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北安市是黑龍江省轄黑河市代管縣級市,因寓意“北方平安”而得名。“滿足群眾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王遠超說。
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一家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積極引進高端設備,改善服務,助力打造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努力讓“大病不出縣”成為現實。
醫院新建門診住院綜合樓
黨建引領,“一站式服務”惠及患者
導航機器人、自助掛號機、自助報告機、診間支付系統等一系列智能設備出現在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門診大廳、診室等地,這是醫院堅持“為群眾辦實事,細化優質服務”理念的體現之一。近年來,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持續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在各住院科室病房外都安置了集醫囑查詢、報告查詢、費用查詢、費用繳納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自助機,方便了患者。
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大局,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聚焦主責主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醫院堅持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改革和完善重大事項的決策機制,科學謀劃醫院“十四五”發展,始終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的原則,將黨建寫入醫院的章程,讓黨建與業務契合更深、結合更緊、融合更實,切實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融入醫院重大決策部署制定和落實的全過程,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為全面提升黑河區域創傷醫學發展及創傷救治綜合醫療服務能力,醫院還積極開展“創傷救治中心”建設。1月9日,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為黑龍江省首家縣級醫院中國創傷救治聯盟成員創建單位,建立集預警網絡、分檢、轉運、救治、康復、隨訪為一體的創傷救治一體化系統,為創傷患者實施快速、精準、便捷、高效的治療,有效降低了區域基層廣大群眾就醫成本。
醫院領導班子
先住院、後付費,開通生命“綠色通道”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要推進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
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始終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落腳點,為此醫院採取了多項措施。
一是急危重症患者“先看病、後掛號”,優化流程、完善服務。為切實解決區域基層患者候診、繳費“排長隊”等實際問題,醫院在區域率先實行急診患者“先看病、後掛號”的醫療服務流程,有效提升就醫效率,有力縮短了掛號及檢查等繳費時間,努力讓患者少跑路、讓信息多跑路,極大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二是“先住院、後付費”,破解難題、降低成本。目前,醫院作為黑龍江省唯一入圍國務院推薦的 300 家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達標醫院,成為黑龍江省首家實施“先住院,後付費”制度的醫院,為更多患者開通生命“綠色通道”,有力解決了很多經濟困難患者就醫難題。隨著綜合醫療能力的不斷提升,2020 年,醫院成功晉升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自助繳費查詢一體機
優化考核方式,為員工鋪設職業發展道路
“這幾年,我們一直都在優化考核方式,提高醫院待遇,讓員工始終保持工作的熱情和動力,為員工鋪設好職業生涯發展的路徑。”王遠超院長說,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通過改革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及動態核增機制,建立分系列、分層次、分級別的新型人事管理體系,構建了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現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
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還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為年輕醫務人員拓寬成長平臺,評價導向重醫德、重貢獻、重水平、重效果、重創新。通過大力弘揚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在院內營造對工作負責、對人民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圍。醫院績效管理向臨床傾斜,向一線傾斜,向高科技和艱苦崗位傾斜。
住院病房環境
人才帶動學科發展,推動優質資源下沉
“醫院目前有黑河市臨床重點專科10個,下一步,醫院將推進醫共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醫院,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效率。”王遠超院長說,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以學科、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為支撐,加大對高學歷、高職稱人才的引進力度,從患者健康需求出發,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有二十幾個項目填補了區域技術空白。
目前,醫院已與坐落在通北鎮的北安第二人民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含鄉鎮衛生院)簽訂了醫共體合作協議,積極通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醫療技術幫扶、醫學人才培養、雙向轉診等方式,實現分級診療,真正做到“小病在基層”。
新建重症醫學科
文:門雯雯
編輯:張昊華
審核:張士國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