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為什麼沒有納入清朝版圖?

01
緬甸這國家,一直默默無聞。
直到唐晚期,一個叫“蒲甘”的國家開始興起。

851年的蒲甘版圖(黃圈)
到北宋中期,蒲甘王朝統一緬甸各地,建立第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
忽必烈滅南宋之後,派使者要求緬甸臣服於大元,做大元的小弟。
沒想到緬甸國王處死使者!
這能忍?
忽必烈一聲令下,把緬甸打得屁滾尿流,緬甸國王倉皇跑路。
蒲甘王朝至此滅亡。
到嘉靖年間,東籲開始崛起。
後逐步統一緬甸,建立了緬甸歷史上第二個強大的封建王朝——東籲王朝。
開始和明朝爭奪三宣六慰的地盤。
*
明朝對雲南的治理,分為兩個部分:
1、一部分直隸於雲南布政使司衙門,設立府州縣;
2、另一部分屬於雲南外夷衙門管轄,設立宣慰司。管事兒的是世襲土司,明朝不派官、不駐軍,不干涉內政。這種羈縻模式的土司政權一共有三個宣撫司和六個宣慰司,號稱三宣六慰。
1583年的東籲王朝版圖
萬曆年間,經過張居正改革,大有中興之勢,把東籲王朝打得屁滾尿流,曾打下東籲首都阿瓦。
1584年的東籲王朝版圖
可隨著明朝國力日衰,漸漸就顧不上雲南這一攤兒了。
東籲終於把六慰吞下去了大半。
只剩下車裡宣慰司(今雲南西雙版納)還留在明朝版圖內。
東籲王朝還幹趴了暹羅(泰國)和老撾,成為了東南亞的無可爭議的霸主。  
02
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年),東籲王朝撲街。
經過若干年的混戰,一個叫雍笈牙的大牛再次統一緬甸,建立貢榜王朝。
貢榜王朝剛統一了緬甸,馬上開始了四面擴張,先滅老撾,再吞暹羅,印度東部也砍下一片。
貢榜王朝就開始挑釁起鄰居清朝來了。

1769年的貢榜王朝版圖

前面說了,東籲王朝和明朝打了幾十年,最後只剩下了一個車裡宣慰司還留在中國版圖內。
因此貢榜王朝起來以後,不斷派兵騷擾車裡,一會要車裡土司向緬甸繳納“花馬禮”,一會要車裡土司提供民夫,一會要車裡土司給緬甸軍隊提供糧食。
車裡土司只好向雲南官府報告,請大清給自己做主。   
這時候的雲貴總督是劉藻,翰林出身,學問一流,但完全不懂打仗,根本不想惹事兒。
而且大清當時正忙著平定西域,消滅準噶爾汗國,無力管西南邊陲的事兒。
所以,緬甸不斷騷擾車裡時,劉藻總是選擇息事寧人,最多派人去跟緬甸方面打個招呼,讓他們注意一下,別鬧得太過了。
向朝廷報告說,是緬甸的盜賊越界掠劫。
越這樣,緬甸人就越興奮,漸漸有了一種“大清好欺負”的感覺。
03
乾隆三十年(1765年),緬甸已經不滿足於騷擾勒索了,公然派兵入侵車裡,並一舉攻佔了車裡首府景洪。
接著又繼續深入,攻佔了思茅,逼近了普洱府城。
同時給雲南官府送去了一封信,宣佈車裡土司已經“自願”加入了緬甸,現在,車裡屬於緬甸領土了。
1766年緬甸入侵車裡及清軍反擊示意圖
到了這個時候,再不開片是不可能的了。
劉藻慌了手腳,匆匆忙忙派三千綠營兵去支援普洱府,結果中了埋伏,損失了好幾百人馬。
這下,車裡的蓋子終於捂不住了。
劉乾隆知道了這事兒,大怒,馬上把劉藻革職查辦,另派陝甘總督楊應琚接任雲貴總督。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二月,楊應琚到了雲南上任。
三月開始,對車裡展開了反攻。
緬甸人一看清軍人多,於是把車裡搶掠一空,房子燒光,然後撤回了緬甸境內。
楊應琚一看:真他媽慫啊!這還等什麼?趁勢反擊過去,咱也過過開疆拓土的癮!
六月,楊應琚來了個三路反擊:
北路出鐵壁關直撲蠻莫;
中路渡滾弄江進木邦;
南路出車裡奪取緬甸的孟艮。
三路清軍共一萬四千人。
但楊應琚一張嘴就變成了“五十萬大軍,一千門大炮”。

