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說”之(215)
“閒聊樣板戲”系列談之五
怎樣看待樣板戲的得與失 ?
(河北鹽山 王貴新)
【按:今年五月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八十一週年。特發表一組關於談革命現代戲的文章,以示紀念。】
光陰荏苒。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伴隨著“文革”十年的結束 ,樣板戲的地位一落千丈,一度在中國的舞臺上銷聲匿跡,但並未從此絕響。1982年,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在一套錄音磁帶上悄然出現;1986年央視春節晚會,幾位京劇名家演唱了停演多年的《紅燈記》選段,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1987 中國京劇院在一次紀念演出會上,公演了《紅燈記》“痛說革命家史”。進入1990年代,北京、上海又陸續復排公演了整出的《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鵑山》以及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演出不僅場場爆滿,且創下了戲曲舞臺少有的連演百場的記錄。進入新世紀後,教育部門決定在中小學推廣京劇,選出的十五個劇目中有十個是樣板戲唱段。
【圖片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學唱樣板戲】
面對“捲土重來”的樣板戲風潮,社會上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一種是從政治、道德出發的否定派,認為樣板戲作為動亂年代的產物,有為“文革”張目之嫌。肯定派認為,樣板戲與樣板政治現象不是一回事,否定文革不應否定樣板戲。我們認為,樣板戲作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特殊產物,既不能武斷地全面否定,也不能籠統地照單全收。必須從作品本身及其產生的影響出發,對其進行歷史地、全面地客觀分析,從而才能得出比較符合實情的結論。
【圖片 一組京劇現代戲演出劇目:京劇紅燈記,白毛女,智取慣匪座山雕,智取威虎山,杜鵑山,節振國】
從時間節點上講,早期樣板戲所有原作均產生於文革前,其“毛坯”大都基本成型,是廣大戲曲工作者集體智慧的結晶。不能因打上某人的“印記”就全盤推翻,在倒洗澡水時連孩子都扔了。從反映主題上看,樣板戲所反映的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歷次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和經濟建設史實,其所選題材和出發點是好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在塑造人物方面,它的“工農兵形象”“人民性方向”無疑是對的,塑造的李玉和、郭建光、楊子榮、江水英等形象是鼓舞人心、積極向上的,高唱的是“主旋律”,弘揚的是“正能量”,此乃舊舞臺上封建社會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是無法比擬的。有些人詬病人物性格不夠豐滿,缺乏七情六慾;但依我們看來,“缺乏”固然遺憾,但比之當今之情慾“氾濫”、物慾橫流則危害更大,偶爾看一看這樣的“清純”作品,不啻是一種道德洗禮和精神享受。在藝術表現方面,無論從唱腔版式、服裝道具上的全面創新,還是在燈光佈景、音樂舞蹈等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方面的大膽嘗試,樣板戲都開創了京劇革命的新紀元——而這也正是樣板戲的最為出彩之處。
然而,樣板戲的缺陷和問題也是顯而易見、不容迴避的。概括起來主要有兩個大的方面:一是主題定位不夠準確。突出武裝鬥爭沒錯,共產黨的江山就是靠“槍桿子”打出來的;但如果只強調一個模式,只允許“一枝獨秀”未免有失公允。警惕“階級敵人”無疑是對的,但存在不等於普遍,不能人為地將其無限擴大、強化,甚至混淆了兩類不同矛盾性質。二是人物形象不夠真實。“高大全”式的英雄固然好,但人物的“假大空”也招人怨。主角出場一律昂首,挺胸——“紅光亮”;反派登臺總是低矮,猥瑣——“暗灰黑”。英雄化智慧、勇敢、忠誠、堅強於一身;“壞蛋”集陰險、狡詐、醜惡、愚蠢之大成。如法炮製,彷彿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致使形象失真,觀眾膩煩。
綜上“閒聊”所述,一篇《講話》,二次“匯演”,催生了三批“樣板戲”(現代戲)的誕生;圍繞“兩個鬥爭”(武裝鬥爭戰勝“拿槍”的敵人,階級鬥爭粉碎“不拿槍”的敵人)、“一個主義”(履行國際主義)的劇情主題,用精煉、精準、精益求精的語言,以“三突出”的創作手法,塑造了一大批“高大全”式的鼓舞人心的英雄模範人物,對歷史和後人產生了重要影響。
【圖片 毛澤東同志接見文藝工作者;王滬寧出席紀念《講話》80週年座談會】
現代(樣板)戲凝聚了幾代文藝工作者的心血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儘管它存在著臉譜化、模式化等諸多問題,但瑕不掩瑜,其優美的唱腔旋律和舞臺設計,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改革是成功的。歷經數次修改打磨的現代戲,不僅情節緊湊,唱詞曉暢,曲調優美,更兼其在表演方法上將傳統的寫意、虛擬手法與西方戲劇的寫實及可觀場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古老的京劇藝術煥發出勃勃生機。即使在傳統戲曲很不景氣的今天,這幾齣“樣板戲”仍然魅力不減,被冠以“紅色經典”,並深刻影響著後來及至今天的現代戲創作。時隔半個多世紀而常演不衰,足見其強大而持久的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
【圖片 樣板戲影片彙映宣傳畫,作者部分劇本收藏】
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不會忘記樣板戲英雄群體中那股昂揚的鬥志、無私無畏的精神、一往無前的氣勢、待同志親如一家的情感,在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活動中,這些不僅遠沒有過時,而恰是需要在今天繼續大力提倡和發揚光大的。
可以這樣說,沒有當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引,就不會有後來舞臺上光彩照人的“工農兵”群體形象出現,就不會有一大批現代戲乃至“樣板戲”誕生。在“講話”發表八十一週年前夕,特寫下上述“閒話”,權作紀念。
++++++++++++++
開設“聽我說”窗口,歡迎大家參與
【編者按:微信公眾號“用相機說話”開設“聽我說”窗口,內容包括有價值的新聞、正能量故事、回憶往事、鄉愁記事、金點子、好建議、女性消費、旅遊、房產、家電、汽車、家居、徵婚、美食、服飾、購物等,也可以講自己的故事(包括生活或者學習上的困惑或者困擾,也可以是你通過自己努力創造的一點小幸福、小成就等,你的故事將默認允許我們公開發布),歡迎大家參與。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