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被迫逃亡的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這標誌著以崇禎皇帝為代表的大明政權滅亡。消息傳來,南京陪都方面一片悲慟。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乃定都南京,後來燕王朱棣謀反成功,遂遷都北京。但是,為了不忘本,將南京設為陪都,也保留了一套政府機構班子,只不過這套班子相對於北京政府機構班子,確實是有名無實。但是,此時北京政府已經崩盤,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佔領紫禁城,所以此時南京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依然佔據東南大半壁江山的大明王朝之政治中心。以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為首的南京領導班子們在悲慟之餘,開始著手準備擁立新君事宜。
南京這幫文人墨客之間真的是矛盾重重,關於擁潞(潞王朱常淓)還是擁福(福王朱由崧)爭執不下,而關鍵人物史可法此時也沒能夠表現出一位政治家所應有的狂瀾之勢,而是猶豫不決。最後,史可法和時任鳳陽總督的馬士英達成共識,擁立潞王朱常淓。
於是,史可法親手起草了一份不能擁立福王的文書,文書直言不諱地闡述了福王朱由崧七大劣跡為不可擁立之由。誰成想,這馬士英突然反水,與幾位藩鎮武將勾結,改擁立福王朱由崧,並將史可法出賣。此時史可法並沒有據理力爭,而是莫名其妙地搞出來一個立桂王朱常瀛的“折中”方案。結果,史可法是得罪了東林黨也得罪了朱由崧、馬士英等人,最後朱由崧上位監國甚至稱帝,本應屬於史可法的首輔之位,卻被馬士英搶了去,沒有辦法,史可法選擇去了揚州。
這就是南明弘光政權建立之初的背景,其內部真是黨派林立且一盤散沙,正所謂“朝堂與朝堂之間,朝堂與武將之間,武將與武將之間都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間都是瞠目以對,恨不得制對方於死地”,而史可法等正直忠臣卻是政治才能有限之人,再加之馬士英這樣的兩面三刀的小人執掌朝政,弘光政權命運如何已然可想而知。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_圖
事實也不出意外地證實了南明弘光政權大佬們的實際能力。以武將擁立的弘光朝廷可謂是兵將齊整,而且坐擁江南富庶之地,更是糧草充沛。然而,實際情況是,弘光朝廷的文官武將們大多毫無進取之心,將匡扶國家社稷大任拋之腦後,每天過著文恬武嬉的墮落生活。不但如此,弘光朝廷的當權者,如朱由崧、馬士英和史可法等人,竟然寄希望於滿清政權積極攻打李自成,“替”自己報崇禎皇帝自縊身亡的不共戴天之仇。這種荒唐昏庸的無能做法,結果只能任由滿清做大做強,而弘光朝廷最後只能是自食其果。
大清方面利用弘光朝廷的不作為,迅速佔領山東、河南等大片地盤。在中原北方站穩腳跟後,開始集中優勢兵力向西開進討伐李自成。李自成的軍隊雖然積極應戰,但是最終還是沒能夠抵擋住大清軍隊的強攻,李自成本人更是慘死在地方武裝之手,大順政權就此土崩瓦解。而大清卻在勝利中不斷收編李自成戰敗的軍隊以及各種地方武裝以壯大自身,此時大清軍隊真正是兵強馬壯,弘光朝廷已然危在旦夕。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_圖
事到如今,南明的皇帝和高官們還沒有意識到危機,反而還想感謝清軍為自己報了先帝(指崇禎皇帝)之仇。南明弘光朝廷的荒誕無道,正好是如大清之所願,大清豫親王多鐸率領大軍擊敗李自成殘部之後,稍作休整便向東進軍剿滅南明弘光朝廷。直到大清開拔之時,南明弘光朝廷的大佬們才如夢初醒,才明白大清不但要滅大順,更要滅弘光啊。
其實,已然大禍臨頭之時,南明弘光朝廷也沒有組織什麼有效地抵抗。面對來勢洶洶的大清軍隊,曾經那些擁立福王朱由崧稱帝的勳臣江北四鎮武將們,劉良佐和劉澤清望風而降,他們拿著南明弘光朝廷的軍餉器械,毫不猶疑地掉過頭來攻打自己的“老東家”。各種史料記載,往往攻打大明殘留政權打頭陣的都是大明降將,同時從他們攻打之過程來看,他們大多是很有戰鬥力的軍隊,倘若能夠好好計議,同時文臣武將都有為國為民慷慨赴死之大義,南明弘光朝廷怎能僅建立一年有餘就被滅亡之厄運?
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_圖
藩鎮武將們的倒戈和江北重城揚州陷落,史可法誓死不降而慘遭厄運的消息傳至南京,弘光皇帝朱由崧驚慌失措。面對大清的大兵壓境,他不但沒有坐鎮朝廷組織各路力量抵禦入侵,而是在沒有通知朝臣和百姓的前提下,攜帶著自己的家眷以及近臣馬士英一家老小來了個連夜逃跑,等到第二天上朝之時,大臣們無數軍情等待與皇帝商議之時,才發現皇帝不見了。皇帝老兒都臨陣脫逃,南京城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當多鐸帶領大軍兵臨城下之時,魏國公徐文爵(開國功臣徐達之後)、尚書錢謙益等人投降獻城。魏國公徐文爵雖然萌祖宗蔭德爵位最高,但是他毫無實權,所以是否獻城他根本沒有決策權,而禮部尚書錢謙益雖然降清,但是作為東林黨領袖的錢尚書是一位真正的抗清英雄,他以年老之名辭去清朝禮部尚書之職,然後就一直在地方組織抗清活動,直至八十三歲高齡去世。所以說,雖然都是降清之臣,但是並不能一概而論,孰奸孰忠歷史自有定論。
清朝佔領了南京,其實就可以宣告南明弘光政權的滅亡,至於朱由崧逃跑投靠到另一位藩鎮武將黃得功處。這黃得功雖然擁兵自重,但是還算是赤膽忠心,在明知道朱由崧是一攤爛泥的情況下,還是奮力抵抗清軍而護主,最後寡不敵眾而陣亡。黃得功比起那臨陣倒戈投降的二劉,倒也算得上是忠臣。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_圖
而朱由崧被清軍生擒,在戰戰兢兢、苟且地活了不到一年之後,連同其他各位投降清朝的明朝藩王們一起被斬首於菜市口。
南明弘光朝廷建立一年有餘便匆匆落幕,可以說在這決定歷史走向最關鍵的一年多時間裡,弘光朝廷幾乎是毫無作為。就在弘光朝廷碌碌無為之際,錯過了光復江山社稷的最佳時機。在弘光政權之後,也陸續建立許多其他南明政權,最有作為的當屬廣西永曆政權,但是時過境遷,空剩悲壯唏噓。
我突然覺得崇禎皇帝很像項羽,尤其是結局,所以很想以一首杜牧的《題烏江亭》作為結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