   
04
此時的緬甸主力部隊在打暹羅,中緬邊境上緬軍兵力不多。
因此當“五十萬”清軍三路壓來的時候,緬甸人不免肝兒顫。
很快,邊境地區的蠻莫、木邦和孟艮三個土司宣佈歸順大清。
楊應琚很開心,馬上向乾隆飛書報捷,把自己的指揮說得天花亂墜,把緬甸說得不堪一擊。
乾隆被他一忽悠,也樂壞了,馬上任命老楊為徵緬全權大臣。
可老楊根本沒想到,緬甸的軍事實力遠不是他想的那麼弱,相反,是個軍事實力極其強悍的存在。
不但擁有東南亞傳統優勢兵種——戰象,還擁有從歐洲人手中購買的大量燧發槍,論技術水平,超過清軍當時裝備的火繩槍整整一代,火器先進程度甚至超過當年的準噶爾汗國。

緬甸的戰象部隊
         
清軍主動出擊之後,緬甸國王孟駁馬上從暹羅調回一萬人馬進行反擊。
九月,一萬緬軍部署到位,又糾合了當地忠於緬甸的土司武裝數萬人,開始向清軍發起猛烈進攻。
很快,清軍就為老楊的麻木自大付出了代價。
戰鬥首先在蠻莫土司下屬的新街展開。
蠻莫土司在四月歸順大清之後,老楊即派了幾百名綠營兵進駐新街。
緬軍集中三千多人圍攻新街,眾寡懸殊,清軍很快被打到撲街,全部撤回了中緬邊境的鐵壁關裡面。
你以為有雄關護體就沒事兒了?
緬軍一邊在鐵壁關正面設立營壘和清軍對峙,一邊派了部隊沿伊洛瓦底江北上,從戛鳩方向向東攻擊中緬國境。
清軍注意力都在鐵壁關一線,對北邊毫無防備,結果被緬軍迅速攻下萬仞關、巨石關,抄了鐵壁關的後路。
鐵壁關的清軍被包了餃子,只得下令回撤。
緬軍攻破鐵壁關,兵鋒一直深入到戶撒、隴川。
1767年緬軍進犯雲南路線圖
         
這下老楊慌了手腳,仗打成這樣,怎麼向皇上交代?
沒辦法,只好諱敗為勝,說自己如何如何殺傷緬軍過萬,力保國土不失。
可紙哪能包住火?   
一道聖旨下來,賜老楊自盡。
05
連續兩任雲貴總督都撲了街,乾隆這才開始重視起緬甸來。
覺得老劉和老楊都是文官出身,不會打仗,這才吃了癟。
還是得調個會打仗的人去雲南。
他決定把伊犁將軍明瑞調去當雲貴總督。      
為什麼調明瑞去?
首先,明瑞政治上絕對過硬——他的叔叔是當朝的大學士、乾隆最寵信的“宰相”傅恆;他的姑媽是乾隆的原配老婆富察氏皇后。
其次,明瑞當年跟著大軍西征準噶爾,先平阿睦爾撒納、再平回部霍集佔,可謂戰功赫赫。
如此政治軍事雙過硬的人才,當然是幹緬甸的不二人選。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明瑞到達雲南。
明瑞不愧是軍人出身,不像老劉老楊那樣冒冒失失就出戰,而是先好好觀察了一下形勢,分析了一下力量對比。
得出了兩個結論:      
1、雲南本地綠營兵戰鬥力太差,要打贏緬甸,必須得調戰鬥力更強的部隊來,最好是調滿洲八旗來;
2、對緬甸要抱著徹底打垮、滅亡其國的目標,不能總在邊境小打小鬧。
一道奏摺上去,乾隆全部應允。
從四川、貴州調了大批綠營兵;
從遙遠的京城千里迢迢調了三千滿洲八旗兵。
06
到九月,各路援軍完成集結,所需騾馬、火炮、糧餉也都準備完畢。
二十四日,兩萬五千清軍分南北兩路向緬甸發起大規模反擊。
這次因為準備充分,兵精糧足,又有出色的統帥,清軍節節勝利。
北路軍連克新街、猛密,直抵老官屯;
南路連克木邦、西保、波龍,進抵蠻結。
蠻結,已經到了緬甸的腹地,處於群山之中。
緬軍依託山林建立了堅固的營壘。
十二月二日,清軍開始攻擊緬軍的營壘。
緬軍營壘都用山林中的巨木堆積成牆壁,炮轟不開,刀也砍不斷,緬軍躲在木牆後邊放槍,打得清軍屍橫遍野。
關鍵時刻,一名叫王連的貴州藤牌兵利用自己擅攀爬的特點,從木牆稍矮的地方攀爬而上,一個人,一把刀,一面藤牌,在數百緬軍中大殺四方,連砍了十幾個人。
後面的戰友趁著這個間隙也迅速爬上木牆,把緬軍徹底打垮。

