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怕冷就用附子,還有可能是這個原因,當審慎!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汪劍博士年門診量在一萬五千人次以上,其上課引經據典,循循善誘,深受學生擁戴,課堂上每每聽者盈室、座無虛席,有時連過道上都站滿了旁聽者。其學術研究則成果累累,被評為第九屆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優秀青年。

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畏寒

李某,男,55歲,雲南開放大學教師,2017年8月12日診。
畏寒怕冷伴自汗、頭暈、噁心2個月餘
2個多月前的某日,患者乘校車前往呈貢校區上課。當日校車空調設定溫度較低,患者吹冷氣後便出現畏寒怕冷,症狀逐漸加重。且每日下午出現自汗、頭暈、頭痛、噁心、胃脹。自汗症狀較重,汗出如水似洗,可打溼貼身衣物及被褥。頭暈、頭痛亦每日發作,乃至不敢輕易出門。噁心、胃脹則影響納食。最嚴重的症狀乃是畏寒怕冷,雖時值夏日,也要著兩件毛衣、一件軍大衣及兩條秋褲,尚手腳冰涼,每天開暖氣,坐守取暖。

曾於他醫處服“附子方”“玉屏風散”“桂枝湯”“小柴胡湯”“桂枝加附子湯”等處方,其中附子曾用較大劑量至數十克,服附子一度可緩解一兩天,但稍緩而旋重。又服玉屏風散合桂枝湯,畏寒怕冷、自汗、頭暈、噁心等症反而加重。
患者愛人乃本校同事,8月12日晚,致電筆者尋求幫助。發來舌苔照片兩張,見其舌前部質紅少苔,而舌中後部苔厚膩微黃。
辨證:表鬱不解,溼邪中阻,寒熱錯雜。
治法:健脾化溼,調和中焦,疏利氣機。
處方:半夏瀉心湯加減。

方藥如下:

法半夏12g,乾薑15g,黃芩12g,黃連6g,太子參30g,柴胡12g,白蔻12g,厚朴15g,藿香12g,炒白朮15g,茯苓20g,鬱金15g,澤瀉20g,桂枝15g,炙甘草6g。
2劑,水煎服,兩日一劑。
患者當晚到藥房抓藥,連夜急煎,夜服1次。翌日起床,諸症減輕,頭暈、噁心、胃脹等症狀消失,畏寒、自汗明顯減輕。一服而效,患者向家人驚歎說此方竟然如此神奇,下午便欣喜地打電話告知筆者。

後以小柴胡湯、荊防敗毒散、平胃散等加減,間斷調治2個月,逐漸痊癒。

按 語

本案患者以畏寒怕冷為主症,雖暑天亦著冬衣向火,又有自汗,汗出如洗,且有噁心、胃脹,極易辨為陽虛、脾胃虛寒之證,故之前所服之“附子方”“玉屏風散”“桂枝湯”“桂枝加附子湯”等,均為溫陽益氣之方。但溫陽雜投,而畏寒症狀反卻加重,可見附子、黃芪、桂枝諸方,非其治也。
追溯病因,乃由2個多月前坐車吹冷氣所起,初起應為表證,治當宣散。而因失治,邪陷於裡,寒邪入裡而畏寒怕冷。又誤投附子、黃芪等諸多溫補之品,愈加阻礙表裡氣機。表衛不解,而邪鬱於內,化生溼熱,更加困阻陽氣,陽氣不伸,畏寒增劇。溼困清陽,故每日下午自感頭暈頭痛。溼邪礙脾,脾胃失和,則見噁心。寒熱錯雜,溼熱蒸迫,故見汗出如水。
方擬半夏瀉心湯加減,調和中焦,調和寒熱,調和表裡,健脾化溼,疏利氣機。氣機流通,一服見效。方中半夏,所謂“五月半夏生”,善引陽入陰、引陰入陽,交通陰陽,為和解陰陽、表裡、寒熱、中焦之要藥。乾薑、太子參、炒白朮、茯苓、炙甘草,為四君子湯加乾薑,亦可說是理中湯加茯苓,以此補中健脾。加白蔻、厚朴、藿香,化溼和中理氣。黃芩、黃連、乾薑配伍,辛開苦降,以通解中焦溼熱。柴胡、黃芩,一升一降,化入小柴胡湯方,和解表裡樞機,以疏利氣機。又有桂枝、茯苓、炒白朮、炙甘草、澤瀉,為苓桂術甘湯加澤瀉,以溫化利溼。諸藥合用,乃化溼疏利之和法也。
臨證看病,往往一見畏寒,不假思索,即投附子。但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畏寒怕冷者卻與陽虛無關,多為溼鬱,誤投溫補,為附子所誤。筆者臨床,診治過較多畏寒者,誠然用附子而取良效者甚多,但也見過不少並不適合用附子的患者,所以必當審慎。

筆者曾遇到過一中年女性患者,畏寒怕冷4年餘,其間服附子無數,甚有醫者為其處方,重用附子至上百克,且一服便是一年,間或症狀減輕,但不久又畏寒如故,一拖4年。
後路過筆者診室,見筆者診室門口求治者甚眾,故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掛號求治。筆者為其診脈,其脈弦滑數,正色囑其不可再服附子,而應該用大柴胡湯之類清熱瀉下方。當時,患者及其家屬狐疑不信,一再要求筆者也開個附子方。
筆者苦口婆心加以勸說,併為她計算說:“4年來你已服用附子將近一百斤,為何病情不解?”患者則分辯說2年前服每劑70g附子之方,一度緩解半年,只是半年後復發,再服無效而已。其家屬在側,更露懷疑不屑之神色。病家已無最基本之信任,筆者遂知已不可為,不再勸說,處大柴胡湯一首交予患者,最後囑患者日後不可再服附子。患者及家屬口中雖應,但狐疑不信,說只要2劑,獲方離去後未在門診藥房抓藥,其後亦未來複診。患者及家屬心有定見,為附子所誤而不自知,不信醫者之言,故不可為也。
金元名醫朱丹溪有類似一案,可供參閱。《丹溪翁傳》載:“天台周進士病惡寒,雖暑亦必以綿蒙其首,服附子數百,增劇。翁診之,脈滑而數,即告曰:‘此熱甚而反寒也。’乃以辛涼之劑,吐痰一升許,而蒙首之綿減半;仍用防風通聖飲之,愈。周固喜甚,翁曰:‘病癒後須淡食以養胃,內觀以養神,則水可生,火可降;否則,附毒必發,殆不可救。’彼不能然,後告疽發背死。”患者亦被附子所誤。
本文選自《蜀山醫案——經方臨證知行錄》,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汪劍。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