度也是比較厭惡的。
唐時期的回鶻 _圖
回紇在780年後改名回鶻,也想爭奪涼州,奪取貿易通道,與吐蕃的利益發生了衝突,雙方的關係本就因765年那次衝突而惡化,現在更是火星子直冒。正值回鶻可汗向唐德宗請婚,李泌等大臣趁機提出“聯回制蕃”的策略,聯合回鶻對付吐蕃人。此時唐朝已經經過西川節度使韋皋的經營,將南詔拉到了自己一方對抗吐蕃,現在再拉攏回鶻也不難。唐德宗答應後,回鶻可汗十分高興,在上書中自稱兒子,表示要幫助父親幹掉吐蕃。
而安西和北庭都護府之所以支撐到現在,除了唐軍將士英勇守衛,也和回鶻人的幫助有關,儘管回鶻人常常背信棄義。789年,吐蕃聯合葛邏祿等部眾攻打北庭,回鶻大將頡幹迦斯率軍救援,戰鬥非常激烈。790年五月,頡幹迦斯戰敗後,北庭唐軍孤立無援,加上不滿回鶻人的欺壓,守軍遂投降吐蕃,楊襲古率殘軍退往西州,只剩下安西都護府苦苦支撐。頡幹迦斯聯合楊襲古想再奪取北庭,結果大敗而歸。頡幹迦斯謀害了楊襲古,結果聽說吐蕃和葛邏祿聯軍前來,趕緊溜了,西州被吐蕃人佔據。
唐代安西都護府轄境 (唐代西域、中亞形勢) _圖
回鶻人這麼不靠譜,但唐朝也沒辦法,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791年,吐蕃攻打靈州,正好遇到想要奪取涼州城的回鶻騎兵,被突襲打的大敗,從而撤圍靈州。回鶻人對安西北庭也有佔據的野心,如果和唐朝聯合行動,那就不好奪取了。如果是單獨出兵奪取,那唐朝也不好找他們要,所以回鶻人經常單獨展開軍事行動。但是回鶻儘管有驍勇善戰的草原騎兵,但是在和吐蕃人的作戰中並未佔到多少便宜,所以也就難以阻止吐蕃侵蝕西域。
在北庭失陷後,唐廷因為消息不通,以為安西北庭全部丟失了。事實上,安西大都護郭昕還在堅守,但是兵微將寡,城池一個個的丟失。首先是于闐於790年丟失,焉耆於792年陷落。好在回鶻幫忙扳回一局,於796年在龜茲大破吐蕃和葛邏祿聯軍,幫助安西都護府續命了一波。最後在808年,碎葉和龜茲的唐軍堅守到了最後一刻,看著吐蕃人踏入城中,郭昕下落不明。至此,唐朝在西域的統治被吐蕃人徹底終結。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_圖
50多年後,吐蕃內亂,河西的唐朝遺民在張議潮的帶領下反抗吐蕃,帶著河西之地重歸大唐,河西走廊再次打通。只可惜這時候的唐朝病入膏肓,不僅藩鎮割據的局面未解決,不久後還爆發了黃巢起義,使得唐朝成為了分裂的“神聖大唐帝國”,自然也就再無法染指西域了。
1餘太山《西域通史》
2朱葉 《唐朝西域防禦體系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