清代藤牌兵形象
         
蠻結之戰,清軍大獲全勝,消息傳到北京,乾隆大喜,一道聖旨下來,大頭兵王連火箭般直接升遷成了從三品的遊擊。
蠻結拿下來之後,明瑞高歌猛進,一路打到距離阿瓦只剩三十多公里的地方。緬甸國王孟駁徹底慌了,一邊趕緊把打暹羅的主力兵團調回來,一邊下令堅壁清野,準備固守阿瓦。
但這時候,清軍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北路清軍被堵在老官屯,打了兩個多月都打不下來,會師阿瓦成了泡影。
而南路清軍由於深入緬甸腹地,後勤補給線太長,後方兵站不斷被緬軍襲擊,糧食開始供應不上了。
緬甸堅壁清野,清軍又搶不著東西,吃飯都成了問題。
拿下阿瓦已經不可能了。
明瑞只好在十二月下旬開始組織隊伍往回撤。清軍邊打邊撤,行動緩慢。
一直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二月上旬才撤到小孟育,此地距離中國邊境還有二百多公里。
         
明瑞遠征緬甸路線圖
         
此時,北路清軍已經自己先跑路回國了,明瑞率領的南路軍成了孤軍,一萬多人被幾倍的緬軍包圍在了小孟育。  

07

關鍵時刻,明瑞讓沒有馬的綠營兵和隨軍的文官先撤,自己率領四百多滿洲八旗兵斷後。
慘烈的戰鬥在二月十日夜間展開。
明瑞和所率的四百多八旗兵同數萬緬軍血戰到最後一刻,彈盡矢絕,傷亡慘重。
明瑞身負重傷,眼看主力部隊已經成功突圍,為了不當俘虜,毅然自盡。
消息傳到北京,作為明瑞親叔的大學士傅恆更是又痛又怒,請命,親自統軍出征緬甸,給大侄子報仇。
傅恆像
         
乾隆也是怒火中燒——此時大清如日中天,四海賓服,居然被一個緬甸打成這樣?
乾隆拒絕了緬甸提出的求和,準了傅恆的請求,任命他為徵緬經略。
為了此次遠征,乾隆花了一年多時間,共調集了五萬兵力,三萬多匹騾馬,五百多門大小火炮。
但是,根據傅恆的計算,這五萬人要是全部出國作戰,後方糧食根本供應不上。
因此,他只調動了二萬八千人參加作戰,其餘的留在後方作為預備隊。
而這二萬八千人又要分兵把守邊境關隘和沿途糧道,確保後路安全,真正能用於作戰的只有二萬人。
這二萬人裡又有兩千人是水師,也就是說,傅恆能指揮的陸戰部隊實際只有一萬八千人。
對面的緬甸有多少人呢?
此時,緬甸已經滅掉了暹羅,其主力兵團已經調回了國內。
能用於與清軍作戰兵力不下於十萬人,其中精銳有三四萬人之多。
此外還有數百裝備了歐式燧發槍的歐洲僱傭兵為緬甸效力。

裝備了槍炮的緬軍戰象
         
傅恆此去,又是深入客場、以少打多的困難局面。
為了最大限度集中兵力,減少後勤壓力,傅恆擯棄了此前明瑞兵分兩路出擊的策略,改為一路進兵。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七月二十日,傅恆率兩萬清軍,從萬仞關誓師出發,直取戛鳩,然後沿伊洛瓦底江水陸並進,向阿瓦一路推進。    
此時的緬甸已對清軍攻擊的方向有所預判,做好了開戰準備。
緬軍再次採取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術。
從中緬邊境開始,一路兵力全部撤走,百姓全部遷出,糧食牲畜全部轉移,啥也不給清軍留下。
同時把三萬多人的精銳兵團和數百歐洲僱傭兵全部集中在清軍通往阿瓦的必經之路——老官屯。
08

傅恒大軍在緬甸雨季艱難跋涉了三個月,直到十月二十日才進抵老官屯。  
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座夾江而建、規模巨大的營壘。
營壘用山中的巨木壘成堅固的木牆,牆外還挖了深深的壕溝。
緬軍在伊洛瓦底江南北兩岸各築有一座營盤,江中還有緬甸的數十艘戰船保護營壘。
傅恆馬上下令構築炮兵陣地,要把這幫狗日的全部轟上天去。
緬軍火槍比清軍先進,但火炮遠沒有清軍強大。
一看見清軍準備炮決他們,趕緊出了營壘主動出擊,想把清軍火炮陣地端了。
沒想到正中清軍下懷,滿洲騎兵一個衝鋒,就把緬軍打到撲街,連滾帶爬跑回營壘不敢出來了。
水上的交鋒也以清軍獲勝告終。
清軍水師戰船數量不如緬軍戰船多,但清軍戰船船舷裝有火炮,而緬軍戰船隻有船頭船尾有火炮,雙方一對轟起來清軍戰船明顯佔優,一天下來就幹翻了緬甸二十條戰船,打得緬甸戰船縮進營壘再也不敢出來了。

伊洛瓦底江上的緬甸戰船
         
至此,清軍已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從十月二十二日開始,清軍展開了對老官屯大營的猛攻。
首先是大規模炮擊。
清軍這次攜帶的火炮多達三百多門,曲射炮、山地炮、輕型加農炮俱全。
一頓炮轟下來,炸得緬軍七葷八素。
但巨大的木牆硬是轟不動!
為什麼呢?
因為清軍長途遠征,不方便攜帶重型火炮,所攜帶的這些火炮轟擊一般的工事還可以,但面對這種極其堅固的木牆就無能為力了。
炮轟不動,只好步兵上去強攻。
蠻結之戰的英雄——王連,依然親自領兵上陣。
然而,緬軍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對所有清軍可能攀爬上來的弱點區域都進行了加高,木牆後面又加了第二排更高的木牆。
王連和他的弟兄們連攀爬的地點都沒找到,就被緬軍一頓火槍打了回來。
步兵強攻不行,清軍就開始挖地道埋炸藥,準備把木牆炸塌。
沒想到炸藥引爆之後,大木頭是飛了起來,可落下來之後依然插在地面上。
炸藥不行,又來火攻。
好不容易點著了,沒想到風向又突然變了,反燒向清軍……

老官屯營壘復原圖
         
就這樣,折騰來折騰去,清軍打了二十多天,硬是拿老官屯大營沒有辦法。

09

雙方都已經筋疲力盡。
繼續打下去,緬軍熬不起。
而清軍因為水土不服,瘟疫流行,士兵紛紛病倒。
傅恆患病臥床,沒法指揮了。
十一月十六日,雙方在沒有各自君主授權的情況下私自進行了議和,約定停戰。
五天後,清軍從老官屯撤走。
就這樣,一場歷時四年之久的戰爭,落下了帷幕。
這場戰爭對雙方而言,其實都是雙輸——
清朝賠上了九百多萬兩白銀的軍費,死亡士兵三萬多人,陣亡高級將領十餘人,卻並沒有開拓出一寸新的領土;
而緬甸這邊,不但消耗了巨大人力物力財力,更是不得不把佔領暹羅的主力兵團調回,導致了暹羅再次造反獨立,緬甸前功盡棄。
不過,這場戰爭對我們而言還是有意義的——起碼保住了西雙版納。
我們今天去西雙版納旅遊就不需要出國;喝西雙版納的普洱茶也不需要進口。

PS: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

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即《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 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

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

果敢與中國雲南山水相連
甚至拋開有形的國境線
尤其是茶文化的傳承更是同宗同源
在果敢,只有古樹茶而沒有臺地茶
比如:
這款生普「鎮霸氣

果敢純料+臨滄純料
香氣高揚,持久性強
芽葉肥壯厚實
湯色橙黃透亮,湯質感好
入口香,有蜜香、花香
滋味飽滿,水路細膩
回甘持久,生津明顯
口腔有種薄荷涼的感覺
這款鎮霸氣是2018年的老茶
正是最佳品飲期
生普茶最佳品飲期是5-9年
新茶友福利
限量10餅
可加老王私人微信hanzhou169
領取大額優惠券
原價185元
劵後 99元 /餅
長按下方二維碼
加我領取

參考文獻:《元史》、《明史》、《清史稿》、《清實錄》、《清史列傳》、《嘯亭雜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